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32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城市道路建设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包括碎石层、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纵向碎石盲沟、透水土工布、防渗土工布、集水坑、软式透水管和导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合理,纵向碎石盲沟、透水土工布、防渗土工布等能对雨水进行快速的收集与外排;整体碎石层、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耐压、使用寿命长。

Drainage structure of partition zone for urban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城市道路建设应用
,具体涉及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道路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城市道路排水是指排除城市道路路面上的降水所采取的措施,通常路面水按路面的坡度状况汇流至街沟,再由街沟经雨水口流入连接管,由连接管经检査井进人排水干管,然后由排水干管的出水口排放至附近江、湖、海等水体。城市道路路面水排水应迅速流畅,不得积水及在路面上形成水膜,影响行车。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其设计合理,纵向碎石盲沟、透水土工布、防渗土工布等能对雨水进行快速的收集与外排,同时整体碎石层、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耐压、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包括碎石层,及铺设在碎石层表面的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及铺设在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表面的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铺设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的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铺设在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的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及铺设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表面的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及铺设在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表面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其中,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中间分别设置坡面结构,及设置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坡面结构内的纵向碎石盲沟,及设置在纵向碎石盲沟表面的透水土工布,及设置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坡面的防渗土工布,及设置在碎石层底面的集水坑,及一端依次贯穿碎石层、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位于纵向碎石盲沟内、另一端位于集水坑内的软式透水管,及与集水坑底部侧壁连接的导水管。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还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的条形立式水泥侧石限位块,及设置在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且一边与条形立式水泥侧石限位块连接、另一边分别与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连接的侧石,其中,侧石的宽度为15cm。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碎石层、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的厚度分别为16cm、16cm、16cm、16cm、7cm、5cm、4cm。本技术方案的,所述软式透水管的直径尺寸为80mm,导水管为双壁波纹管直径尺寸为1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合理,纵向碎石盲沟、透水土工布、防渗土工布等能对雨水进行快速的收集与外排;2、整体碎石层、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耐压、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包括碎石层1,及铺设在碎石层1表面的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及铺设在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表面的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及铺设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表面的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及铺设在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表面的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5,及铺设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5表面的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6,及铺设在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6表面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7(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为机动车道),其中,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的中间分别设置坡面结构,及设置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坡面结构内的纵向碎石盲沟10,及设置在纵向碎石盲沟10表面的透水土工布11,及设置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坡面的防渗土工布12,及设置在碎石层1底面的集水坑14,及一端依次贯穿碎石层1、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位于纵向碎石盲沟10内、另一端位于集水坑14内的软式透水管13,及与集水坑14底部侧壁连接的导水管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还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表面的条形立式水泥侧石限位块9,及设置在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表面且一边与条形立式水泥侧石限位块9连接、另一边分别与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5、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6、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7连接的侧石8,其中,侧石8的宽度为15cm;及所述碎石层1、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5、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6、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7的厚度分别为16cm、16cm、16cm、16cm、7cm、5cm、4cm;及所述软式透水管13的直径尺寸为80mm,导水管15为双壁波纹管直径尺寸为110mm。本结构的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一方面其设计合理,纵向碎石盲沟、透水土工布、防渗土工布等能对雨水进行快速的收集与外排,另一方面整体碎石层、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耐压、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层(1),及铺设在碎石层(1)表面的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及铺设在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表面的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及铺设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表面的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及铺设在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表面的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5),及铺设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5)表面的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6),及铺设在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6)表面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7),其中,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的中间分别设置坡面结构,及设置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坡面结构内的纵向碎石盲沟(10),及设置在纵向碎石盲沟(10)表面的透水土工布(11),及设置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坡面的防渗土工布(12),及设置在碎石层(1)底面的集水坑(14),及一端依次贯穿碎石层(1)、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位于纵向碎石盲沟(10)内、另一端位于集水坑(14)内的软式透水管(13),及与集水坑(14)底部侧壁连接的导水管(15)。/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城市道路的分隔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层(1),及铺设在碎石层(1)表面的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及铺设在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表面的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及铺设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表面的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及铺设在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表面的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5),及铺设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5)表面的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6),及铺设在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6)表面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C(7),其中,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第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的中间分别设置坡面结构,及设置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坡面结构内的纵向碎石盲沟(10),及设置在纵向碎石盲沟(10)表面的透水土工布(11),及设置在第一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坡面的防渗土工布(12),及设置在碎石层(1)底面的集水坑(14),及一端依次贯穿碎石层(1)、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位于纵向碎石盲沟(10)内、另一端位于集水坑(14)内的软式透水管(13),及与集水坑(14)底部侧壁连接的导水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华蒋太平李秀秀尤关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投资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