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花菇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花菇培育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花菇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花菇是菌中之星,花菇的顶面呈现淡黑色,菇纹开暴花,白色,菇底呈淡黄色,花菇因顶面有花纹而得名,天气越冷,花菇的产量越高,质量也越好,肉厚、细嫩、鲜美,食之有爽口感;花菇是现代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食用菌新秀,它是香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自然条件,人为改变香菇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菌盖形成褐白相间的花纹,因而形成花菇;花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肥料和任何激素,不受任何污染,可达到有机食品标准;花菇以丰富的营养和防病、健身、延缓衰老等作用深受国内外群众的欢迎。花菇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这种特性没有遗传性,虽然花菇的形成同品种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同的香菇品种会因温型不同而造成出菇季节、产量和质量上的差异。由于高海拔地区的环境特殊,环境比较干燥,而且温差较大,不利于花菇的形成,为了方便在高海拔地区种植花菇,本申请提出来一种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种植花菇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花菇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S101:制作培养袋:选择木屑5000克,麦麸2000克,石灰20克,清水9000克,使用破碎机,依次将木屑和石灰打碎,然后依次对木屑、麦麸、石灰和清水进行灭菌处理,接着将灭菌后的木屑、麦麸、石灰和清水加入到搅拌机内,通过搅拌机将木屑、麦麸、石灰和清水均匀混合到一起,从而制成培养料,然后将制成的培养料装袋,并将装袋后的培养袋进行灭菌处理;/nS102:接种与发苗:选用花菇135-1菌种,培养袋放入接种箱内进行接种,待接种完成后,将培养袋移入发菌室发菌;/nS103:转色出菇:培养袋接种后,在发菌室内发菌6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花菇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01:制作培养袋:选择木屑5000克,麦麸2000克,石灰20克,清水9000克,使用破碎机,依次将木屑和石灰打碎,然后依次对木屑、麦麸、石灰和清水进行灭菌处理,接着将灭菌后的木屑、麦麸、石灰和清水加入到搅拌机内,通过搅拌机将木屑、麦麸、石灰和清水均匀混合到一起,从而制成培养料,然后将制成的培养料装袋,并将装袋后的培养袋进行灭菌处理;
S102:接种与发苗:选用花菇135-1菌种,培养袋放入接种箱内进行接种,待接种完成后,将培养袋移入发菌室发菌;
S103:转色出菇:培养袋接种后,在发菌室内发菌60~70天内,培养袋上的菌丝长满袋,然后菌丝生长达到生理成熟时,培养袋即可进菇棚转色出菇;
S104:幼菇培育:培养袋转入菇棚后,定期的对培养袋补水,培养袋在菇棚生长5~7天后,培养袋上的幼菇生长至直径1cm;
S105:蹲蕾管理:待花菇的幼蕾直径达到1cm时,将培养袋上的薄膜揭开,然后幼蕾进行揭膜练蕾,在幼蕾练蕾的过程中,保证菇棚内通风,并且菇棚内风力由小到大变化,待幼蕾直径达到1~1.5cm时,菇棚内的风力逐步变大,当幼蕾直径大于1.5cm时,白天将薄膜揭开,夜间将薄膜盖上,并保持菇棚内通风,待幼蕾知道达到2~2.5cm时,控制培养袋的温度为10℃~15℃,并且菇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65%,幼蕾培养3~5天后,使菇蕾缓慢生长,形成菇柄短、菌盖圆、结实的壮;
S106:花菇成形:待菇体的直径生长至3cm时,选择晴天,菇棚温度控制为10℃~18℃,然后在菇棚的地面上泼水,加快菇体生长,到夜间时,揭开薄膜,让冷空气刺激菇体,使菌盖干燥,然后天亮前再将薄膜盖上,利用地湿与地温配合,干湿交错促进菌盖分裂,形成花纹形花菇。
技术研发人员:何立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城口县松坤菌草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