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廊建筑工程应用,具体涉及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
技术介绍
1、综合管廊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公用设施。综合管廊在城市的电力输送、燃气输送、污水、雨水处理、通信、给水、热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2、综合管廊具有容量大、维护方便、管理集中等优点,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避免这种重复性开挖,将各种管线集中在一起,减少地面工程,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虽然在建设过程中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可以降低城市运营维护成本,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此外,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也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地下综合管廊可以集中管理各类管线,便于维护和修复,减少了管线维护的难度和成本。同时,地下综合管廊还可以更好地保护管线,防止被第三方破坏和损坏,提高了城市的安全性,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也可以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便于进行城市的更新和改造。
3、软弱基层土一般地基中软土、粘土、淤泥和有机土这些土质。软弱基层土含水量大于或接近流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即压缩性很高而强度很低。地基由于包含软弱基层土,往往承载力低,沉降量大,而沉降所需时间也很长,往往需要加固处理。
4、经检索:①申请号/专利号202010661961.2中公开了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抗震耗能支座,属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抗震结构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主体,所述支座主体的上部具有用于承托管道体的承托面部,所述支座主体设有用于固定支座主体的刚性牵拉件,所述支座主体内部嵌固
5、②申请号/专利号202222921045.5中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抗震支座,包括支座主体、抗震组件与连接组件,所述抗震组件包括支座主体内部中央上下端对称安装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抗震支座,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上下端的第一减震套、第一减震弹簧,以及两侧的第二减震套、第二减震弹簧减震垫,可为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安置的管道,起到横竖方向的减震效果,且对称式结构的第一减震套、第二减震套,也使得支座主体内部的抗震组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进而具有较强的抗震效果,支座主体四边处开设的连接槽和连接槽之间安装的连接夹板,也便于将多组支座主体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提高其连接效果,缩小支座主体整体的占用空间。
6、申请人经分析发现,上述两份技术方案中:均是分别对综合管廊的抗震进行改进的设计,其在实际应用时无法适用于软弱土环境下施工使用,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所要研发解决的。
7、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包括软弱土层、稳定土基层和稳定土基层坑,所述稳定土基层坑内水平向设置有下固定组件,所述下固定组件上设置有中支撑组件,所述中支撑组件上设置有横支撑块,所述横支撑块上设置有长方形中空架,所述长方形中空架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弧形管道限位部,所述弧形管道限位部上设置有圆形管道,所述长方形中空架上设置有与圆形管道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通孔,所述长方形中空架的外壁设置有与通孔相配合使用的横圆形中空限位套,所述横圆形中空限位套的一端内壁分别设置有圆形中空限位板,所述长方形中空架、横圆形中空限位套内分别通过通孔、圆形中空限位板设置有缓冲螺杆,所述缓冲螺杆上分别设置有与圆形中空限位板相配合使用的内挡板、弹簧,所述缓冲螺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缓冲行程调节螺母,所述缓冲螺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过渡缓冲部,所述过渡缓冲部的一面分别设置有与缓冲螺杆相配合使用的过渡缓冲部圆槽,所述过渡缓冲部的另一面分别设置有与圆形管道接触的柔性缓冲部;其中,横支撑块设置为长方形结构。
3、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下固定组件,包括下混凝土预制板、若干个第一螺套、若干个第二螺套、若干个固定桩和固定桩锁紧螺母;所述若干个第一螺套、若干个第二螺套分别预制均布在下混凝土预制板两面内,固定桩分别与第一螺套旋转固定装配,并利用固定桩锁紧螺母锁紧。
4、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中支撑组件,包括上混凝土预制板、若干个第三螺套、若干个第一固定螺杆和若干个第四螺套;所述若干个第三螺套、若干个第四螺套分别均布在上混凝土预制板内,所述下混凝土预制板、上混凝土预制板之间通过第二螺套、第三螺套利用第一固定螺杆固定装配。
5、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横支撑块两侧外壁的带孔固定耳板;其中,横支撑块、上混凝土预制板之间通过带孔固定耳板、第四螺套利用第二固定螺杆固定装配。
6、本技术方案的,还包括设置在下混凝土预制板、上混凝土预制板相对面的下混凝土预制板限位凸部、上混凝土预制板限位凹部;其中,下混凝土预制板限位凸部嵌入上混凝土预制板限位凹部内。
7、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下混凝土预制板限位凸部、上混凝土预制板限位凹部设置为相配合使用的圆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较当前的吊装减震或支撑减震设计,适用于软弱土环境下施工使用,实现对圆形管道的安全、牢靠的缓冲支撑保护;2、整体为预制装配式组合设计,便于现场组合装配施工,极大的缩短施工工期,此外也便于拆维,便捷的替换维护,利于推广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包括软弱土层(100)、稳定土基层(101)和稳定土基层坑(10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组件,包括下混凝土预制板(200)、若干个第一螺套(201)、若干个第二螺套(204)、若干个固定桩(202)和固定桩锁紧螺母(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撑组件,包括上混凝土预制板(205)、若干个第三螺套(206)、若干个第一固定螺杆(207)和若干个第四螺套(2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横支撑块(209)两侧外壁的带孔固定耳板(2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下混凝土预制板(200)、上混凝土预制板(205)相对面的下混凝土预制板限位凸部(224)、上混凝土预制板限位凹部(225);
<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包括软弱土层(100)、稳定土基层(101)和稳定土基层坑(10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组件,包括下混凝土预制板(200)、若干个第一螺套(201)、若干个第二螺套(204)、若干个固定桩(202)和固定桩锁紧螺母(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软弱土环境下综合管廊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撑组件,包括上混凝土预制板(205)、若干个第三螺套(206)、若干个第一固定螺杆(207)和若干个第四螺套(208);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张卿源,张旭琛,韩伟,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投资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