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6865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包括栽培基地的选择,制作栽培菌袋并培养;出黄管理:将所述的长满菌丝的栽培菌袋移到大棚内继续培养,完成菌丝的转色;在所述转色后的栽培菌袋上开口;将所述的开口后的栽培菌袋方形摆放形成菌袋垛,所述菌袋垛的菌袋窝口朝下,倒排在畦床上,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菌袋垛之间的距离为30.0cm~40.0cm,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菌袋垛之间的距离为10.0cm~20.0cm;菌袋垛中横向相邻两个栽培菌袋的开口均斜对;菌袋垛中横向相邻两个栽培菌袋的开口中心距离为6.0~8.0cm;摆放完成,26~28℃、湿度90%~95%下地栽培180天后,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桑黄的生产周期,提高培养场地单位面积的利用率及亩产量。

A method of Mulberry Yellow cultivation with double bags and linked sta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用真菌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
技术介绍
桑黄为锈革孔菌科桑黄孔菌属真菌鲍姆纤孔菌的干燥子实体。多年生,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阴干或在40~50℃烘干。味甘、辛、微苦,寒。归肝、肾、胃、大肠经。活血止血,化饮,止泻。用于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癥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桑黄的成分特别复杂,含有多糖、黑色素、过氧化酶、麦角甾醇、芳樟醇、三萜酸、脂肪酸类、芳香酸、原儿茶酸、丁香酸、咖啡酸、柚皮素、香豆素等成分。随着现代科学研究对桑黄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用功效、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认识,桑黄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桑黄在我国已经可以进行人工栽培,桑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袋料栽培。桑黄为传统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安全无毒,在前期研究中,桑黄显示出对多种恶性肿瘤的强抑制作用,具备开发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低毒抗肿瘤药物的巨大潜力。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以及人类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肿瘤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正逐年增长;同时随着现代社会人们预防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于天然抗癌药物和功能产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桑黄药材在国内外市场无疑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桑黄野生资源少,人工种植桑黄生长周期长,存活率低,产量低,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目前桑黄栽培的生长周期长,产量低,提供了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栽培基地的选择:选择栽培基地,选择500m范围内无村庄、禽畜舍,通风向阳、水源清洁充沛、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栽培基地;(2)制作、培养栽培菌袋:首先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所述培养基的pH为5~6,所述菌袋直径为14~20cm,长度为35~40㎝,所述菌袋的材质为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对所述菌袋进行窝口、插棒、高温灭菌处理,然后采用液体菌种进行接种,得到栽培菌袋,所述菌袋窝口处填充无菌海绵块封口;将所述栽培菌袋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65%~70%条件下培养2~3个月,得到长满菌丝的栽培菌袋;(3)出黄管理(31)转色将所述的长满菌丝的栽培菌袋移到大棚内继续培养,棚内温度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培养1~1.5个月,完成菌丝的转色;(32)在完成转色的栽培菌袋上开口:分别在所述转色后的栽培菌袋上开口,开口数量为1个,开口的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开口长轴长4.5cm~5.5cm,短轴长1.0cm~2.0cm,所述椭圆形开口的长轴方向与大棚最长边方向一致,所述椭圆形开口的中心距所述栽培菌袋底端2.5~3.5cm;(33)对开口后的栽培菌袋连体垛排:将所述的开口后的栽培菌袋方形摆放形成菌袋垛,所述菌袋垛由4个栽培菌袋组成;所述菌袋垛的菌袋窝口朝下,倒排在畦床上,菌袋的窝口紧贴畦床畦面,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菌袋垛之间的距离为30.0cm~40.0cm,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菌袋垛之间的距离为10.0cm~20.0cm,与所述大棚最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为横向,与所述大棚最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纵向;每垛中横向相邻2个栽培菌袋上的开口均斜对,每垛中横向相邻2个栽培菌袋的开口中心距离为6.0~8.0cm;(4)采收摆放完成后,设置温度26~28℃、湿度90%~95%,下地栽培180天后,桑黄子实体发育完全进行采收。所述的栽培菌袋的制作时间为1月份,所述的下地栽培时间为4月份,下地栽培时设置温度26~28℃、湿度90%~95%,所述的采收时间为12月份。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栽培菌袋窝口朝下放置在畦床上,可以利用窝口中海绵吸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将每垛中横向相邻的两个菌袋开口斜对,有利于通风,从而增加产量,并且能够保持生长的一致性,方便日常管护,同时使布局更合理,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培养场地的亩产量;每垛中横向相邻2个栽培菌袋的开口中心距离设置为6.0cm~8.0cm,保证桑黄子实体原基生长一段时间后两个原基靠拢生长成一个连体子实体,连体子实体的外沿均具有顶端优势,其生长速度比子实体原基的更快,能够获得体积更大的桑黄子实体,利用顶端生长优势及竞争性,加快了桑黄子实体的生长发育。4袋一垛排放,每亩比常规单袋排放要多排放2/5的菌袋,提高了培养场地的单位面积的利用率及亩产量。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袋料栽培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2)液体菌种接种可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3)菌袋窝口,以海绵块进行密封,窝口朝下进行排放可以利用海绵吸收作用补充培养基水分和营养物质;(4)双袋连体栽培在一段时间后两个菌袋的桑黄原基靠拢生长成一个连体,其顶端生长优势及互相竞争作用促进了桑黄原基的生长,能够获得体积更大的桑黄子实体,明显地缩短了桑黄的生产周期,充分地利用了培养基的养分;(5)桑黄生长过程中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选择4月份下地栽培,当年的12月份采收,可以充分利用4、5、6、9、10、11、12月份的自然条件优势加速桑黄生长,实现当年采收;(6)该方法栽培的桑黄(1年生)重量是普通菌袋(段木3年生)的1.6倍左右,浸出物是1.8倍左右,多糖是1.3倍左右;(7)该方法栽培的桑黄(1年生)灰分是普通菌袋(段木3年生)的0.71倍左右,该方法可以降低桑黄灰分含量;(8)每亩比常规单袋排放多排放2/5的菌袋,提高了培养场地单位面积的利用率及亩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栽培菌袋方形摆放而成的菌袋垛的示意图,E-开口,F-栽培菌袋,G-横向方向;图2是实施例1的菌袋方形摆放而成的菌袋垛的摆放示意图,A-畦床,B-菌袋垛,C-横向相邻两菌袋垛之间的距离,D-纵向相邻两菌袋垛之间的距离;图3是实施例1的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实际栽培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栽培基地的选择:选择500m范围内无村庄、禽畜舍,通风向阳、水源清洁充沛、排灌方便的地块;(2)栽培菌袋的制作并灭菌、接种、养菌:将桑树屑50份、栎树屑50份、麸皮10份,蔗糖1份、石膏粉1份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0%,装入直径14cm,长35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菌袋中,窝口、插棒,制备的培养基的pH为5;将栽培菌袋整齐码放在灭菌器中,用猛火快速升温,使灭菌器内温度升到100℃,连续保温20h左右,待灭菌器内温度自然降至50℃以下,再将栽培菌袋出锅;待灭菌后的栽培菌袋冷却至30℃以下后接种,接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栽培基地的选择/n选择栽培基地;/n(2)制作栽培菌袋并培养/n首先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对所述菌袋进行窝口、插棒、高温灭菌处理,然后进行接种,得到栽培菌袋;/n将所述栽培菌袋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65%~70%条件下培养2~3个月,得到长满菌丝的栽培菌袋;/n(3)出黄管理/n(31)转色/n将所述的长满菌丝的栽培菌袋移到大棚内继续培养,完成菌丝的转色;/n(32)在所述转色后的栽培菌袋上开口;/n(33)对开口后的栽培菌袋连体垛排/n将所述的开口后的栽培菌袋方形摆放形成菌袋垛,所述菌袋垛的菌袋窝口朝下,倒排在畦床上,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菌袋垛之间的距离为30.0cm~40.0cm,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菌袋垛之间的距离为10.0cm~20.0cm;/n(4)采收/n摆放完成后,设置温度26~28℃、湿度90%~95%,下地栽培180天后,采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栽培基地的选择
选择栽培基地;
(2)制作栽培菌袋并培养
首先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对所述菌袋进行窝口、插棒、高温灭菌处理,然后进行接种,得到栽培菌袋;
将所述栽培菌袋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65%~70%条件下培养2~3个月,得到长满菌丝的栽培菌袋;
(3)出黄管理
(31)转色
将所述的长满菌丝的栽培菌袋移到大棚内继续培养,完成菌丝的转色;
(32)在所述转色后的栽培菌袋上开口;
(33)对开口后的栽培菌袋连体垛排
将所述的开口后的栽培菌袋方形摆放形成菌袋垛,所述菌袋垛的菌袋窝口朝下,倒排在畦床上,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菌袋垛之间的距离为30.0cm~40.0cm,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菌袋垛之间的距离为10.0cm~20.0cm;
(4)采收
摆放完成后,设置温度26~28℃、湿度90%~95%,下地栽培180天后,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培养基的pH为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菌袋直径为14~20cm,长度为35~40㎝,菌袋的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孙贺春李文海尹维龙何露露马良锯张静李明哲黄河贾鹏鹏刘幸耿玉奇胡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森湶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康美来大别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寨县力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省云湶谷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