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过滤除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389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过滤除菌装置,包括进料斗,机盖,处理斗,混拌电机,机械阀门,导流管,除菌箱,导料斗,支撑柱,固定底座,收料盒,提手,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可除杂辅助收集防污染袋结构和可过滤式除菌管结构,所述的进料斗分别螺栓连接在机盖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进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搅拌条,调节杆,调节螺栓螺母,连接杆,拆卸管和搅拌轴的设置,有利于对禽药物料进行混合搅拌,以保证处理效率,同时可根据搅拌需求进行倾斜度调节工作,以保证搅拌混合均匀性;拆卸管和搅拌轴的设置,有利于进行拆卸,便于维护,方便操作。

A new type of filtration and steril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过滤除菌装置
本技术属于禽药加工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过滤除菌装置。
技术介绍
家禽养殖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作为我国畜牧业支柱产业的家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在模式、技术上都有一定的进步,禽类养殖业必然要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而现阶段,我国的家禽养殖仍以小规模大群体为主,而规模化、现代化养殖正在兴起。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家禽类养殖一直占有着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禽肉类制品阶段性的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现有的,我国家禽类养殖业存在的问题:首先传统的农业养殖方法根深蒂固,现代的机械化农业的推进缓慢;其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家禽养殖受到诸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新城疫、大肠杆菌感染等疾病的威胁,使得养殖户在家禽类养殖的选择上不得不小心谨慎,养殖户的利益得不到保证,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家禽业养殖的发展。目前,随着家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禽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新城疫、大肠杆菌感染等疾病病原常混合感染使临床症状复杂化或非典型化;饲料添加剂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许多抗生素和化学抗菌药日趋失效;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更增加了临床用药的难度和费用。因此,开发高效、毒性小、副作用少的天然中草药提取物预防禽类疾病成为国家中兽药创新发展方向,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可以解决抗生素药物残留、部分代替抗菌素,控制畜禽重大疫病流行和发生,提高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但是现有的过滤除菌装置还存在着除杂效果不理想,杀菌能力较差和不便于进行混合搅拌工作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过滤除菌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过滤除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过滤除菌装置存在着除杂效果不理想,杀菌能力较差和不便于进行混合搅拌工作的问题。一种新型过滤除菌装置,包括进料斗,机盖,处理斗,混拌电机,机械阀门,导流管,除菌箱,导料斗,支撑柱,固定底座,收料盒,提手,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可除杂辅助收集防污染袋结构和可过滤式除菌管结构,所述的进料斗分别螺栓连接在机盖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进口处;所述的机盖螺纹连接在处理斗的上端;所述的混拌电机纵向下端螺钉连接在机盖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机械阀门螺栓连接在处理斗的下部出口端;所述的导流管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处理斗的下端;所述的导流管的下端螺纹连接在除菌箱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料斗螺栓连接在除菌箱的底部中间位置出口端;所述的支撑柱分别纵向一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的上部四角位置,另一端分别螺栓连接在除菌箱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收料盒放置在固定底座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收料盒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螺钉连接有提手;所述的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和混拌电机相连接;所述的可除杂辅助收集防污染袋结构和处理斗相连接;所述的可过滤式除菌管结构和除菌箱相连接;所述的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包括搅拌条,调节杆,调节螺栓螺母,连接杆,拆卸管和搅拌轴,所述的搅拌条分别从上到下依次内端螺钉连接在调节杆的外表面;所述的调节杆分别中间位置通过调节螺栓螺母安装在连接杆的外端;所述的连接杆分别横向内端螺纹连接在拆卸管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拆卸管纵向套接在搅拌轴的外壁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可除杂辅助收集防污染袋结构包括滤杂网,暂存盒,观察窗,导出管,收集袋和尼龙绳,所述的滤杂网设置在暂存盒的上端;所述的暂存盒的左侧中间位置出口处纵向螺钉连接有观察窗;所述的导出管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暂存盒的底部中间位置出口端;所述的收集袋套接在导出管的下部出口端;所述的导出管和收集袋的连接处通过尼龙绳系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的可过滤式除菌管结构包括翼形螺钉,清理板,灯座,除菌管,防护套和出料滤网,所述的翼形螺钉分别螺纹连接在清理板的内部上侧;所述的清理板的内部上部中间位置分别螺钉连接有灯座;所述的灯座之间的内部中间位置横向螺纹连接有除菌管;所述的除菌管的外部套接有防护套;所述的出料滤网横向螺钉连接在清理板之间的中下部。优选的,所述的搅拌条具体采用不锈钢条,所述的搅拌条设置有多根。优选的,所述的拆卸管和搅拌轴之间内六角插口螺栓连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的搅拌轴纵向上端联轴器连接在混拌电机的输出轴下端。优选的,所述的混拌电机的输出轴还贯穿机盖的内部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滤杂网具体采用长方形不锈钢滤网。优选的,所述的滤杂网螺钉连接在处理斗的内侧左下壁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暂存盒的右上侧螺钉连接在处理斗的左下侧出口端。优选的,所述的观察窗具体采用长方形透明玻璃窗。优选的,所述的收集袋具体采用内置PVC塑料层的帆布袋。优选的,所述的清理板分别纵向通过翼形螺钉安装在除菌箱的左右两侧上部出口端。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套还与灯座紧密套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套具体采用圆柱橡胶套。优选的,所述的出料滤网具体采用不锈钢滤网。优选的,所述的混拌电机具体采用775型电动机。优选的,所述的除菌管具体采用ZW40S19W—Z1199型紫外线杀毒灯管。优选的,所述的处理斗的右下侧还螺栓连接有永久磁铁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所述的搅拌条,调节杆,调节螺栓螺母,连接杆,拆卸管和搅拌轴的设置,有利于对禽药物料进行混合搅拌,以保证处理效率,同时可根据搅拌需求进行倾斜度调节工作,以保证搅拌混合均匀性。2.本技术中,所述的拆卸管和搅拌轴的设置,有利于进行拆卸,便于维护,方便操作。3.本技术中,所述的滤杂网,暂存盒,观察窗,导出管,收集袋和尼龙绳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滤杂效果,并可对原料进行滤杂工作,以保证原料的加工干净性,同时可避免污染环境。4.本技术中,所述的翼形螺钉,清理板,灯座,除菌管,防护套和出料滤网的设置,有利于对禽药物料进行除菌杀毒,并可进行滤杂,方便操作,保证原料的无菌干净性。5.本技术中,所述的翼形螺钉和清理板的设置,有利于及时清理除菌管,防护套和出料滤网,方便操作。6.本技术中,所述的进料斗的设置,有利于保证进料效率,以保证使用操作便捷性。7.本技术中,所述的机械阀门的设置,有利于根据操作使用情况进行开启或者关闭,实时控制下料状态。8.本技术中,所述的收料盒和提手的设置,有利于及时收集混合除菌滤杂后的禽药,以保证使用加工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除杂辅助收集防污染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可过滤式除菌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料斗;2、机盖;3、处理斗;4、混拌电机;5、机械阀门;6、导流管;7、除菌箱;8、导料斗;9、支撑柱;10、固定底座;11、收料盒;12、提手;13、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过滤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新型过滤除菌装置包括进料斗(1),机盖(2),处理斗(3),混拌电机(4),机械阀门(5),导流管(6),除菌箱(7),导料斗(8),支撑柱(9),固定底座(10),收料盒(11),提手(12),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13),可除杂辅助收集防污染袋结构(14)和可过滤式除菌管结构(15),所述的进料斗(1)分别螺栓连接在机盖(2)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进口处;所述的机盖(2)螺纹连接在处理斗(3)的上端;所述的混拌电机(4)纵向下端螺钉连接在机盖(2)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机械阀门(5)螺栓连接在处理斗(3)的下部出口端;所述的导流管(6)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处理斗(3)的下端;所述的导流管(6)的下端螺纹连接在除菌箱(7)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料斗(8)螺栓连接在除菌箱(7)的底部中间位置出口端;所述的支撑柱(9)分别纵向一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10)的上部四角位置,另一端分别螺栓连接在除菌箱(7)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收料盒(11)放置在固定底座(10)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收料盒(11)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螺钉连接有提手(12);所述的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13)和混拌电机(4)相连接;所述的可除杂辅助收集防污染袋结构(14)和处理斗(3)相连接;所述的可过滤式除菌管结构(15)和除菌箱(7)相连接;所述的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13)包括搅拌条(131),调节杆(132),调节螺栓螺母(133),连接杆(134),拆卸管(135)和搅拌轴(136),所述的搅拌条(131)分别从上到下依次内端螺钉连接在调节杆(132)的外表面;所述的调节杆(132)分别中间位置通过调节螺栓螺母(133)安装在连接杆(134)的外端;所述的连接杆(134)分别横向内端螺纹连接在拆卸管(135)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拆卸管(135)纵向套接在搅拌轴(136)的外壁中间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过滤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新型过滤除菌装置包括进料斗(1),机盖(2),处理斗(3),混拌电机(4),机械阀门(5),导流管(6),除菌箱(7),导料斗(8),支撑柱(9),固定底座(10),收料盒(11),提手(12),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13),可除杂辅助收集防污染袋结构(14)和可过滤式除菌管结构(15),所述的进料斗(1)分别螺栓连接在机盖(2)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进口处;所述的机盖(2)螺纹连接在处理斗(3)的上端;所述的混拌电机(4)纵向下端螺钉连接在机盖(2)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机械阀门(5)螺栓连接在处理斗(3)的下部出口端;所述的导流管(6)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处理斗(3)的下端;所述的导流管(6)的下端螺纹连接在除菌箱(7)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料斗(8)螺栓连接在除菌箱(7)的底部中间位置出口端;所述的支撑柱(9)分别纵向一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10)的上部四角位置,另一端分别螺栓连接在除菌箱(7)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收料盒(11)放置在固定底座(10)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收料盒(11)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螺钉连接有提手(12);所述的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13)和混拌电机(4)相连接;所述的可除杂辅助收集防污染袋结构(14)和处理斗(3)相连接;所述的可过滤式除菌管结构(15)和除菌箱(7)相连接;所述的可角度辅助调节混拌杆结构(13)包括搅拌条(131),调节杆(132),调节螺栓螺母(133),连接杆(134),拆卸管(135)和搅拌轴(136),所述的搅拌条(131)分别从上到下依次内端螺钉连接在调节杆(132)的外表面;所述的调节杆(132)分别中间位置通过调节螺栓螺母(133)安装在连接杆(134)的外端;所述的连接杆(134)分别横向内端螺纹连接在拆卸管(135)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拆卸管(135)纵向套接在搅拌轴(136)的外壁中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过滤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除杂辅助收集防污染袋结构(14)包括滤杂网(141),暂存盒(142),观察窗(143),导出管(144),收集袋(145)和尼龙绳(14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新永李先胜马如霞史慧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