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360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12
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涉及翻转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大型水电机组中的磁极线圈重达2吨多,人工翻转无法实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吊梁、电控箱、蓄电池箱、两个支架、两个移动架、两个减速电机、两根电缆、两个滑轮和两根吊带,吊梁架在两个支架之间,两个移动架滑动连接在吊梁上,且每个移动架的下端安装有一个滑轮,每个滑轮上绕有一根吊带,每个减速电机分别驱动一个滑轮转动,电控箱安装在吊梁的上表面,每个减速电机分别与电控箱连接,蓄电池箱安装在吊梁的下表面,每个减速电机分别通过电缆连接在蓄电池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翻转磁极线圈。

An automatic turning device of pole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翻转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磁极线圈的自动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磁极线圈为水电机组的一部分,在制作完磁极线圈后,需要将磁极线圈进行翻转180度,再进行下一步工序,最终安装在水电机组中,随着大型水电机组的开发,磁极线圈的重量越来越大,以前线圈重几百公斤,可以采用人工进行翻转,现大型水电机组的线圈重已达2吨多,人工翻转已不可能,必须采用其他方法使线圈翻转,以解决线圈翻转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大型水电机组中的磁极线圈重达2吨多,人工翻转无法实现,进而提供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包括吊梁2、电控箱5、蓄电池箱9、两个支架1、两个移动架3、两个减速电机6、两根电缆、两个滑轮13和两根吊带14,吊梁2架在两个支架1之间,两个移动架3滑动连接在吊梁2上,且每个移动架3的下端安装有一个滑轮13,每个滑轮13上绕有一根吊带14,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驱动一个滑轮13转动,电控箱5安装在吊梁2的上表面,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与电控箱5连接,蓄电池箱9安装在吊梁2的下表面,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通过电缆连接在蓄电池箱9上。进一步地,每个移动架3包括U形件3-2、螺栓3-3、两张第一固定板3-1、两根第一转轴3-5和四个第一轴承3-4,两根第一转轴3-5并排设置在U形件3-2的两个侧壁之间,且第一转轴3-5的两端分别插装在U形件3-2的侧壁上,第一转轴3-5的轴线与U形件3-2的底部平行,每根第一转轴3-5上套有两个第一轴承3-4,第一轴承3-4设置在U形件3-2的内侧,U形件3-2的U形口正对吊梁2,并倒扣在吊梁2上,每根第一转轴3-5上第一轴承3-4的外圈与吊梁2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的吊梁2上沿其长度方向并排开有多个螺栓孔,在U形件3-2的两个侧壁上,每个侧壁的中间位置开有一个螺栓孔,U形件3-2与吊梁2之间通过螺栓3-3进行固定;U形件3-2的两侧分别固接有一张第一固定板3-1,且两张第一固定板3-1分别套装在吊梁2上,滑轮13转动连接在两张第一固定板3-1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还包括两组电缆长度调整机构,每组电缆长度调整机构分别设置在吊梁2的两侧;每组电缆长度调整机构包括滑杆4、第二固定板7、钢管8、螺旋管11和多个吊环10,滑杆4的两端固定在吊梁2的侧面,钢管8平行设置在滑杆4的下端,螺旋管11套在钢管8上,滑杆4和螺旋管11之间通过多个吊环10连接,第二固定板7固装在减速电机6上,钢管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板7上,钢管8的另一端与螺旋管11尾端上的吊环10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速电机6通过支架固定在移动架3的内侧,减速电机6的驱动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转轴15连接,第二转轴15通过第二轴承固定在移动架3上的两张第一固定板3-1之间,滑轮13套装在第二转轴15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按照磁极线圈的长度,先调节两个移动架在吊梁上的位置并固定,利用吊车将吊梁从两个支架上取下,将待翻转的磁极线圈插在两个吊带中,吊车再移动吊梁及磁极线圈至翻转工位,两个减速电机同时驱动两个滑轮转动,因滑轮与吊带之间存在摩擦力,滑轮的转动带动吊带转动,因吊带与磁极线圈之间存在摩擦力,吊带带动磁极线圈翻转180度,进而达到磁极线圈翻转的结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并且此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包括吊梁2、电控箱5、蓄电池箱9、两个支架1、两个移动架3、两个减速电机6、两根电缆、两个滑轮13和两根吊带14,吊梁2架在两个支架1之间,且吊梁2可在两个支架1上取下,两个移动架3滑动连接在吊梁2上,用于调整二者之间的距离,当磁极线圈较短时,两个移动架3沿着吊梁2的长度方向相向滑动,当磁极线圈较长时,两个移动架3沿着吊梁2的长度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每个移动架3的下端安装有一个滑轮13,每个滑轮13上绕有一根吊带14,所述的吊带14为环形,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驱动一个滑轮13转动,电控箱5安装在吊梁2的上表面,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与电控箱5连接,蓄电池箱9安装在吊梁2的下表面,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通过电缆连接在蓄电池箱9上,蓄电池箱9为两个减速电机6供电。按照磁极线圈的长度,先人为手动调节两个移动架在吊梁上的位置并固定,利用吊车将吊梁从两个支架上取下,将待翻转的磁极线圈插在两个吊带中,吊车再移动吊梁及磁极线圈至翻转工位,两个减速电机同时驱动两个滑轮转动,因滑轮与吊带之间存在摩擦力,滑轮的转动带动吊带转动,因吊带与磁极线圈之间存在摩擦力,吊带带动磁极线圈翻转180度,进而达到磁极线圈翻转的结果。本装置可以采用遥控器操控减速电机的驱动情况。所述的蓄电池为36V直流电供电。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移动架3包括U形件3-2、螺栓3-3、两张第一固定板3-1、两根第一转轴3-5和四个第一轴承3-4,两根第一转轴3-5并排设置在U形件3-2的两个侧壁之间,且第一转轴3-5的两端分别插装在U形件3-2的侧壁上,第一转轴3-5的轴线与U形件3-2的底部平行,每根第一转轴3-5上套有两个第一轴承3-4,第一轴承3-4设置在U形件3-2的内侧,U形件3-2的U形口正对吊梁2,并倒扣在吊梁2上,每根第一转轴3-5上第一轴承3-4的外圈与吊梁2的上表面相接触,U形件3-2可通过四个第一轴承3-4在U形件3-2的上表面上滑动;为了适应不同长度的的电磁线圈和防止两个移动架3窜动,在所述的吊梁2上沿其长度方向并排开有多个螺栓孔,在U形件3-2的两个侧壁上,每个侧壁的中间位置开有一个螺栓孔,当两个移动架3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U形件3-2与吊梁2之间通过螺栓3-3进行固定;每张第一固定板3-1上分别开有一个方形的孔,两张第一固定板3-1分别套装在吊梁2上,且两张第一固定板3-1分别固装在U形件3-2的两侧,滑轮13转动连接在两张第一固定板3-1的下端。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两个移动架在吊梁上滑动过程中,导致电缆缠绕或者拽断的情况发生,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还包括两组电缆长度调整机构,每组电缆长度调整机构分别设置在吊梁2的两侧;每组电缆长度调整机构包括每组电缆长度调整机构包括滑杆4、第二固定板7、钢管8、螺旋管11和多个吊环10,滑杆4的两端固定在吊梁2的侧面,钢管8平行设置在滑杆4的下端,螺旋管11套在钢管8上,滑杆4和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吊梁(2)、电控箱(5)、蓄电池箱(9)、两个支架(1)、两个移动架(3)、两个减速电机(6)、两根电缆、两个滑轮(13)和两根吊带(14),吊梁(2)架在两个支架(1)之间,两个移动架(3)滑动连接在吊梁(2)上,且每个移动架(3)的下端安装有一个滑轮(13),每个滑轮(13)上绕有一根吊带(14),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驱动一个滑轮(13)转动,电控箱(5)安装在吊梁(2)的上表面,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与电控箱(5)连接,蓄电池箱(9)安装在吊梁(2)的下表面,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通过电缆连接在蓄电池箱(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吊梁(2)、电控箱(5)、蓄电池箱(9)、两个支架(1)、两个移动架(3)、两个减速电机(6)、两根电缆、两个滑轮(13)和两根吊带(14),吊梁(2)架在两个支架(1)之间,两个移动架(3)滑动连接在吊梁(2)上,且每个移动架(3)的下端安装有一个滑轮(13),每个滑轮(13)上绕有一根吊带(14),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驱动一个滑轮(13)转动,电控箱(5)安装在吊梁(2)的上表面,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与电控箱(5)连接,蓄电池箱(9)安装在吊梁(2)的下表面,每个减速电机(6)分别通过电缆连接在蓄电池箱(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移动架(3)包括U形件(3-2)、螺栓(3-3)、两张第一固定板(3-1)、两根第一转轴(3-5)和四个第一轴承(3-4),两根第一转轴(3-5)并排设置在U形件(3-2)的两个侧壁之间,且第一转轴(3-5)的两端分别插装在U形件(3-2)的侧壁上,第一转轴(3-5)的轴线与U形件(3-2)的底部平行,每根第一转轴(3-5)上套有两个第一轴承(3-4),第一轴承(3-4)设置在U形件(3-2)的内侧,U形件(3-2)的U形口正对吊梁(2),并倒扣在吊梁(2)上,每根第一转轴(3-5)上第一轴承(3-4)的外圈与吊梁(2)的上表面相接触;
所述的吊梁(2)上沿其长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基恩孔庆斌舍强郑志国王建旭李川川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诺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