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04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属于工业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入水口、水玻璃溶液导入管、外罩壳、出水口,所述外罩壳内部设置有紊流驱动装置,所述紊流驱动装置位于水玻璃溶液导入管远离出水口的一侧,所述紊流驱动装置靠近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一侧上设置有清理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紊流驱动装置使得水流形成紊流,通过紊流增强水流的导热效果,提高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冷却效果,并且带动清理器在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上往复运动,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外表面进行清理,提高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与水流之间的热转换,进一步提高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冷却效果。

A cooling device in the wet production of water gl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公开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属于于工业生产

技术介绍
水玻璃的湿法生产以石英岩粉和烧碱为原料,在2—3大气压下进行压蒸反应,直接生成液体水玻璃,然后再进行冷却获得成品。公开号为CN201721764086.0的一种电驱动系统的硬质管道水冷装置,包括散热器、出水泵和用于输送冷却水的水冷管,散热器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水冷管连通,水冷管上设有用于为冷却水提供流动动力的出水泵;所述水冷管为定制硬管。上述方案采用特制的硬管代替软管将水冷装置中的各个部件进行连接,防止水冷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水堵,提高水冷装置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冷却水换热循环过程中,水中的盐分和污垢会沉积,形成水垢和沉积物,水垢粘附在流道的外表面,水垢的热传导率极低,进而降低热交换效率,阻碍正常的热交换,并且随着水垢层的不断加厚,还给冷却管路系统造成腐蚀,导致影响冷却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利用紊流驱动装置使得水流形成紊流,通过紊流增强水流的导热效果,提高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冷却效果,并且带动清理器在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上往复运动,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外表面进行清理,提高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与水流之间的热转换,进一步提高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冷却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包括入水口、水玻璃溶液导入管、外罩壳、出水口,所述外罩壳内部设置有紊流驱动装置,所述紊流驱动装置位于水玻璃溶液导入管远离出水口的一侧,所述紊流驱动装置靠近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一侧上设置有清理器,所述清理器与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相连接,所述紊流驱动装置与清理器传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流过紊流驱动装置时,利用紊流驱动装置使得水流形成紊流,通过紊流增强水流的导热效果,提高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冷却效果,并且带动清理器在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上往复运动,从而避免冷却水换热循环过程中,形成水垢和沉积物粘附在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外表面,提高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与水流之间的热转换,进一步提高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冷却效果。优选的,所述清理器包括支撑杆、上框架、下框架、清理层、锁紧机构,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的一端铰链连接,另一端通过锁紧机构相连接,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套设于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上,所述清理层位于上框架和下框架靠近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一侧,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铰链连接处与支撑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与紊流驱动装置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锁紧机构使得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为拆卸连接,从而便于人们安装清理器与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清理层与上框架和下框架均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人们可以通过更换清理层,提高清理器的清理效果。优选的,所述紊流驱动装置包括上盖板、下盖板、紊流凸起、往复传动机构,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设置有通槽,所述紊流凸起位于通槽的内部,所述往复传动机构与支撑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紊流凸起使得水流流过时形成紊流状态,增强水流的换热效率。优选的,所述紊流凸起设置有多个,所述紊流凸起均匀分布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上,并且上盖板上的紊流凸起与下盖板上的紊流凸起位置相互错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紊流凸起均匀分布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上,使得紊流驱动装置的不同区域都能够均匀形成紊流,使得整个流过紊流驱动装置的流体更加稳定,增强换热效率。优选的,所述紊流凸起与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环形导边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环形导边结构使得水流流经紊流凸起的时候可以沿环形导边结构顺利通过,避免产生过大的阻力。优选的,所述往复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轮、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传动杆、传动齿轮、链条、移动框,所述转动轮与第一斜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斜齿轮与传动杆固定连连接,所述传动杆与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传动齿轮与链条相啮合,所述链条与移动框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框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链条靠近移动框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移动框上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块与空腔相互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移动框带动支撑杆往复运动,实现清理器在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上往复运动。优选的,所述外罩壳内部与入水口的连接处设置有水流分流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水流分流器保证外罩壳内部水体的流动。优选的,所述外罩壳内部与出水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导水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弧形导水板保证外罩壳内部水体的导出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利用紊流驱动装置使得水流形成紊流,通过紊流增强水流的导热效果,提高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冷却效果,并且带动清理器在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上往复运动,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外表面进行清理,提高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与水流之间的热转换,进一步提高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冷却效果;其二,利用支撑杆、上框架、下框架、清理层、锁紧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人们便于清理器的安装和更换清理层,保证清理器的清理效果;其三,通过紊流凸起使得水流流过时形成紊流状态,增强水流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对水玻璃溶液导入管的冷却效果,并且利用其分布保证紊流驱动装置的不同区域都能够均匀形成紊流;其四,通过转动轮、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传动杆、传动齿轮、链条、移动框的配合,实现带动清理器在水玻璃溶液导入管上往复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图2为本技术外罩壳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外罩壳的内部结构;图3为本技术清理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清理器的内部结构;图4为本技术紊流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紊流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图5为本技术往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往复传动机构的内部结构。附图标记:1、入水口;2、水玻璃溶液导入管;3、外罩壳;4、水流分流器;5、紊流驱动装置;6、清理器;7、弧形导水板;8、上盖板;9、下盖板;10、通槽;11、紊流凸起;12、环形导边结构;13、转动轮;14、第一斜齿轮;15、第二斜齿轮;16、传动杆;17、传动齿轮;18、链条;19、固定块;20、移动框;21、支撑杆;22、上框架;23、下框架;24、清理层;25、锁紧机构;26、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包括入水口(1)、水玻璃溶液导入管(2)、外罩壳(3)、出水口(2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3)内部设置有紊流驱动装置(5),所述紊流驱动装置(5)位于水玻璃溶液导入管(2)远离出水口(26)的一侧,所述紊流驱动装置(5)靠近水玻璃溶液导入管(2)的一侧上设置有清理器(6),所述清理器(6)与水玻璃溶液导入管(2)相连接,所述紊流驱动装置(5)与清理器(6)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包括入水口(1)、水玻璃溶液导入管(2)、外罩壳(3)、出水口(2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3)内部设置有紊流驱动装置(5),所述紊流驱动装置(5)位于水玻璃溶液导入管(2)远离出水口(26)的一侧,所述紊流驱动装置(5)靠近水玻璃溶液导入管(2)的一侧上设置有清理器(6),所述清理器(6)与水玻璃溶液导入管(2)相连接,所述紊流驱动装置(5)与清理器(6)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器(6)包括支撑杆(21)、上框架(22)、下框架(23)、清理层(24)、锁紧机构(25),所述上框架(22)与下框架(23)的一端铰链连接,另一端通过锁紧机构(25)相连接,所述上框架(22)与下框架(23)套设于水玻璃溶液导入管(2)上,所述清理层(24)位于上框架(22)和下框架(23)靠近水玻璃溶液导入管(2)的一侧,所述上框架(22)与下框架(23)铰链连接处与支撑杆(21)相连接,所述支撑杆(21)与紊流驱动装置(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层(24)与上框架(22)和下框架(23)均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玻璃湿法生产中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驱动装置(5)包括上盖板(8)、下盖板(9)、紊流凸起(11)、往复传动机构,所述上盖板(8)与下盖板(9)之间设置有通槽(10),所述紊流凸起(11)位于通槽(10)的内部,所述往复传动机构与支撑杆(21)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东伟朱东云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千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