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481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隔离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物料溶解系统、高温滴注系统和低温冷凝系统;所述物料溶解系统包括第一加热装置、第一搅拌胶液装置、第一输液泵、第一输液管、第二搅拌料液装置、第二输液泵、第二输液管;所述高温滴注系统包括料罐、胶罐、第二加热装置、内喷嘴、外液口、外喷嘴;所述低温冷凝系统包括冷凝管、冷却柱、冰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满足实验室研究工作中小批量滴丸制备需要,用料省,占地小,成本低,方便实验室使用。

A complete set of laboratory drop pill pr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
本技术涉及滴丸制备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滴丸是发源于现代医药中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属于固体分散技术范畴,具有高效,速效和缓释等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应用于医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化学品等用途,经济效益显著。对于实验室来说小批量生产滴丸和球形胶囊首选方法是滴注法。但是现有实验型胶囊滴丸制备机占地面积大售价高,使用原料消耗量大,研发投入成本高,不适用于小批量研发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满足实验室研究工作中小批量滴丸制备需要,用料省,占地小,成本低,方便实验室使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物料溶解系统、高温滴注系统和低温冷凝系统;所述物料溶解系统包括第一加热装置、第一搅拌胶液装置、第一输液泵、第一输液管、第二搅拌料液装置、第二输液泵、第二输液管;所述高温滴注系统包括料罐、胶罐、第二加热装置、内喷嘴、外液口、外喷嘴;所述低温冷凝系统包括冷凝管、冷却柱、冰液槽;所述第一搅拌胶液装置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输液泵的一端通过第一输液管与第一搅拌胶液装置连通;所述第一输液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液管与胶罐连通;所述第二输液泵的一端通过第二输液管与第二搅拌料液装置连通;所述第二输液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液管与料罐连通;所述料罐的外部设有胶罐;所述胶罐的外部设有第二加热装置;所述料罐的下端与内喷嘴连通;所述胶罐的下端设置有外液口,所述外液口的外端连接外喷嘴;所述冷却柱的上端与冷凝管连通;所述冷却柱的外部设置为冰液槽;所述冷凝管设置在外喷嘴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内喷嘴的直径为1mm。进一步的,所述外喷嘴的直径为1-10mm。进一步的,所述料罐和胶罐呈套管形式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内喷嘴依次穿过胶罐和外喷嘴形成套管形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柱中装有冷却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采用物料溶解系统、高温滴注系统和低温冷凝系统结构简单,占地小,便于实验室使用,采用可调速的输液泵和可替换的外喷嘴双重控制,能够跟进需要生产出不同大小的滴丸,在实验测试时能测试多组数据,为研制提供更多的可能。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的结构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加热装置;2.第一搅拌胶液装置;3.第一输液泵;4.第一输液管;5.第二搅拌料液装置;6.第二输液泵;7.第二输液管;8.料罐;9.胶罐;10.第二加热装置;11.内喷嘴;12.外液口;13.外喷嘴;14.冷凝管;15.冷却柱;16.冰液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一所示,本技术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从上至下依次为物料溶解系统、高温滴注系统和低温冷凝系统;所述物料溶解系统包括第一加热装置1、第一搅拌胶液装置2、第一输液泵3、第一输液管4、第二搅拌料液装置5、第二输液泵6、第二输液管7;所述高温滴注系统包括料罐8、胶罐9、第二加热装置10、内喷嘴11、外液口12、外喷嘴13;所述低温冷凝系统包括冷凝管14、冷却柱15、冰液槽16;所述第一搅拌胶液装置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1;所述第一输液泵3的一端通过第一输液管4与第一搅拌胶液装置2连通;所述第一输液泵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液管4与胶罐9连通;所述第二输液泵6的一端通过第二输液管7与第二搅拌料液装置5连通;所述第二输液泵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液管7与料罐8连通;所述料罐8的外部设有胶罐9;所述胶罐9的外部设有第二加热装置10;所述料罐8的下端与内喷嘴11连通;所述胶罐9的下端设置有外液口12,所述外液口12的外端连接外喷嘴13;所述冷却柱15的上端与冷凝管14连通;所述冷却柱15的外部设置为冰液槽16;所述冷凝管14设置在外喷嘴13的正上方。优选地,所述内喷嘴11的直径为1m。优选地,所述外喷嘴13为可替换的,其中直径为1-10mm。优选地,所述料罐8和胶罐9呈套管形式连通。优选地,所述内喷嘴11依次穿过胶罐9和外喷嘴13形成套管形式连接。优选地,所述冷却柱15中装有冷却液。本技术的原理是:溶解包衣膜胶液在第一搅拌胶液装置1搅拌溶解后通过第一输液管4流经第一输液泵3,再流入胶罐9,所述第一搅拌胶液装置2外设有第一加热装置1,以保证在后续工作过程中胶液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热度。所述胶罐9外设有第二加热装置10,以保证在滴注过程中胶液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温度。芯材在第二搅拌料液装置5中溶解,通过第二输液管7流经第二输液泵6,再流入料罐8。述料罐8下方连接内喷嘴11,料罐8中的芯材溶液通过内喷嘴11滴入冷凝管14。所述外液口12的外端连接外喷嘴13,胶罐9中的胶液通过外液口12和外喷嘴13滴入冷凝管14,通过冷凝管14的冷却,进入冷却柱15在冷却液的作用下形成滴丸。外喷嘴13的可根据需求安装不同开口大小,以控制滴丸大小,开口可调直径为1-10mm。第一输液泵3和第二输液泵6内有调速机构,能够对泵体内的液体流速进行调节,当第一输液泵和第二输液泵的流速调为零时,可生产不同尺寸的单成分滴丸,达到实验室使用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物料溶解系统、高温滴注系统和低温冷凝系统;所述物料溶解系统包括第一加热装置(1)、第一搅拌胶液装置(2)、第一输液泵(3)、第一输液管(4)、第二搅拌料液装置(5)、第二输液泵(6)、第二输液管(7);所述高温滴注系统包括料罐(8)、胶罐(9)、第二加热装置(10)、内喷嘴(11)、外液口(12)、外喷嘴(13);所述低温冷凝系统包括冷凝管(14)、冷却柱(15)、冰液槽(16);所述第一搅拌胶液装置(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1);所述第一输液泵(3)的一端通过第一输液管(4)与第一搅拌胶液装置(2)连通;所述第一输液泵(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液管(4)与胶罐(9)连通;所述第二输液泵(6)的一端通过第二输液管(7)与第二搅拌料液装置(5)连通;所述第二输液泵(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液管(7)与料罐(8)连通;所述料罐(8)的外部设有胶罐(9);所述胶罐(9)的外部设有第二加热装置(10);所述料罐(8)的下端与内喷嘴(11)连通;所述胶罐(9)的下端设置有外液口(12),所述外液口(12)的外端连接外喷嘴(13);所述冷却柱(15)的上端与冷凝管(14)连通;所述冷却柱(15)的外部设置为冰液槽(16);所述冷凝管(14)设置在外喷嘴(13)的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型滴丸成套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物料溶解系统、高温滴注系统和低温冷凝系统;所述物料溶解系统包括第一加热装置(1)、第一搅拌胶液装置(2)、第一输液泵(3)、第一输液管(4)、第二搅拌料液装置(5)、第二输液泵(6)、第二输液管(7);所述高温滴注系统包括料罐(8)、胶罐(9)、第二加热装置(10)、内喷嘴(11)、外液口(12)、外喷嘴(13);所述低温冷凝系统包括冷凝管(14)、冷却柱(15)、冰液槽(16);所述第一搅拌胶液装置(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1);所述第一输液泵(3)的一端通过第一输液管(4)与第一搅拌胶液装置(2)连通;所述第一输液泵(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液管(4)与胶罐(9)连通;所述第二输液泵(6)的一端通过第二输液管(7)与第二搅拌料液装置(5)连通;所述第二输液泵(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液管(7)与料罐(8)连通;所述料罐(8)的外部设有胶罐(9);所述胶罐(9)的外部设有第二加热装置(10);所述料罐(8)的下端与内喷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静夏和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