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胸腔镜穿刺密闭性的多功能套管穿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658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科胸腔镜穿刺密闭性的多功能套管穿刺器,包括套管鞘、柔性密封环和穿刺鞘管芯;穿刺鞘管芯前端穿过柔性密封环与套管鞘套接;套管鞘上设有贯穿本体的多功能孔道。柔性密封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保持手术操作过程中的连接部位的气密性,保持了人工气胸的建立,保证在操作的各个环节上胸腔的密闭性和内压稳定,在胸腔镜探查、活检或积液抽吸过程中,手术稳定,有效减少引起的组织损伤和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套管鞘上的多功能孔道,可对胸腔中积液进行抽吸,或向胸腔中补充气体或液体,可连接第三方传感器和压力监测仪,对胸腔内压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穿刺器在一次固定后,能同时完成多项手术操作,减轻患者痛苦,并保证患者安全。

A multifunctional puncture device for thoracoscopic pun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胸腔镜穿刺密闭性的多功能套管穿刺器
本技术涉及生物学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科胸腔镜穿刺密闭性的多功能套管穿刺器。
技术介绍
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应用于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疾病的有创操作技术,操作在内镜室局麻下即可进行,可用于胸腔镜检查、胸膜活检、肺活检、胸膜粘连术、气胸、脓胸的治疗等多方面,具有不带来内脏器官损伤和过度疼痛的特点,与外科胸腔镜相比,耗材可一次性使用,诊断和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是呼吸科医师最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除大量胸腔积液及胸膜粘连的情况,胸腔镜操作前均需建立人工气胸,然后将套管鞘送入胸膜腔内,这是内科胸腔镜的一个关键步骤,但目前的套管穿刺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了其密闭性差的特点,造成胸膜腔与大气相通,操作过程中胸膜腔内压不稳定,给下一步的胸腔镜探查、活检等操作带来一定困难,易造成胸腔压力波动、组织损伤、气体栓塞等并发症。所以,寻求一种使用方便、密封性好、可同步监测和调节胸膜腔内压、并易于拆卸的套管穿刺器迫在眉睫,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密封性好、可同步监测和调节胸膜腔内压、并易于拆卸的套管穿刺器;柔性密封环保持内科胸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中的连接部位气密性,保持气胸的建立,保证在操作的各个环节上胸腔的密闭性和内压稳定,在胸腔镜探查、活检或积液抽吸过程中,有效减少引起的胸腔压力波动、组织损伤和气体栓塞等并发症;方便引流和手术操作的内科胸腔镜穿刺密闭性的多功能套管穿刺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科胸腔镜穿刺密闭性的多功能套管穿刺器,包括套管鞘、柔性密封环和穿刺鞘管芯;套管鞘上设有固定翼,固定翼上端密封套接柔性密封环;穿刺鞘管芯前端穿过柔性密封环与套管鞘套接;柔性密封环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套管鞘上中心通孔的直径;柔性密封环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穿刺鞘管芯的直径;套管鞘上设有贯穿本体的多功能孔道。作为优化,柔性密封环上固定设有与其中心通孔紧配的胶塞;胶塞背侧开有与固定翼直径相适配的凹孔。柔性密封环和胶塞一体采用橡胶或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柔性密封环上的胶塞既可用来堵塞柔性密封环的中心通孔,也可向下弯折,通过凹孔堵塞多功能孔道位于固定翼上的近端开口。作为优化,多功能孔道包括近端开口和远端开口;靠近远端开口的套管鞘侧壁上设有与多功能孔道相连通的防堵塞侧孔。多功能孔道的近端开口,可连接注射器、延长管或其他第三方监测设备;远端开口于套管鞘的末端,穿刺成功后位于胸膜腔内。作为优化,套管鞘内径为8.4mm,外径为10mm,套管鞘有效长度为80mm,套管鞘的下部可插入胸壁的部分,其有效长度为80mm,由具有一定柔韧性的并有良好人体组织相容性的聚合物材料制成。穿刺鞘管芯末端为圆钝形,避免损伤胸壁组织和肋间血管、神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柔性密封环介于套管鞘和穿刺鞘管芯之间,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保持手术操作过程中的连接部位的气密性,保持了人工气胸的建立,保证在操作的各个环节上胸膜腔的密闭性和胸膜腔内压稳定,在胸腔镜探查、活检或积液抽吸过程中,手术稳定,有效减少引起的组织损伤和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套管鞘上设有贯穿本体的多功能孔道,通过多功能孔道对胸腔中积液进行抽吸,保证本穿刺器在一次固定后,能同时完成多项手术操作,减轻患者痛苦;多功能孔道的近端开口,可连接注射器、延长管或其他第三方监测设备;远端开口于套管鞘的末端,穿刺成功后位于胸膜腔内。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主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套管鞘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套管鞘1,柔性密封环2,穿刺鞘管芯3,固定翼4,多功能孔道5,近端开口5-1,远端开口5-2,防堵塞侧孔5-3,胶塞6,凹孔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内科胸腔镜穿刺密闭性的多功能套管穿刺器,包括套管鞘1、柔性密封环2和穿刺鞘管芯3;所述套管鞘1上设有固定翼4,固定翼4上端密封套接柔性密封环2;穿刺鞘管芯3前端穿过柔性密封环2与套管鞘1套接;柔性密封环2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套管鞘1上中心通孔的直径;柔性密封环2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穿刺鞘管芯3的直径;套管鞘1上设有贯穿本体的多功能孔道5。套管鞘1内径为8.4mm,外径为10mm,套管鞘1有效长度为80mm。多功能孔道5内径为0.4mm。穿刺鞘管芯3末端为圆钝形,避免损伤胸壁组织和肋间血管、神经。通过穿刺鞘管芯3对胸腔进行穿刺,随后将套管鞘1前端插入胸膜腔中;执行胸腔镜操作,将穿刺鞘管芯3拔出,迅速通过设置在柔性密封环2上的胶塞6对柔性密封环上中心通孔进行关闭,待胸腔镜准备好后,再拔出胶塞6,将胸腔镜插入穿过柔性密封环上中心通孔,进入胸腔,进行下一步的探查或活检操作。套管鞘1内径为8.4mm,外径为10mm,套管鞘1有效长度为80mm。穿刺鞘管芯3末端为圆钝形,另一端为固定翼和鞘管柄。穿刺鞘管芯3在胸腔镜手术时,穿过胸壁进入胸腔,并建立胸腔镜和手术器械进出胸腔的通道。套管鞘1的下部可插入胸壁的部分,其有效长度为80mm,能满足胸壁较厚的患者的需求;插入部由具有一定柔韧性的并有良好人体组织相容性的聚合物材料制成,能减少操作过程中对胸壁组织、肋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柔性密封环2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套管鞘1上中心通孔的直径;柔性密封环2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穿刺鞘管芯3的直径,穿刺鞘管芯3的直径小于内套管鞘1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在穿刺鞘管芯穿刺胸腔过程中,柔性密封环确保了穿刺鞘管与外界,无气体交通,保障密封环境。柔性密封环2上中心通孔的直径略小于胸腔镜直径,使胸腔镜能顺利穿过为宜;当胸腔镜穿过柔性密封环2上中心孔后,中心通孔弹性回缩,周向对胸腔镜形成包裹,保证在胸腔镜探查或活检过程中,胸膜腔不与大气相通,保持操作过程中胸腔内压稳定,有效减少手术中引起的组织损伤和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套管鞘、穿刺鞘管芯和柔性密封环为一次性使用。套管鞘1上设有贯穿本体的多功能孔道5,在胸腔镜检查的过程中,通过多功能孔道可对胸腔中积液进行抽吸,或向胸腔中补充气体或液体,还可以连接第三方传感器和压力监测仪,对胸腔内压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本穿刺器在一次固定后,能同时完成多项手术操作和监测,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患者安全。本装置保持了人工气胸的建立,保证在操作的各个环节上胸腔的密闭性和内压稳定,在胸腔镜探查、活检或积液抽吸过程中,手术稳定,有效减少引起的胸膜腔压力波动、组织损伤和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实施例2,如图1中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胸腔镜穿刺密闭性的多功能套管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鞘(1)、柔性密封环(2)和穿刺鞘管芯(3);所述套管鞘(1)上设有固定翼(4),固定翼(4)上端密封套接柔性密封环(2);穿刺鞘管芯(3)前端穿过柔性密封环(2)与套管鞘(1)套接;所述柔性密封环(2)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套管鞘(1)上中心通孔的直径;柔性密封环(2)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穿刺鞘管芯(3)的直径;所述套管鞘(1)上设有贯穿本体的多功能孔道(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胸腔镜穿刺密闭性的多功能套管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鞘(1)、柔性密封环(2)和穿刺鞘管芯(3);所述套管鞘(1)上设有固定翼(4),固定翼(4)上端密封套接柔性密封环(2);穿刺鞘管芯(3)前端穿过柔性密封环(2)与套管鞘(1)套接;所述柔性密封环(2)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套管鞘(1)上中心通孔的直径;柔性密封环(2)上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穿刺鞘管芯(3)的直径;所述套管鞘(1)上设有贯穿本体的多功能孔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胸腔镜穿刺密闭性的多功能套管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环(2)上固定设有与其中心通孔紧配的胶塞(6);所述胶塞(6)背侧开有与固定翼(4)直径相适配的凹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玮赵晓赟张力李冠华朱月李月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胸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