车辆座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231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和汽车,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该车辆座椅(100)包括:座椅本体,包括靠背(1);座椅侧翼(2),设置在所述靠背(1)的内侧边缘部内并能够在向前伸出状态下形成座椅侧向保护;以及包括推移安装支架和推移传动臂的侧翼推移机构(3),所述侧翼推移机构(3)设置在所述靠背(1)的内侧边缘部内并用于驱动所述座椅侧翼(2)前后伸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降低远端乘员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所受到的伤害。

Vehicle seats and c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位于车身撞击侧的车内乘员在三点式安全带、侧气囊和侧气帘的共同作用下,会得到较为均衡的保护。但位于非撞击侧的乘员(即远离撞击侧的乘员,以下简称远端乘员)因其运动趋势朝向车内中通道方向,三点式安全带无法提供有效的约束保护,此时远端乘员的上躯干向车内发生偏转和倾倒,致使乘员的颈部、脊椎等可能受到较大的伤害。当远端乘员的上躯干倾倒一定程度后甚至会与撞击侧的乘员发生碰撞,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已有研究表明,侧面碰撞过程中,远端乘员受到的伤害程度甚至要高于撞击侧乘员受到的伤害程度。针对远端乘员的保护问题,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NCAP已经发布了远端乘员试验和评价规范,并计划在2020年以后开始实施。目前已有相关气囊厂商针对远端乘员保护开发相应的安全气囊技术,即在座椅内侧翼中布置一个侧气囊,该气囊在车辆远端发生碰撞时会点火起爆,为远端乘员起到缓冲作用。但这种气囊技术的弊端是:该气囊起爆后没有有效的结构件支撑,使得远端乘员与气囊接触后,也无法在气囊的作用下停止运动,而是远端乘员推动气囊一同朝向车内侧移动。因此,该种气囊除非本身具有足够的结构支撑性,否则也无法有效降低远端乘员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辆座椅和汽车,该车辆座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降低远端乘员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所受到的伤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包括靠背;座椅侧翼,设置在所述靠背的内侧边缘部内并能够在向前伸出状态下形成座椅侧向保护;以及侧翼推移机构,设置在所述靠背的内侧边缘部内并用于驱动所述座椅侧翼前后伸缩。可选的,所述座椅侧翼的最大前伸行程为50cm。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侧翼的前后方向的翼宽w可满足:20cm≤w≤35cm,所述座椅侧翼的高度h可满足:65cm≤h≤85cm。更进一步的,所述侧翼推移机构可包括推移安装支架和推移传动臂,所述推移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靠背固定安装的靠背端安装支架和与所述座椅侧翼固定安装的侧翼端安装支架,所述推移传动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靠背端安装支架和所述侧翼端安装支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移传动臂可为X形折叠伸缩架并包括通过中间枢转连接部枢转连接的第一剪力杆和第二剪力杆,所述靠背端安装支架和所述侧翼端安装支架为前后间隔的竖向支架,所述靠背端安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剪力杆的后端形成铰点位置固定的枢转连接,且所述靠背端安装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剪力杆的后端形成铰点位置可移动的活动枢转连接,所述侧翼端安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剪力杆的前端形成铰点位置固定的枢转连接,且所述侧翼端安装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剪力杆的前端形成铰点位置可移动的活动枢转连接。可选的,所述靠背端安装支架和所述侧翼端安装支架的各自的活动连接端均形成有呈竖向狭槽状的转轴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剪力杆和所述第二剪力杆与所述活动连接端配合的配合枢转端可设有伸入所述转轴槽的销轴,所述销轴能够沿所述转轴槽竖向移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剪力杆和所述第二剪力杆与所述活动连接端配合的配合枢转端可设有伸入所述转轴槽的销轴,所述销轴设有滚轮,所述转轴槽的内周壁形成有竖向导向滑轨,所述滚轮在所述转轴槽中沿所述竖向导向滑轨竖向滑移。可选的,所述侧翼推移机构还包括动力驱动装置,所述动力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与所述销轴连接并驱动所述销轴沿所述转轴槽竖向移动。相应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辆座椅。本技术的车辆座椅在靠背的内侧边缘部内设置侧翼推移机构,当车辆发生远端侧面碰撞时,侧翼推移机构驱动座椅侧翼向前伸出以形成座椅侧向保护,阻挡乘员的上躯干朝向车内中通道方向倾倒。该车辆座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降低远端乘员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所受到的伤害。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展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车辆座椅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座椅侧翼为未向前伸出的状态;图3为图2的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座椅侧翼为向前伸出的状态;图4展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侧翼推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侧翼推移机构为未展开的状态;图5为图4的侧翼推移机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侧翼推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侧翼推移机构为展开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00车辆座椅1靠背2座椅侧翼3侧翼推移机构31靠背端安装支架32侧翼端安装支架33第一剪力杆34第二剪力杆35转轴槽36销轴37中间枢转连接部38活动连接端39固定连接端4动力驱动装置41驱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座椅100和汽车,该车辆座椅100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降低远端乘员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所受到的伤害。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100包括座椅本体、座椅侧翼2和侧翼推移机构3。座椅本体包括靠背1,座椅侧翼2设置在靠背1的内侧边缘部内并能够在向前伸出状态下形成座椅侧向保护;侧翼推移机构3设置在靠背1的内侧边缘部内并用于驱动座椅侧翼2前后伸缩。其中,定义靠背1靠近车辆的中轴线的一侧为靠背1的内侧,靠背1远离车辆的中轴线的一侧为靠背1的外侧。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位于非撞击侧的远端乘员因其运动趋势朝向车内中通道方向,三点式安全带无法提供有效的约束保护,此时远端乘员的上躯干向车内发生偏转和倾倒,致使乘员的颈部、脊椎等可能受到较大的伤害。为了加强对远端乘员的保护,本技术的车辆座椅100在靠背1的内侧边缘部内设置侧翼推移机构3,当车辆发生远端侧面碰撞时,侧翼推移机构3能驱动座椅侧翼2向前伸出形成座椅侧向保护,以阻挡乘员的上躯干朝向车内中通道方向倾倒。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如图1、图2所示,车辆座椅100为正常使用的状态,即侧翼推移机构3未被触发展开,座椅侧翼2为回缩状态并与靠背1紧密贴合,车辆座椅100为乘员提供基本的乘坐和倚靠功能。如图3所示,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侧翼推移机构3通过碰撞信号触发后驱动座椅侧翼2向前伸出,此时车辆座椅100还能为乘员提供座椅侧向保护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的瞬间,车辆产生碰撞信号并向安全气囊组件发送启动信号,此时安全气囊在启动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100)包括:/n座椅本体,包括靠背(1);/n座椅侧翼(2),设置在所述靠背(1)的内侧边缘部内并能够在向前伸出状态下形成座椅侧向保护;以及/n侧翼推移机构(3),设置在所述靠背(1)的内侧边缘部内并用于驱动所述座椅侧翼(2)前后伸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100)包括:
座椅本体,包括靠背(1);
座椅侧翼(2),设置在所述靠背(1)的内侧边缘部内并能够在向前伸出状态下形成座椅侧向保护;以及
侧翼推移机构(3),设置在所述靠背(1)的内侧边缘部内并用于驱动所述座椅侧翼(2)前后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侧翼(2)的最大前伸行程为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侧翼(2)的前后方向的翼宽w满足:20cm≤w≤35cm,所述座椅侧翼(2)的高度h满足:65cm≤h≤85c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推移机构(3)包括推移安装支架和推移传动臂,所述推移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靠背(1)固定安装的靠背端安装支架(31)和与所述座椅侧翼(2)固定安装的侧翼端安装支架(32),所述推移传动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靠背端安装支架(31)和所述侧翼端安装支架(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传动臂为X形折叠伸缩架并包括通过中间枢转连接部(37)枢转连接的第一剪力杆(33)和第二剪力杆(34),所述靠背端安装支架(31)和所述侧翼端安装支架(32)为前后间隔的竖向支架,所述靠背端安装支架(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剪力杆(33)的后端形成铰点位置固定的枢转连接,且所述靠背端安装支架(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剪力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