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5194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涉及动物养殖领域。该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2个月以上的成年鹿管理:每年的1月‑7月,每10‑15只梅花鹿同圈饲养,每圈梅花鹿中的任意3‑6只每隔1个月与不同圈的梅花鹿进行交换饲养。其中1月、3月、5月和7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性别相同。2月、4月和6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雄鹿比雌鹿多3‑6只。每圈梅花鹿每月至少放逐一次,每次放逐时间为60‑300分钟,每月指定不同的放逐区域,当月的放逐只能在当月指定的放逐区域内进行,有助于放逐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恢复,给予每个区域充足的恢复时间,避免放养过渡对放逐区域内自然环境平衡的破坏,使梅花鹿的养殖更加环保生态。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breeding method of Sika De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梅花鹿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颈部有鬣毛。雄性第二年起生角,每年增加一叉,五岁后分四叉止,长达30至66厘米,雌性无角。梅花鹿可谓全身是宝,鹿茸、鹿肉、鹿鞭、鹿尾、鹿筋、鹿胎、鹿心和鹿肾等,市场销量均非常好,药用和食补价值都很高。人工养殖梅花鹿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梅花鹿的养殖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梅花鹿养殖规模也不断增大。但梅花鹿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梅花鹿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制约了养鹿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其养殖更加科学合理,且养殖过程更加环保,能够给予生态环境更多的自然恢复时间,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2个月以上的成年鹿管理:每年的1月-7月,每10-15只梅花鹿同圈饲养,每圈梅花鹿中的任意3-6只每隔1个月与不同圈的梅花鹿进行交换饲养。其中1月、3月、5月和7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性别相同。2月、4月和6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雄鹿比雌鹿多3-6只。每圈梅花鹿每月至少放逐一次,每次放逐时间为60-300分钟,每月指定不同的放逐区域,当月的放逐只能在当月指定的放逐区域内进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每年的1月-7月,每10-15只梅花鹿同圈饲养一方面可以减轻人员饲养压力,同时也能够让梅花鹿以合适的数量群居,不仅保证了梅花鹿的群居活力,也降低了传染风险。每圈梅花鹿中的任意3-6只每隔1个月与不同圈的梅花鹿进行交换饲养。每月的定期交换能够让不同的梅花鹿群体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新鲜个体的加入也能让每群梅花鹿保持更充沛的活力,有助于提高梅花鹿的身体健康程度,进而提高梅花鹿后期所带来的收益,降低梅花鹿因身体原因给饲养人带来的各种经济损失。其中1月、3月、5月和7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性别相同。2月、4月和6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雄鹿比雌鹿多3-6只。每个月同性梅花鹿和异性梅花鹿的交替饲养,能够让雄鹿对雌鹿保持更持续的注意力,也能定期改善单一性别梅花鹿的群居环境,为后期的交配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而提高雌鹿在发情期的受孕几率。每圈梅花鹿每月至少放逐一次,每次放逐时间为60-300分钟,每月指定不同的放逐区域,当月的放逐只能在当月指定的放逐区域内进行。定期的放逐,有助于提高梅花鹿的身心健康,也能进一步提高梅花鹿的免疫力,每次放逐的时间需要合理分配,不宜过长或过短,过短不利于梅花鹿的身体拓展,过长使得梅花鹿接触户外环境过多后患病的几率更高。每月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放逐,有助于放逐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恢复,给予每个区域充足的恢复时间,避免放养过渡对放逐区域内自然环境平衡的破坏,使梅花鹿的养殖更加环保生态。不同的放逐区域轮流交换,也能提高梅花鹿每次放逐的效果,使其每次放逐食用的食物更有营养,有助于提高梅花鹿的养殖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梅花鹿喜爱干净,选择场地时应选择通风、避风,风向、排水良好的地方,不应选择在工矿区和公共设施附近,不要在被牛羊传染病污染过的地方或畜牧场旧址上建场,以避免各种复杂环境造成对鹿群的惊扰或传染疾病。建鹿场前要对场内的地下水位、自然水源、水量、水质进行必要的勘测和调查,对水质还要进行物理化和生物学检验,并注意水中无机盐含量,大体接近其原生环境,对于井水或泉水中的无机盐含量,应以枯水期能满足生长和生活用水需要为标准。要避免使用江河等地上的自然水源或场地附近被污染的水源。每年的8月-12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雌鹿和雄鹿的数量比为9-14:1,每圈中的雄性梅花鹿每月更换一次。8月-12月为梅花鹿发情的主要时期,该段时间内,每个圈中保证雌鹿和雄鹿的数量比,能够提高雄鹿的兴奋度,从而提高雌鹿的受孕几率,进而有效提高养殖效益。每圈中的雄性梅花鹿每月更换一次,有助于让雄鹿保持亢奋和激情,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原圈中雌鹿的受孕成功率。确认已孕(通过养殖人所掌握的常见确认技术)的雌性梅花鹿再进行单独分圈饲养。已孕的雌鹿身心状态会发生变化,为了保证已孕雌鹿的各项身体指标健康,需要与其他梅花鹿分开饲养,避免因其他梅花鹿造成流程,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已孕的雌性梅花鹿所在的圈,每天早中晚各清扫一次,且与其他未孕梅花鹿的圈间隔至少5-10米,雌鹿怀孕期间日喂食量3.5-5kg。已孕雌鹿喜静,易受到惊扰,所以要注意保持其生活环境的安静。雌鹿怀孕期间要供给营养充足的饲料,后期多给体积小、质优、适口性强的饲料,日喂食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以使雌鹿能够更好的保持每日的运动量,使雌鹿和腹中的小鹿健康程度更高。雌鹿产下幼鹿后,应将幼鹿身上的粘液擦干,使其尽快吃上初乳。幼鹿哺乳期可自然哺乳,也可人工哺乳。人工哺乳必须让幼鹿吃上初乳。雌鹿产下的幼鹿由雌鹿进行哺乳,幼鹿经哺乳30-45天后,与雌鹿分开饲养。分开后,每只幼鹿每日喂食第三饲料0.3-0.7kg,随着幼鹿的成长,每日喂食量逐月递增0.1-0.3kg。幼鹿单独饲养有助于提高幼鹿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由于幼鹿集中饲养在一起,也避免了成年鹿欺负幼鹿的情况发生,对于幼鹿的身心健康发育都更好。同龄的幼鹿在一起生活,有助于幼鹿更顺利的融入群体生活中。为了保证幼鹿的饮食,喂食量逐月增多,能够让幼鹿更好的保持良好的食欲,使幼鹿的身体发育更加快速,同时能够更好的避免幼鹿抗拒饮食的情况发生。第三饲料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豌豆5-15份、姜黄3-8份、鱿鱼3-6份、莲藕5-10份、胡萝卜8-17份、食盐2-6分、鸡蛋壳5-12份、银杏叶3-10份、海带2-5份、使君子3-6份和大豆8-20份。豌豆具有较全面而均衡的营养。豌豆籽粒由种皮、子叶和胚构成。其中干豌豆子叶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质营养分别占籽粒中这些营养成分总量的96%、77%、89%。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莲藕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2个月以上的成年鹿管理:每年的1月-7月,每10-15只梅花鹿同圈饲养,每圈梅花鹿中的任意3-6只每隔1个月与不同圈的梅花鹿进行交换饲养,其中1月、3月、5月和7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性别相同,2月、4月和6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雄鹿比雌鹿多3-6只,每圈梅花鹿每月至少放逐一次,每次放逐时间为60-300分钟,每月指定不同的放逐区域,当月的放逐只能在当月指定的所述放逐区域内进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2个月以上的成年鹿管理:每年的1月-7月,每10-15只梅花鹿同圈饲养,每圈梅花鹿中的任意3-6只每隔1个月与不同圈的梅花鹿进行交换饲养,其中1月、3月、5月和7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性别相同,2月、4月和6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雄鹿比雌鹿多3-6只,每圈梅花鹿每月至少放逐一次,每次放逐时间为60-300分钟,每月指定不同的放逐区域,当月的放逐只能在当月指定的所述放逐区域内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逐区域内的植物包括板栗、胡枝子、山楂、地榆、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苔藓、小麦、红薯、萝卜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连续两个月分别指定的两个所述放逐区域内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放逐前,还包括给梅花鹿喂食第一饲料;所述第一饲料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秸秆20-50份和谷糠10-20份;每只梅花鹿的投饲量为其体重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放逐结束,梅花鹿回圈后,还包括给梅花鹿喂食第二饲料;所述第二饲料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玉米粉10-20份、川芎5-10份、黄芪5-12份、川贝1-3份、葡萄干3-6份、面粉5-11份和食盐1-4份,每只梅花鹿的投饲量为其体重的2%-4%。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还包括:每年的8月-12月,每圈中的梅花鹿保持雌鹿和雄鹿的数量比为9-14:1,每圈中的雄性梅花鹿每月更换一次,且确认已孕的雌性梅花鹿再进行单独分圈饲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生态的梅花鹿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已孕的所述雌性梅花鹿所在的圈,每天早中晚各清扫一次,且与其他未孕梅花鹿的圈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京孟付周陈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花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