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角菌突变株及其在制备麦角酸发酵液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949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麦角菌突变株及其在制备麦角酸发酵液中的应用,先将麦角菌进行诱变,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反馈抑制机制,增加麦角菌对其自身代谢产物麦角酸的耐受性,提高麦角酸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改变小,成本低,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麦角酸发酵单位的方法。

A mutant strain of ergo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lysergic acid fermentation br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麦角菌突变株及其在制备麦角酸发酵液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麦角菌突变株,具体涉及一种麦角菌突变株及其在制备麦角酸发酵液中的应用。属于医药生产

技术介绍
麦角菌(Claviepspurpurea(Fr.)Tul.)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麦角菌属。此菌寄生在黑麦、小麦、大麦、燕麦、鹅冠草等禾本科植物上。麦角菌属于一种子囊菌,最喜寄生在黑麦、大麦等禾本科植物的子房里,发育形成坚硬、褐至黑色的角状菌核,人们把它叫做麦角。当人们吃了含有麦角的面粉后,便会中毒发病,开始四肢和肌肉抽筋,接着手足、乳房、牙齿感到麻木,然后这些部位的肌肉逐渐溃烂剥落,直至死亡,其状惨不忍睹。人们把这种病称为麦角病。家畜吃了感染麦角菌的禾本科牧草,也会引起严重的中毒。麦角为名贵中药材,据分析其所含的生物碱多达12种,分为麦角胺、麦角毒碱、麦角新碱3大类。主要功能是引起肌肉痉挛收缩,故常用作妇产科药物,用作治疗产后出血的止血剂和促进子宫复原的收敛剂。麦角酸是天然麦角生物碱的基本结构的一部分。它作为合成一些半合成麦角生物碱的中间体大规模制造,已发现这些半合成麦角生物碱可作为药品,例如尼麦角林、甲基麦角新碱、麦角溴烟酯和二甲麦角新碱。不仅用于改善严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血管引起的视网膜问题上成果斐然,而且在急性脑血管问题的治疗也有着突出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麦角菌突变株及其在制备麦角酸发酵液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1、麦角菌突变株,该菌株为麦角菌(Claviepspurpurea)LA20190419-12,已于2020年3月16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NO.19370。2、上述麦角酸突变株在制备麦角酸发酵液中的应用。3、利用上述麦角菌突变株发酵得到的一种麦角酸发酵液。4、上述一种麦角酸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先将麦角菌突变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26~29℃培养7天,得到斜面菌丝,然后将斜面菌丝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3~25℃摇床培养4天,得到种子培养液,最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23~25℃摇床培养15天,即得所述的一种麦角酸发酵液;其中,以重量百分数计,所述斜面培养基的配方组成如下: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3.9%,酵母菌提取物0.05%,余量为水;以重量百分数计,所述种子培养基的配方为:山梨醇5.0%,琥珀酸1.0%,大豆蛋白胨0.2%,磷酸氢二钾0.1%,消泡剂0.017%,余量为水;以重量百分数计,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山梨醇8%,琥珀酸3.5%,酵母粉0.05%,硫酸亚铁0.002%,硫酸锌0.001%,玉米浆干粉1.8%,消泡剂0.05%,余量为水。优选的,麦角菌突变株在斜面培养基上的接种量为0.2%,斜面菌丝在种子培养基中的接种量为6.7%,种子培养液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接种量为10%。优选的,配制好的斜面培养基分装于250ml茄子瓶中,每个茄子瓶分装50ml,经湿热灭菌后,斜放凝固,湿热灭菌条件为0.11MPa,121℃,30分钟。优选的,配制好的种子培养基分别取60ml加入250ml摇瓶中,湿热灭菌,湿热灭菌条件为0.11MPa,121℃,30分钟。优选的,配制好的发酵培养基分别取30ml加入250ml摇瓶中,湿热灭菌,湿热灭菌条件为0.11MPa,121℃,30分钟。优选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麦角菌LA20190419-12冷冻管菌丝,用灭菌后的1ml吸管吸取0.1ml接种于灭菌后的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6~29℃,静置,培养时间为7天,得到菌种LA20190419-12的斜面菌丝;2)将步骤1)中得到的斜面菌丝用灭菌后的接种棒取4cm2,于生物安全柜上,分别接种于灭菌后的含6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培养温度23~25℃,摇床转速220r/min,培养4天,得到种子培养液;3)将步骤2)中得到的种子培养液,分别取3ml接种于灭菌后的含30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培养温度23~25℃,摇床转速220r/min,培养时间15天,即得所述的一种麦角酸发酵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经现有的麦角菌诱变获得一种麦角菌突变株,并利用该菌株进行发酵制备麦角酸发酵液,在发酵过程中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反馈抑制机制,增加麦角菌对其自身代谢产物麦角酸的耐受性,提高麦角酸产量。本专利技术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与诱变前的原始菌株相比,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麦角酸突变株进行发酵,大大提高了发酵液中的麦角酸发酵单位,提高麦角酸收率。保藏信息分类命名:麦角菌拉丁文学名:Claviepspurpurea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20年3月16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参考实施例:麦角菌突变株LA20190419-12的制备方法①以福安药业集团烟台只楚药业有限公司菌种库中的麦角酸生产菌株麦角菌LA20190115-9为出发菌种(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号为CGMCCNO.3.996,中文名:麦角菌,拉丁名:Claviepspurpurea),用灭菌后的1ml吸管吸取0.1ml接种于灭菌后的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斜面菌丝培养,培养温度为26~29℃,静置,培养时间为7天,得到LA20190115-9菌种的斜面菌丝;斜面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3.9%,酵母菌提取物0.05%,余量为水;配制好的斜面培养基分装于250ml茄子瓶中,每个茄子瓶分装50ml,经湿热灭菌后,斜放凝固,湿热灭菌条件为0.11MPa,121℃,30分钟;②取1.0cm2步骤1)制备的斜面菌丝加入灭菌的含5ml质量浓度0.9%的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震荡20min,得到菌丝悬液;③取500μl步骤2)制备的菌丝悬液,加入250μl质量浓度10%的氯化锂水溶液,250μl质量浓度0.9%的生理盐水,震荡混匀5min,得到含质量浓度2.5%氯化锂的菌丝悬液;震荡混匀后用移液枪吸取20μl含质量浓度2.5%氯化锂的菌丝悬液置于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仪的样品器中进行诱变,诱变时间设置为30秒,得到诱变后的菌丝悬液;④将步骤③制备的诱变后的菌丝悬液分别稀释至10-2、10-3、10-4、10-5,分别取稀释至10-2、10-3、10-4、10-5的稀释液100μl,涂布于分离培养基的双碟培养皿中,培养温度26~29℃,静置,培养时间7天,得到诱变后的单菌落;分离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麦角菌突变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麦角菌(Clavieps purpurea)LA20190419-12,已于2020年3月16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370。/n

【技术特征摘要】
1.麦角菌突变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麦角菌(Claviepspurpurea)LA20190419-12,已于2020年3月16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NO.19370。


2.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麦角酸突变株在制备麦角酸发酵液中的应用。


3.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麦角菌突变株发酵得到的一种麦角酸发酵液。


4.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麦角酸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麦角菌突变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26~29℃培养7天,得到斜面菌丝,然后将斜面菌丝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3~25℃摇床培养4天,得到种子培养液,最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23~25℃摇床培养15天,即得所述的一种麦角酸发酵液;
其中,以重量百分数计,所述斜面培养基的配方组成如下: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3.9%,酵母菌提取物0.05%,余量为水;
以重量百分数计,所述种子培养基的配方为:山梨醇5.0%,琥珀酸1.0%,大豆蛋白胨0.2%,磷酸氢二钾0.1%,消泡剂0.017%,余量为水;
以重量百分数计,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山梨醇8%,琥珀酸3.5%,酵母粉0.05%,硫酸亚铁0.002%,硫酸锌0.001%,玉米浆干粉1.8%,消泡剂0.05%,余量为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宏伟徐鹏孟晓妍王莉莉葛祥斌张卫李晓娟杨春敬
申请(专利权)人:福安药业集团烟台只楚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