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智能导盲棒落地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87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50
一种电子智能导盲棒落地报警装置,属于电子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子智能导盲棒报警装置容易引起误报的问题。本新型外壳为一端开口的筒形结构,筒形的侧壁以及底面设有连通的气囊腔,筒形的侧壁上开有手握形镂空;隔板设置在外壳内,并将外壳分隔为一端开口的容置腔和闭合的电路保护腔,电子智能导盲棒嵌套在容置腔内;自锁压力开关、蜂鸣器和蓄电池分别设置在电路保护腔内,自锁压力开关的触发端与外壳的气囊腔连通,自锁压力开关电接头一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蓄电池的负极与蜂鸣器的负极供电端相连,蜂鸣器的正极供电端与自锁压力开关电接头另一端相连。有益效果为防止误报。

An electronic intelligent alarm device for guide rod la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智能导盲棒落地报警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普通的电子智能导盲棒,由于没有特定的报警装置,当电子智能导盲棒不小心掉到地上,使用者要在地上不停的摸索寻找,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对于导盲棒报警装置的研究,如专利的申请号为:200820053860.1,专利技术名称为《导盲棒报警装置》的技术专利,该导盲棒报警装置在导盲棒倒地时启动报警器,提示使用者导盲棒的大概位置,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便利;但是该导盲棒报警装置只要在导盲棒处于水平状态,报警器就会启动,而在使用者正常使用导盲棒时,无法避免导盲棒处于水平状态,因此,极易引起误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子智能导盲棒报警装置容易引起误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子智能导盲棒落地报警装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导盲棒落地报警装置包括外壳、自锁压力开关、蜂鸣器、蓄电池和隔板;所述外壳为一端开口的筒形结构,筒形的侧壁以及底面设有连通的气囊腔,筒形的侧壁上开有手握形镂空;隔板设置在外壳内,并将外壳分隔为一端开口的容置腔和闭合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智能导盲棒落地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落地报警装置包括外壳(1)、自锁压力开关(2)、蜂鸣器(4)、蓄电池(5)和隔板(6);/n所述外壳(1)为一端开口的筒形结构,筒形的侧壁以及底面设有连通的气囊腔,筒形的侧壁上开有手握形镂空;/n隔板(6)设置在外壳(1)内,并将外壳(1)分隔为一端开口的容置腔和闭合的电路保护腔,电子智能导盲棒嵌套在容置腔内;/n所述自锁压力开关(2)、蜂鸣器(4)和蓄电池(5)分别设置在电路保护腔内,自锁压力开关(2)的触发端与外壳(1)的气囊腔连通,自锁压力开关(2)电接头一端与蓄电池(5)的正极相连,蓄电池(5)的负极与蜂鸣器(4)的负极供电端相连,蜂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智能导盲棒落地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落地报警装置包括外壳(1)、自锁压力开关(2)、蜂鸣器(4)、蓄电池(5)和隔板(6);
所述外壳(1)为一端开口的筒形结构,筒形的侧壁以及底面设有连通的气囊腔,筒形的侧壁上开有手握形镂空;
隔板(6)设置在外壳(1)内,并将外壳(1)分隔为一端开口的容置腔和闭合的电路保护腔,电子智能导盲棒嵌套在容置腔内;
所述自锁压力开关(2)、蜂鸣器(4)和蓄电池(5)分别设置在电路保护腔内,自锁压力开关(2)的触发端与外壳(1)的气囊腔连通,自锁压力开关(2)电接头一端与蓄电池(5)的正极相连,蓄电池(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商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