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撘焊法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509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型撘焊法兰,其包括相互焊接固定的法兰盘部和管道部,所述法兰盘部朝向所述管道部的一侧具有沿内壁面方向延伸的环状凸起或环状凹陷,所述环状凸起或环状凹陷的端面与所述管道部的端面相接触,所述法兰盘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管道部的内壁面齐平。该L型撘焊法兰通过在法兰盘部的表面设置与管道部对接的环状凸起或环状凹陷,使得该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能够做到完全平整,以解决传统结构的两个法兰相互对接后,在管道的内壁表面形成内凹结构而导致流动介质在该处堆积的问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管路内部洁净度不佳的缺陷。

L type \welded fl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型撘焊法兰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法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型撘焊法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由于法兰10'通常由法兰盘1'和管道2'如图1所示的方式焊接,因此会在法兰10'的内壁表面位于焊接点A'的位置处存在一定落差。如图2所示,当两个法兰对接固定之后,上述焊接点位置处形成凹槽B',容易导致管道内流体在该凹槽B'处堆积。在船舶领域中,船舶发动机舱内的润滑油和燃油都会通过这种法兰进行流体运输,润滑油或燃油容易在凹槽处堆积,难以清洁,导致管道洁净程度较低,这些堆积物还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并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法兰对接之后,其焊接点位置处易堆积污物,影响船舶发动机正常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L型撘焊法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L型撘焊法兰,其包括相互焊接固定的法兰盘部和管道部,所述法兰盘部朝向所述管道部的一侧具有沿内壁面方向延伸的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端面与所述管道部的端面相接触,所述法兰盘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管道部的内壁面齐平。该L型撘焊法兰通过在法兰盘部的表面设置与管道部对接的环状凸起,使得该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能够做到完全平整,以解决传统结构的两个法兰相互对接后,在管道的内壁表面形成内凹结构而导致流动介质在该处堆积的问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管路内部洁净度不佳的缺陷。较佳地,所述法兰盘部与所述管道部的焊接点位于所述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侧,以提高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的整体性,避免流动介质在法兰盘部与管道部间的连接缝隙处产生微量渗流。较佳地,所述环状凸起的端面和所述管道部的端面均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侧,所述环状凸起和所述管道部的倒角共同形成供所述法兰盘部和所述管道部焊接的V形槽,使得焊料能够在该V形槽内堆积,并在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形成平整表面。较佳地,所述环状凸起的端面具有落差结构,所述管道部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环状凸起的落差结构相适配,以通过该结构设置,便于法兰盘部相对管道部在未焊接情况下相对定位,解决法兰盘部和管道部在未焊接前难以定位的问题。较佳地,所述落差结构呈环状。一种L型撘焊法兰,其包括相互焊接固定的法兰盘部和管道部,所述法兰盘部朝向所述管道部的一侧具有沿内壁面方向延伸的环状凹陷,所述环状凹陷的端面与所述管道部的端面相接触,所述法兰盘部的内壁棉与所述管道部的内壁面齐平。该L型撘焊法兰通过在法兰盘部的表面设置与管道部对接的环状凹陷,使得该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能够做到完全平整,以解决传统结构的两个法兰相互对接后,在管道的内壁表面形成内凹结构而导致流动介质在该处堆积的问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管路内部洁净度不佳的缺陷。较佳地,所述法兰盘部与所述管道部的焊接点位于所述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侧,以提高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的整体性,避免流动介质在法兰盘部与管道部间的连接缝隙处产生微量渗流。较佳地,所述环状凹陷的端面和所述管道部的端面均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侧,所述环状凹陷和所述管道部的倒角共同形成供所述法兰盘部和所述管道部焊接的V形槽,使得焊料能够在该V形槽内堆积,并在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形成平整表面。较佳地,所述环状凹陷的端面具有落差结构,所述管道部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环状凹陷的落差结构相适配,以通过该结构设置,便于法兰盘部相对管道部在未焊接情况下相对定位,解决法兰盘部和管道部在未焊接前难以定位的问题,提高两者相对定位的准确性。较佳地,所述落差结构呈环状。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L型撘焊法兰通过在法兰盘部的表面设置于管道部对接的环状凸起或环状凹陷,使得该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能够做到完全平整,以解决传统结构的两个法兰相互对接后,在管道的内壁表面形成内凹结构而导致流动介质在该处堆积的问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管路内部洁净度不佳的缺陷,满足现有船舶领域日益增长的质量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法兰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L型撘焊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L型撘焊法兰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L型撘焊法兰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L型撘焊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L型撘焊法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法兰10',焊接点A',凹槽B'法兰盘1'管道2'本专利技术L型撘焊法兰10,内壁10a,焊接点A法兰盘部1环状凸起11,端面11a,落差结构11b环状凹陷12管道部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1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L型撘焊法兰10,其包括法兰盘部1和管道部2,法兰盘部1和管道部2之间相互焊接,在法兰盘部1朝向管道部2的一侧具有沿L型撘焊法兰10的内壁10a方向延伸的环状凸起11,该环状凸起11的端面11a与管道部2的端面抵靠接触,且法兰盘部1的内壁面与管道部2的内壁面齐平。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在法兰盘部1设置环状凸起11,使得法兰盘部1与管道部2的焊接点A从L型撘焊法兰10的端面11a被转移至L型撘焊法兰10的内壁10a表面,使得焊接点A能够与内壁10a同样平整,以避免在L型撘焊法兰10的内壁10a表面形成凹陷。该L型撘焊法兰10通过在法兰盘部1的表面设置与管道部2对接的环状凸起11,使得该L型撘焊法兰10的内壁10a能够做到完全平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L型撘焊法兰10在对接之后,两个L型撘焊法兰10之间在内壁位置处形成内凹结构而导致流动介质在该处堆积的问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管路内部洁净度不佳的缺陷,以满足现有船舶领域日益增长的质量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法兰盘部1与管道部2之间的焊接点A同样位于L型撘焊法兰10的内壁10a侧,以提高L型撘焊法兰10的内壁10a的整体性,避免流动介质在法兰盘部1与管道部2间的连接缝隙处产生微量渗流。在此基础上,环状凸起11的端面11a和管道部2的端面上均设有倒角,该倒角位于L型撘焊法兰10的内壁10a一侧,环状凸起11和管道部2的倒角共同形成供法兰盘部1和管道部2相互焊接的V形槽,使得焊料能够在该V形槽内堆积,并在L型撘焊法兰10的内壁10a形成平整表面。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L型撘焊法兰10,其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L型撘焊法兰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法兰盘部1的环状凸起11的端面位置处还设有如图5和图6所示的落差结构11b,而管道部2的端面形状与该环状凸起11的落差结构11b相匹配,使得法兰盘部1在具有落差结构11b的前提下,管道部2与法兰盘部1的端面还能够相互对接抵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型撘焊法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焊接固定的法兰盘部和管道部,所述法兰盘部朝向所述管道部的一侧具有沿内壁面方向延伸的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端面与所述管道部的端面相接触,所述法兰盘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管道部的内壁面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型撘焊法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焊接固定的法兰盘部和管道部,所述法兰盘部朝向所述管道部的一侧具有沿内壁面方向延伸的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端面与所述管道部的端面相接触,所述法兰盘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管道部的内壁面齐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撘焊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部与所述管道部的焊接点位于所述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撘焊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的端面和所述管道部的端面均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L型撘焊法兰的内壁侧,所述环状凸起和所述管道部的倒角共同形成供所述法兰盘部和所述管道部焊接的V形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撘焊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的端面具有落差结构,所述管道部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环状凸起的落差结构相适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型撘焊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差结构呈环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祖发王凯金硕吴波祁昌王章建赵波龚建东陈斌毅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