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小清专利>正文

一种碰撞防护装置、可穿戴防护设备及安全防护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756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碰撞防护装置、可穿戴防护设备及安全防护设备,所述碰撞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具有收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收合状态和所述展开状态之间可以实现往复循环变化。展开后的防护体可以对人体形成有力的防护。该碰撞防护装置使用后和收合复原,重复使用。

A collision protection device, wearable protection device and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碰撞防护装置、可穿戴防护设备及安全防护设备
本技术涉及碰撞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碰撞防护装置,及应用其的可穿戴防护设备及安全防护设备。
技术介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每年发生的致命跌伤约为65万次,使之成为仅次于道路交通伤害的第二大非故意伤害死亡的原因,其中发病率最高为65岁以上老年人群体。跌伤并造成残疾的人,尤其是年长者,以后需要长期护理和进收容机构的风险极大。有统计表明,每五个因摔跤入院治疗的老年人,会有一位在一年内最终死亡,其余也会从此带来生活的巨大变化。与跌倒有关的伤害所造成的个人和社会医疗护理开支数额巨大。另外老年人在外摔倒,往往得不到及时救助,而错过最佳施救时机。目前市场上还缺乏对跌伤的智能化有效防护装置。目前在人体防护(撞击,摔倒等)领域,世界上现有的技术和方法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基于惰性的物理结构(区别于对突发情况主动响应,弹出或变化),如护垫,头盔,内衬软体等。本身不含智能判断能力,也不存在收折和释放的问题。另一类是基于气囊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充气,形成气垫的保护方式。在功能方面,惰性物理结构,体积臃肿而不可收折。对于老年人脆弱的身体进行摔倒防护,作为老年人随身穿戴的物品,几乎不可能同时做到轻便小巧和防护周全。另外,气囊用于防摔存在重大技术缺陷,且是致命性的,难以克服。气囊技术在应用于防摔时最重要的缺点在于它的打开是一次性的。然而一次性使用,对摔倒的防护存在一个根本矛盾,就是当一个踉跄发生时,决定下一刻摔或不摔的因素包含了比如当时的地面是否湿滑,老人的生理状况,精神状况等等在内的大量不确定因素。这时气囊如果选择不打开,就可能错过了一次真正的摔倒,而选择打开,有很大概率,其实没摔倒,但气囊却废弃了。这些都必须在摔倒发生而尚未完成的一瞬间做出判断。对一次性的气囊防护技术,这是无法克服的两难困境。要克服摔倒防护的难题,需要一种可以反复可循环使用的防护技术,它应基于和充气过程截然不同的可逆物理过程。只要发生踉跄这样高危动作就打开,如果没有摔倒,收合后下次一样使用。另外一个气囊的问题是,由高压气体充顶开的气囊,对于很多骨质已经特别脆弱的老人,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因为如果是低压就不能迅速充气展开,而高压气囊对相当数量的老人又太硬了。事实上,连最成熟的汽车气囊,也时有造成二次伤害的案例。这是个难以调和的矛盾,尤其是对于要求特别柔软对待的老年人身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CN106680289A公开文本专利文献2:CN204647937U公告文本专利文献3:CN101652625B公告文本专利文献4:CN103064206A公开文本专利文献5:CN207163931U公告文本专利文献6:CN107966458A公开文本专利文献7:CN107024488A公开文本专利文献8:CN107063112A公开文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碰撞防护装置,所述碰撞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具有收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收合状态和所述展开状态之间可以实现往复循环变化。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碰撞防护装置还包括动力驱动组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动力驱动组件,所述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防护部件展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动力驱动组件包括动力驱动部件,所述动力驱动部件通过弹性应力释放提供驱动力。优选为,所述动力驱动部件为弹簧、扭簧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动力驱动部件为电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碰撞防护部件还包括锁定单元,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锁定单元的锁定与解锁,所述锁定单元锁定所述碰撞防护部件的展开状态和/或收合状态。所述收合状态包括防护部件平展贴合于载体的状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防护部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折叠单元,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计算处理部件所产生的指令控制所述折叠单元的展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防护部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相互连接,所述防护部件通过所述支撑单元相对之间发生位移形成收合状态和/或展开状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支撑单元选自硬质、柔质、弹性材质的至少一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支撑单元选自杆、绳、管、片、膜、网、弹簧、异型弹簧,及以上组合形成的框架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支撑单元相互连接的方式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轴铰链式连接、无轴铰链式连接、柔性质支撑单元与硬质或弹性质支撑单元的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防护部件包括阵列排布的管状单元,所述管状单元之间相互连接,每个管状单元的管壁与相邻管状单元的管壁相连或共享部分管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管状单元的截面为多边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管状单元的截面为四边形、五边形、六变形、八变形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阵列排布的管状单元包括两种以上不同截面的管状单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防护部件包括蜂窝结构单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防护部件包括阵列排布的多褶单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多褶单元在褶痕处相互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多褶单元是由片状材料形成褶痕折叠而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多褶单元片状材料上具有镂空部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多褶单元片状材料的厚度不均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多褶单元片状材材料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纸片、塑料片、高分子材料片、碳纤维片、玻璃纤维片、金属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防护设备,所述可穿戴防护设备包括可穿戴基体和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中,所述碰撞防护装置附着于可穿戴基体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可穿戴基体包含如下至少之一:弹力海绵体、胶体、气垫。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防护设备,所述汽车安全防护设备包括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安全防护设备,所述船舶安全防护设备包括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飞机安全防护设备,所述飞机安全防护设备包括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火车安全防护设备,所述火车安全防护设备包括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本技术防护部件包括一种展成型框架,在未展开状态未形成框架;在展开状态,形成具有支撑力(抗压力和抗拉力)的框架。所述展成型框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框架单元,框架单元包括复数个支撑单元和一个或复数个可活动连接,各支撑单元可以通过可活动连接折叠为支撑单元与支撑单元尽量贴近的节省空间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可活动连接展开为支撑单元之间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碰撞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具有收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收合状态和所述展开状态之间可以实现往复循环变化;/n所述碰撞防护装置还包括动力驱动组件和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动力驱动组件,所述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防护部件展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碰撞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具有收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收合状态和所述展开状态之间可以实现往复循环变化;
所述碰撞防护装置还包括动力驱动组件和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动力驱动组件,所述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防护部件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组件包括动力驱动部件,所述动力驱动部件通过弹性应力释放提供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部件为弹簧、扭簧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部件为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组件还包括锁定部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锁定部件的锁定与解锁,所述锁定部件锁定所述驱动部件使其处于应力待释放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状态包括所述防护部件平展贴合于载体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相互连接,所述防护部件通过所述支撑单元相对之间发生位移形成收合状态和/或展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选自硬质、柔质、弹性材质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选自杆、绳,管、片、膜、网、弹簧,异型弹簧,及以上组合形成的框架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相互连接的连接方式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采用同一扭簧连接、轴铰链式连接、无轴铰链式连接、柔性质支撑单元与硬质或弹性质支撑单元的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件还包括拉张单元,所述拉张单元为柔质幅面材料,所述拉张单元随支撑单元相对之间发生位移而张紧和收折。


1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清
申请(专利权)人:赵小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