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7147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分两次不同高度铺设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的技巧,同时在混凝土路面与路基之间、沥青路面与路基之间、上下层混凝土路面之间以及上下层沥青路面之间铺设连接件的技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少停车亭的行车侧与停车侧连接处的撕裂,在维持行车舒适度不便的前提下,延长停车亭路面的使用寿命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建设施工领域。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建设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的优点是:材料可压缩性大,减缓冲击效果好,表面粗糙能提高足够的摩擦系数(不必像混凝土路面那样在道路表面刻槽才能提高摩擦系数),车辆能平稳驶过该路面;虽然使用寿命短,但是补修方便。混凝土路面的优点是:强度高,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基于上述两种路面的差异,现以停车亭为例。停车亭分为行车道和停车道(停车道的首尾两端分别连接着两条行车道,行车道一般为混凝土路面,停车道一般为沥青路面),车辆从行车道进入停车道,在车辆进入、刹车和启动的过程中,车轮会对停车道施加较大的拉应力,停车道本身容易损坏(形成车辙);更为关键的是,停车道和行车道的连接处容易被撕裂,进而产生较大的裂纹(一般为2-6cm)。解决车辙本身的问题需要优化沥青路面的配比和工艺,本申请方案暂不讨论问题。本申请方案针对停车亭的停车道和行车道的连接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停车亭的、连接强度大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路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整平路基,将路基的路面划分为行车侧和停车侧,准备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成粗糙面,将所述连接件横跨行车侧和停车侧铺设;S2、在行车侧铺设混凝土路面至设计高度,在停车侧铺设沥青路面至设计高度,振捣压实,此时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的高度相等;S3、准备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成粗糙面,将所述连接件横跨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铺设;S4、进一步在混凝土路面的基础上铺设混凝土,至混凝土路面的最终高度,进一步在沥青路面的基础上铺设沥青,至沥青路面的最终高度,然后振捣压实;S5、整平、清理路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驶入或驶出停车亭时,车辆对路面施加的纵向拉力被均匀传递出去,分散了行车侧和停车侧连接处的应力。比如说停车侧受到拉力时,下层的连接件将拉力传递至路基,上层的连接件将拉力传递至强度足够的行车侧。基于连接件的均匀设置,有效地减少了行车侧与停车侧之间的应力集中,增加了停车亭路面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连接件为网状的金属格栅,为若干纵横交错的线条,中间自然形成若干镂空孔,线条和孔之间也会形成凹凸不平的粗糙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能够渗入镂空孔之间,形成非常稳定的结构,;此连接件能够非常好地抓住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路基,提供足够的抓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布置的螺纹钢筋,顾名思义,螺纹钢筋的外侧具有沿螺纹钢筋轴向延伸的螺旋凸起,螺纹凸起与螺纹钢筋本身便具有凹凸不平的粗糙面。采用上述方案,螺纹钢筋选用、布置方便,成本低,螺纹钢筋通过螺纹凸起也能合理地抓住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路基,提供适当的抓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连接件的上下厚度为20-30mm,所述连接件在行车侧的纵向长度大于30cm,所述连接件在停车侧的纵向长度大于30c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越长,所能提供的抓力越大,但太长的连接件制作麻烦,且成本高。常见的路面的厚度如下,经过计算分析和等效模型试验,连接件勾住行车侧和停车侧的长度为30-35cm刚好是最优解,这个时候连接件的长度-拉力曲线刚好处于上升段和平缓段的交点附近。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步骤S2中第一次铺设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为10-20cm,所述步骤S4中铺设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为12-20cm,相应地,所述步骤S2和所述步骤S4中两次铺设沥青路面的厚度均等于同侧的混凝土路面的厚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3中两次分别使用不同的连接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种连接件各自有不同的优点,此方案布局灵活,充分使用到连接件的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3中两次分别使用相同的连接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在前期准备一种连接件,此方案安装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步骤S1中,整平路基后在路基的表面设置若干能够收纳连接件中部以下体积的沟槽,所述步骤S3中,整平第一层的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后在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的表面设置若干能够收纳连接件中部以下体积的沟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的上下面对半地接触路基或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连接件被夹持在中间,如此能更均匀地往上或往下分摊拉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连接件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铁85-90份;碳1-3份;硅1-2份;氟化镁3-5份;硅酸铝纤维1-2份;氟化钕0.3-0.5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氟化镁、硅酸铝纤维与氟化钕互相协同配合,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连接件与混凝土路面以及与沥青路面的粘接强度,使得连接件更加不容易与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分离,进而使得停车道以及行车道的连接处更加不容易被撕裂,有利于更好地降低路面后期的维护频率以及维修频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氟化镝0.1-0.2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氟化镝,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氟化镁、硅酸铝纤维与氟化钕的互相协同配合,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连接件与混凝土路面以及与沥青路面的粘接强度,使得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的连接处更加不容易被撕裂,有利于更好地延长停车亭路面的使用寿命,使得路面后期的维护成本降低。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减少停车亭的行车侧与停车侧连接处的撕裂,在维持行车舒适度不便的前提下,延长停车亭路面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行车侧和停车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断面示意图。图中,10、路基;20、行车侧;30、停车侧;40、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在路基10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S1、整平路基10,将路基10的路面划分为行车侧20和停车侧30,以图1的方向为准,左右方向为纵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为横向,左边为行车侧20,右边为停车侧30,停车侧30的右边连接着未示出的另一行车侧20,车辆从左往右驶入停车亭。准备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的表面设置成粗糙面,将所述连接件40横跨行车侧20和停车侧30铺设,此时连接件40的下部分接触路基10,连接件40的上部分凸出于路基10。进一步,为了让连接件40能够更稳定地嵌入路基10,在路基10将要放置连接件40的位置提前挖好沟槽,一般来说,沟槽的合理宽度应该能够收纳连接件40中部以下的体积。S2、在行车侧20铺设混凝土路面至设计高度,在停车侧30铺设沥青路面至设计高度,振捣压实,此时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的高度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路基(10),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整平路基(10),将路基(10)的路面划分为行车侧(20)和停车侧(30),准备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的表面设置成粗糙面,将所述连接件(40)横跨行车侧(20)和停车侧(30)铺设;/nS2、在行车侧(20)铺设混凝土路面至设计高度,在停车侧(30)铺设沥青路面至设计高度,振捣压实,此时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的高度相等;/nS3、准备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的表面设置成粗糙面,将所述连接件(40)横跨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铺设;/nS4、进一步在混凝土路面的基础上铺设混凝土,至混凝土路面的最终高度,进一步在沥青路面的基础上铺设沥青,至沥青路面的最终高度,然后振捣压实;/nS5、整平、清理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路基(10),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平路基(10),将路基(10)的路面划分为行车侧(20)和停车侧(30),准备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的表面设置成粗糙面,将所述连接件(40)横跨行车侧(20)和停车侧(30)铺设;
S2、在行车侧(20)铺设混凝土路面至设计高度,在停车侧(30)铺设沥青路面至设计高度,振捣压实,此时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的高度相等;
S3、准备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的表面设置成粗糙面,将所述连接件(40)横跨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铺设;
S4、进一步在混凝土路面的基础上铺设混凝土,至混凝土路面的最终高度,进一步在沥青路面的基础上铺设沥青,至沥青路面的最终高度,然后振捣压实;
S5、整平、清理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为网状的金属格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布置的螺纹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的上下厚度为20-30mm,所述连接件(40)在行车侧(20)的纵向长度大于30cm,所述连接件(40)在停车侧(30)的纵向长度大于3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林贤杰姚晓俊姚杨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荣潮拓展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