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宜宾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56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竹笋粉与棉籽壳、麸皮和石灰混合后获得培养料,然后进行装袋接种,发菌,然后进行出菇管理,最后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竹笋下脚料实现了下脚料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坏境污染。

A method of cultivating edible fungus with bamboo shoot scra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新的国际农业格局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要以绿色食用菌的标准化为基准,紧跟市场的发展要求,走经济效益与环保相结合的可持续道路。所以,我国的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需要与科学力量相结合来发展更为有益的栽培技术。目前用于栽培食用菌的基质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稻壳糠、米糠、莲子壳、小麦、木屑等,我国是竹笋生产大国,在竹笋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被剔除并丢弃的笋壳和不宜食用的笋壳与笋头下脚料占50%以上,造成极大浪费。传统的栽培方法中,主要采用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秸秆、甘蔗渣等作为培养原料,但由于这些原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较为广泛,用量较多,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货源紧缺、价格上涨的局面,对食用菌生产成本的控制极为不利。由此可见,探索传统原料以外的新型培养料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现有技术中多以棉籽壳、玉米芯为主,培养基中添加糖类及其他辅料,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将工艺复杂化。并且玉米芯颗粒较大,硬度较高,吸水保水能力较差;现有技术的栽培原料资源紧缺,来源局限,且在其他领域应用广泛,对菌农种植收益产生负面影响。竹笋加工后会剩下大量的鲜嫩笋壳、笋头等,尤其是在春笋上市时,街头小巷、村道路边随处可见被遗弃的竹笋加工下脚料,这些下脚料除了一部分被集中运往垃圾场填埋外,其余都被堆放到田间、河边,有的顺水漂流,长时间如此便会产生恶臭和污染环境问题。<br>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竹笋下脚料晒干后粉碎,过筛,得到竹笋粉;S2、将S1获得的竹笋粉与棉籽壳、麸皮和石灰混合,获得培养料;S3,将S2获得的培养料装袋,获得菌袋,然后灭菌;S4,待S3灭菌后的菌袋温度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开始发菌;S5,待S4中接种完成的菌袋内菌丝体发满后放置5-7天,待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且有少数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获得菌丝体成熟菌袋,然后进行出菇管理;S6,待S5中的菌丝体成熟菌袋出菇后菌盖变薄,还未开伞时进行采收。优选的,S1中,所述竹笋粉的粉碎宽度为0.01-0.04cm。优选的,S2中,所述培养料含水量为50-70%,pH为7.5-8.5。优选的,S2中,所述竹笋下脚料占培养料质量的70-90%,所述棉籽壳、麸皮和石灰共占培养料质量的10-30%,且所述棉籽壳、麸皮和石灰的质量比为3-5:10-13:2。更优选的,S2中,所述培养料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竹笋下脚料80%、棉籽壳5%、麸皮13%、石灰2%。优选的,S3中,灭菌方法为高压灭菌,灭菌温度为120-125℃,灭菌时间为0.5-2h。优选的,S4中,所述接种过程中,首先将表面菌种剔除,然后用灭菌的镊子将菌种取出接入菌袋内。优选的,S4中,所述接种过程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在发菌过程中,控制发菌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75%,光照强度为0-50lx,保持空气流畅,每隔6-8天翻一次菌袋。优选的,S5中,所述菌丝体成熟菌袋内子实体形成初期加湿方式为空间喷雾加湿,菌盖长到1-3cm时,加湿方式为喷水。优选的,S5中,出菇管理具体为:控制温度为10-30℃,空气相对湿度为80%-95%,提供散射光,通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竹笋加工下脚料栽培食用菌,可以实现下脚料资源化利用,同时解决污染环境问题,一举两得。2、竹笋加工下脚料用于栽培食用菌,能够促使竹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延长产业链,为乡村振新战略提供技术支撑。3、用竹笋加工下脚料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主要原料,实现了食用菌栽培原料本地化,降低栽培成本,提高效益。4、利用竹笋加工下脚料培育出来的食用菌,绿色安全,可以作为竹产地特色旅游产品,有助于促进竹类产业、食用菌产业和绿色食用菌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本地旅游业的打造及乡村振兴、地方富裕、国家富强发展理念的实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1: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竹笋下脚料晒干后粉碎至宽度为0.01-0.04cm,过50目筛,得到竹笋粉;S2,将S1获得的竹笋粉与棉籽壳、麸皮和石灰混合后,调整含水量至60%,pH为8,获得培养料,所述培养料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竹笋下脚料80%,棉籽壳5%、麸皮13%、石灰2%;S3,将S2获得的培养料装袋后于120℃条件下高压灭菌2h;S4,待S3灭菌后的菌袋温度冷却至室温后,于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所用食用菌菌种为凤尾菇栽培种,接种过程中,首先将表面菌种剔除,然后用灭菌的镊子将菌种取出接入菌袋内,接种完成后开始发菌,发菌过程中控制发菌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0%,光照强度为20lx,保持空气流畅,每隔7天翻一次菌袋,每个菌袋翻转180度;S5,待S4中接种完成的菌袋内菌丝体发满后放置5天,待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且有少数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获得菌丝体成熟菌袋,所述菌丝体成熟菌袋内子实体形成初期加湿方式为空间喷雾加湿,菌盖长到1-3cm时,加湿方式为喷水,然后进行出菇管理,管理过程中控制温度为25℃,空气相对湿度为90%,提供散射光,通风。实施例2: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与实施例1步骤基本相同,区别在于:S2中,所述培养料含水量为50%,pH为7.5,所述培养料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竹笋下脚料70%,棉籽壳6%、麸皮20%、石灰4%;S3中,灭菌温度为121℃条件下高压灭菌1.5h;S4中,发菌过程中控制发菌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60%,光照强度为0lx,每隔6天翻一次菌袋;S5中,出菇管理过程中,控制温度为10℃,空气相对湿度为80%。实施例3: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与实施例1步骤基本相同,区别在于:S2中,所述培养料含水量为70%,pH为8.5,所述培养料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竹笋下脚料90%,棉籽壳2.5%、麸皮6.25%、石灰1.25%;S3中,灭菌温度为125℃条件下高压灭菌0.5h;S4中,发菌过程中控制发菌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75%,光照强度为50lx,每隔7天翻一次菌袋;S5中,出菇管理过程中,控制温度为30℃,空气相对湿度为95%。实施例4: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竹笋下脚料晒干后粉碎,过筛,得到竹笋粉;/nS2,将S1获得的竹笋粉与棉籽壳、麸皮和石灰混合,获得培养料;/nS3,将S2获得的培养料装袋,获得菌袋,然后灭菌;/nS4,待S3灭菌后的菌袋温度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开始发菌;/nS5,待S4中接种完成的菌袋内菌丝体发满后放置5-7天,待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且有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获得菌丝体成熟菌袋,然后进行出菇管理;/nS6,待S5中的菌丝体成熟菌袋出菇后菌盖变薄,还未开伞时进行采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竹笋下脚料晒干后粉碎,过筛,得到竹笋粉;
S2,将S1获得的竹笋粉与棉籽壳、麸皮和石灰混合,获得培养料;
S3,将S2获得的培养料装袋,获得菌袋,然后灭菌;
S4,待S3灭菌后的菌袋温度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开始发菌;
S5,待S4中接种完成的菌袋内菌丝体发满后放置5-7天,待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且有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获得菌丝体成熟菌袋,然后进行出菇管理;
S6,待S5中的菌丝体成熟菌袋出菇后菌盖变薄,还未开伞时进行采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竹笋粉的粉碎宽度为0.01-0.04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培养料含水量为50-70%,pH为7.5-8.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竹笋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竹笋下脚料占培养料质量的70-90%,所述棉籽壳、麸皮和石灰共占培养料质量的10-30%,且所述棉籽壳、麸皮和石灰的质量比为3-5:10-13:2。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采芩黄金莲王志文范轶玲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