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986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发动机和一体机共用所述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一体机冷却管、散热管、分流管和集流管,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分别经过一体机和散热器水箱,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并联连接,且并联连接的入口端通过分流管连接发动机,并联连接的出口端通过集流管连接发动机,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为10~25mm,分流管的内径为35~55mm,集流管的内径为40~65mm,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小于和散热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并联方式,同时实现对发动机和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冷却系统阻力小、效率高;冷却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减少车辆燃油消耗;安装、维修、维护方便。

A kind of cooling device for vehicle starting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车辆冷却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越来越多的车辆使用起动发电一体机,起动发电一体机能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完成发动机的起动任务,能减少燃油消耗率。车辆起动后,起动发电一体机承担着发电的任务。然而,起动发电一体机工作时发热量高,为了维持起动发电一体机的正常工作,需要寻找合适的冷却方式对起动发电一体机进行冷却。目前较好的冷却方式是将冷却液注入所述一体机机体内部的冷却水道进行冷却。但是车辆结构紧凑,其内部没有太多空间存放专用的冷却液,并且,如果为所述一体机提供专门的冷却液,则需要配备为冷却液提供循环动力的泵,这进一步占用了车辆的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采用并联方式,同时实现对发动机和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冷却系统阻力小,冷却效率高;冷却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减少车辆燃油消耗;安装、维修、维护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动机(1)和一体机(6)共用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一体机冷却管、散热管、分流管(2)和集流管(11),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分别经过一体机(6)和散热器水箱(7),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并联连接,并联连接的入口端通过分流管(2)连接发动机(1),并联连接的出口端通过集流管(11)连接发动机(1),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为10~25mm,分流管(2)的内径为35~55mm,集流管(11)的内径为40~65mm,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小于和散热管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动机(1)和一体机(6)共用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一体机冷却管、散热管、分流管(2)和集流管(11),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分别经过一体机(6)和散热器水箱(7),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并联连接,并联连接的入口端通过分流管(2)连接发动机(1),并联连接的出口端通过集流管(11)连接发动机(1),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为10~25mm,分流管(2)的内径为35~55mm,集流管(11)的内径为40~65mm,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小于和散热管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发动机冷却管,发动机冷却管位于发动机(1)内,发动机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管(2)和集流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发动机水泵(12),发动机水泵(12)两端分别连接集流管(11)和发动机冷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强彭天翼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