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蛾人工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0558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麦蛾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三个阶段:成虫期卵块的搜集阶段、幼虫期、蛹期的饲养阶段、成虫期的饲养阶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①成虫具有向上爬的习性和趋向缝隙产卵的习性,通过提供适合的缝隙和压盖滤纸的方法,收集到麦蛾的卵块,便于准确统计麦蛾的日产卵量和单雌产卵量;该收集卵块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对卵块造成损伤;②孵化的幼虫具有吐丝下垂的习性,利用毛笔挂丝直接接虫到指形管中,能有效避免接虫过程对初孵幼虫的伤害;③在幼虫和蛹饲养过程中,精选了全透明的指形单通玻璃管以及对应的饲料和封口技术,能较好的满足研究者对麦蛾幼虫和蛹的追踪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一种动物的饲养方法,尤其设及。
技术介绍
麦蛾隶属鱗翅目,麦蛾科,禾麦蛾属。该虫可危害多种粮食作物,如稻谷、麦类、玉 米、高梁等,多达19种,一年发生多代,危害粮食胚芽,严重影响其发芽力,凡受麦蛾危害的 玉米粒,绝大部分被蛙成空壳,平均损失约13. 1% -24%,是重要的储粮害虫。国内外学者 对麦蛾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因该虫生活场所隐蔽,导致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不够完善,特 别对麦蛾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十分清楚,从而影响了麦蛾的有效控制。 目前多种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金小蜂等的研究都有利用麦蛾卵作为活饲料 的报道。因此探索简便收集麦蛾卵的方法,可为天敌昆虫室内饲养繁殖研究奠定基础。麦蛾 是重要的Ξ大世界性储粮害虫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饲养天敌昆虫很好的替代寄主,为了更 有效的防治和利用麦蛾,掌握麦蛾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物学特性,室内饲养麦蛾就具有重 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麦蛾为完全变态类昆虫,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成 虫体小型(体长0.4-0. 6cm),身体柔软,趋向于隐蔽的缝隙产卵;初解幼虫直接从玉米颖果 基部或者破损处进入玉米粒内取食为害,直至成虫羽化,从预留的羽化孔钻出来。麦蛾的幼 虫期和蛹期均生活在粮粒内,无法对其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如有观察需要,只有剖开粮 粒才能观察到。目前麦蛾的观察收集方法包括:卵块收集、幼虫的饲养观察、蛹期的饲养观 察等步骤,其中,卵块收集包括W下步骤:1.取带有粮种或空的容器,接入当日羽化的成虫 (《24h) ;2.麦蛾成虫直接产卵在容器内壁或粮食表面,每日通过检查,用毛笔刷下附着在 容器内壁和粮食上的初产卵块;3.待麦蛾成虫产卵后直接进行后续饲养;4.将滤纸裁成长 条,W"Z"字形多次折叠,放入容器,通过每日更换滤纸条,可捜集麦蛾每日的卵(24小时W 内的卵),统计麦蛾日产卵量和单雌产卵量点将麦蛾成虫收集于容器中,纱网封口,倒置 在纸片上,每日更换纸片可收集初产卵块。W上收集卵块的方法,卵易造成机械损伤,影响 其发育和解化,也不利于麦蛾产卵、不能准确的记录成虫的产卵量;幼虫的饲养观察包括: 将带有一定数目卵块的纸片放入盛有粮食的容器中进行饲养。如需要观察幼虫的生长发育 情况,则需剖开带虫的粮粒。蛹期的饲养观察包括:剖开粮粒,观察蛹生长发育的情况。目前 此种饲养方法存在W下缺陷:由于观察麦蛾幼虫、蛹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剖开粮粒,破坏了 麦蛾幼虫和蛹的生活环境或损伤虫体,影响麦蛾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直接、简单、易行 的捜集麦蛾卵块、且对收集的卵块不造成机械损伤的麦蛾人工饲养方法。在幼虫和蛹饲养 过程中,精选了全透明的指形单通玻璃管W及对应的饲料和封口技术,使生活习性较隐秘 的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过程"透视化",能较好的满足研究者对麦蛾幼虫和蛹的追踪观察。 阳〇化],包括W下步骤: 一、成虫期卵块捜集 选取5对当日羽化的配对成虫,接入直径为9畑1、高为15畑1的八角瓶中,用纱网封 口,瓶口向上放置,在八角瓶外,在封口的纱网的上面加盖一张直径为12. 5cm的滤纸,再在 滤纸上方反盖上直径为12厘米的大培养皿,捜集并统计当日卵块; 二、幼虫期、蛹期饲养 (1)选取直径为1cm,长为3cm全透明的指形单通玻璃管,置于120°C的烘箱中灭 菌,化后取出,待玻璃管冷却后,放入大小为1. 5-2mm的人工饲料0. 01-0. 05g,用毛笔将吐 丝的幼虫挂丝接入指形管中; 似用Parafilm封口膜将指形管的管口封化在封口膜上扎细微通气孔,再将直 径为2cm的圆形棉纸压盖在封口膜上,使棉纸粘在封口膜上,放入27°C,相对湿度为75%, 一天24小时之内,开灯光照时间:关灯黑暗时间为12 :12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 (3)透过指形管能随时或定时观察麦蛾幼虫和蛹的行为活动及生长发育过程; 阳01引 (4)当幼虫生长发育到3龄之后,再添加0.Ig饲料,并选用棉塞替换Parafilm封 口膜和棉纸塞住指形管口; Ξ、成虫期饲养 当指形管中饲养的麦蛾羽化后,立刻取出成虫,按照雌雄比为1:1的配比配对放 入八角瓶中,置于相对湿度为75%,一天24小时之内,开灯光照时间:关灯黑暗时间为12 : 12的人工气候箱中,用10%的蜂蜜水补充营养饲养。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麦蛾人工饲养方法,所述纱网的规格为40目。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麦蛾人工饲养方法,所述成虫期卵块捜集步骤中,包括:选 用直径为3. 5cm的小培养皿,皿内铺上脱脂棉,倒入浓度为10 %的蜂蜜水,使脱脂棉完全 浸润,呈饱和状态,再把培养皿放入八角瓶中给成虫补充营养,每天更换带蜂蜜水的小培养 皿。 有益效果: 1、能提供直接、简单、易行的捜集卵块的方法,且该方法对收集的卵块不造成机械 损伤; 2、能准确记录麦蛾的日产卵量及单雌产卵量; 3、能直观、直接地观察到麦蛾的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生长发育过程; 4、可W推广应用到钻蛙性的储粮害虫研究中。如:玉米象等。【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专利技术改进了每日收集卵块的方法。利用成虫向上爬的习性和趋向缝隙产卵的习 性,通过压盖滤纸的方法,收集到了麦蛾的卵块,也便于准确统计麦蛾的日产卵量和单雌产 卵量;用滤纸收集卵块的方法避免了对卵块造成损伤,解化后的幼虫利用吐丝下垂的习性, 便于接入指形管中。 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单头饲养麦蛾的饲料性状、容器及封口技术。封口技术可避免幼 虫因趋向缝隙导致缺乏食物,造成意外死亡;饲料的性状及所用的容器,可使研究者观察到 整个幼虫期和蛹期的生长发育情况,也为研究其他钻蛙类害虫提供依据。一、,本方法包括W下步骤: 1、成虫期卵块捜集:选取健康的当天羽化的5对成虫接入八角瓶中,选用40目的 纱网封口,瓶口向上放置;在八角瓶外,在封口的纱网的上面加盖一张滤纸,再在滤纸的上 面压盖上直径为12厘米的培养皿,培养皿口朝上,皿底紧贴着滤纸,W便滤纸和纱网能比 较平整的紧贴在一起,并能有效的防止滤纸滑动和抖动;滤纸和纱网接触的地方就是人为 提供给麦蛾雌虫的产卵的缝隙。通过每日定时更换滤纸,便能捜集并统计滤纸上当日的卵 块及卵粒的数量; 2、幼虫期、蛹期饲养 (1)选取直径为1cm,长为3cm全透明的指形单通玻璃管,置于120°C的烘箱中灭 菌,化后取出,待玻璃管冷却后,放入大小为1. 5-2mm的人工饲料0. 01-0. 05g,用毛笔将吐 丝的幼虫挂丝接入指形管中; (2)用Parafilm封口膜将指形管的管口封住,然后在膜上扎通气微孔,再将直径 为2cm的圆形棉纸压盖在封口膜上,使棉纸粘在封口膜上,既能有效的满足低龄幼虫的通 气性,又能有效防止幼虫的逃脱。放入27°C,相对湿度为75%,一天24小时之内,开灯光照 时间:关灯黑暗时间为12 :12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 (3)透过指形管能随时或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麦蛾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成虫期卵块搜集选取5对当日羽化的配对成虫,接入直径为9cm、高为15cm的八角瓶中,用纱网封口,瓶口向上放置,在八角瓶外,在封口的纱网的上面加盖一张直径为12.5cm的滤纸,再在滤纸上方反盖上直径为12厘米的大培养皿,搜集并统计当日卵块;二、幼虫期、蛹期饲养(1)选取直径为1cm,长为3cm全透明的指形单通玻璃管,置于120℃的烘箱中灭菌,2h后取出,待玻璃管冷却后,放入大小为1.5‑2mm的人工饲料0.01‑0.05g,用毛笔将吐丝的幼虫挂丝接入指形管中;(2)用Parafilm封口膜将指形管的管口封住,然后给封口膜上扎细微的通气孔,再将直径为2cm的圆形棉纸压盖在封口膜上,使棉纸粘在封口膜上,放入27℃,相对湿度为75%,一天24小时之内,开灯光照时间:关灯黑暗时间为12:12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3)透过指形管能随时或定时观察麦蛾幼虫和蛹的行为活动及生长发育过程;(4)当幼虫生长发育到3龄之后,再添加0.1g饲料,并选用棉塞替换Parafilm封口膜和棉纸塞住指形管口;三、成虫期饲养当指形管中饲养的麦蛾羽化后,立刻取出成虫,按照雌雄比为1:1的配比配对放入八角瓶中,置于相对湿度为75%,一天24小时之内,开灯光照时间:关灯黑暗时间为12:12的人工气候箱中,用10%的蜂蜜水补充营养饲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道慧马丽董晨辉陈国华李强陶玫傅杨黄钰淼可胜杰严乃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