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新的国际农业格局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要以绿色食用菌的标准化为基准,紧跟市场的发展要求,走经济效益与环保相结合的可持续道路。所以,我国的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需要与科学力量相结合来发展更为有益的栽培技术。目前用于栽培食用菌的基质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稻壳糠、米糠、莲子壳、小麦、木屑等,我国是竹笋生产大国,在竹笋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被剔除并丢弃的笋壳和不宜食用的笋壳与笋头下脚料占50%以上,造成极大浪费。传统的栽培方法中,主要采用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秸秆、甘蔗渣等作为培养原料,但由于这些原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较为广泛,用量较多,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货源紧缺、价格上涨的局面,对食用菌生产成本的控制极为不利。由此可见,探索传统原料以外的新型培养料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现有技术中多以棉籽壳、玉米芯为主,培养基中添加糖类及其他辅料,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竹笋下脚料晒干后粉碎,过筛,得到竹笋粉;/nS2,将S1获得的竹笋粉与棉籽壳、麸皮和石灰混合,获得培养料;/nS3,将S2获得的培养料装袋,获得菌袋,然后灭菌;/nS4,待S3灭菌后的菌袋温度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开始发菌;/nS5,待S4中接种完成的菌袋内菌丝体发满后放置5-7天,待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且有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获得菌丝体成熟菌袋,然后进行出菇管理;/nS6,待S5中的菌丝体成熟菌袋出菇后菌盖变薄,还未开伞时进行采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竹笋下脚料晒干后粉碎,过筛,得到竹笋粉;
S2,将S1获得的竹笋粉与棉籽壳、麸皮和石灰混合,获得培养料;
S3,将S2获得的培养料装袋,获得菌袋,然后灭菌;
S4,待S3灭菌后的菌袋温度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开始发菌;
S5,待S4中接种完成的菌袋内菌丝体发满后放置5-7天,待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且有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获得菌丝体成熟菌袋,然后进行出菇管理;
S6,待S5中的菌丝体成熟菌袋出菇后菌盖变薄,还未开伞时进行采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竹笋粉的粉碎宽度为0.01-0.04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培养料含水量为50-70%,pH为7.5-8.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竹笋下脚料占培养料质量的70-90%,所述棉籽壳、麸皮和石灰共占培养料质量的10-30%,且所述棉籽壳、麸皮和石灰的质量比为3-5:10-13:2。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采芩,黄金莲,王志文,范轶玲,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