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弗逊悬架形式的前下控制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426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麦弗逊悬架形式的前下控制臂,前下控制臂的主体分成前下控制臂本体和双头螺柱两部分,控制臂球头销反铆入前下控制臂本体的球头销通孔中,控制臂前衬套过盈压装到前下控制臂本体的套管中,控制臂后衬套压装到后衬套支架通孔中,双头螺柱的一端与前下控制臂本体的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双头螺柱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臂后衬套的中心通孔后由锁紧螺母拧紧;控制臂球头销与车轮端的转向节卡接,螺栓穿过后衬套支架的一个螺栓通孔后与副车架连接,螺栓穿过后衬套支架的另一个螺栓通孔后与车身连接,本结构增加了车身刚性,降低了副车架受力,保证了控制臂的强度,降低了后期维修的难度和成本。

A front and lower control arm of McPherson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麦弗逊悬架形式的前下控制臂
本技术属于汽车悬架零部件领域,涉及一种麦弗逊悬架形式的前下控制臂。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传统的锻铝前下控制臂主体通过前后两个衬套与车身端连接,通过一个球头销与车轮端连接。与车身连接端,前衬套通常通过衬套外管以过盈方式压入到前下控制臂主体中,后衬套通常通过内管以过盈方式压入到前下控制臂主体上。由于铝材强度较弱,且两个衬套又是悬架系统受力较大的两个位置,因此前下控制臂主体的强度通常难以保证。专利文献1(CN207433167U)中公开了前下控制臂
的一种铝合金前下控制臂,包括左侧控制臂和右侧控制臂,所述左侧控制臂的左侧安装有第一安装座,所述右侧控制臂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安装座。专利文献2(CN206589593U)中提供了一种前下控制臂。该种前下控制臂包括上片和下片;下片与上片配合焊接后形成一凸环部;轴颈通过拉伸冲压成型,形成一端部呈中空柱状,端部与凸环部配合焊接固定;后衬套压合在轴颈上。该前下控制臂,后衬套支架未与车身相连,不能拆卸,并且控制臂本体材料为钢板。专利文献3(CN203557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麦弗逊悬架形式的前下控制臂,包括前下控制臂本体(1)、控制臂球头销(2)、控制臂前衬套(3)和控制臂后衬套(6),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双头螺柱(4)和后衬套支架(5),前下控制臂本体(1)的前端具有套管,前下控制臂本体(1)的后端具有内螺纹孔,前下控制臂本体(1)与车轮连接的一端有球头销通孔,控制臂球头销(2)反铆入球头销通孔中,控制臂前衬套(3)过盈压装到套管中,后衬套支架(5)具有后衬套支架通孔,后衬套支架通孔的两侧各有一个螺栓通孔,控制臂后衬套(6)具有中心通孔,控制臂后衬套(6)压装到后衬套支架通孔中,双头螺柱(4)的一端与前下控制臂本体(1)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双头螺柱(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弗逊悬架形式的前下控制臂,包括前下控制臂本体(1)、控制臂球头销(2)、控制臂前衬套(3)和控制臂后衬套(6),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双头螺柱(4)和后衬套支架(5),前下控制臂本体(1)的前端具有套管,前下控制臂本体(1)的后端具有内螺纹孔,前下控制臂本体(1)与车轮连接的一端有球头销通孔,控制臂球头销(2)反铆入球头销通孔中,控制臂前衬套(3)过盈压装到套管中,后衬套支架(5)具有后衬套支架通孔,后衬套支架通孔的两侧各有一个螺栓通孔,控制臂后衬套(6)具有中心通孔,控制臂后衬套(6)压装到后衬套支架通孔中,双头螺柱(4)的一端与前下控制臂本体(1)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双头螺柱(4)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臂后衬套(6)的中心通孔后由锁紧螺母(8)拧紧;
控制臂球头销(2)与车轮端的转向节(9)卡接,2号螺栓(13)穿过后衬套支架(5)的一个螺栓通孔后与副车架(12)连接,3号螺栓(14)穿过后衬套支架(5)的另一个螺栓通孔后与车身(11)连接,4号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迪陈磊武小一郑文博张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