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288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包括联动轴主体、树脂涂覆固层、连接杆以及固定杆,所述联动轴主体内部固定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侧内壁上涂抹有树脂涂覆固层,所述联动轴主体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开设有卡槽,所述联动轴主体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联动轴主体1,解决了金属类产品的厚重,使碳纤维联动轴厚度精度更加精确,解决了材料复合时容易发生变形凹洞及气孔,节省后期的修复和加工等一系列困难,从而使得联动轴的强度、刚性、制振性等优越性能大大提升,制振性等优越性能,能充分运用于各类机械设备生产工艺。

A high precision carbon fiber composite linkage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
本技术涉及工业机械
,具体为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
技术介绍
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的结构材料,是建造高性能产品的理想材料之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且比强度好,比刚度大,其力学性能可通过设计进行控制改变。以往的联动轴是由常规金属材料制成的,环境因素对联动轴精度的影响较大,而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更多的设计灵活性,是可以具备所期望的物性的材料。目前联动轴的圆管大多数属于金属制品,重量会影响操作,急需要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来解决现有的制备方法成本较高,工艺复杂的问题,增加其本身的高精高模高强度,使碳纤维圆管成型更可靠,脱模更方便,成品率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包括联动轴主体、树脂涂覆固层、连接杆以及固定杆,所述联动轴主体内部固定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侧内壁上涂抹有树脂涂覆固层,所述联动轴主体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开设有卡槽,所述联动轴主体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卡块。优选的,所述联动轴主体具体使用碳纤维复合材质。优选的,所述联动轴主体外部设有碳纤维铺层。优选的,所述联动轴主体采用高精度铝模具配合碳纤维铺层覆膜抽真空工艺加工。优选的,所述卡槽位置与卡块安装位置相对。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以及固定杆与联动轴主体连接处采用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联动轴主体1,通过具体使用碳纤维复合材质,代替了原有金属圆管的厚重,以高弹性的碳纤维替换相对较弱较软的铝材,不仅能完美克服异种材料复合后产生的变形扭曲的问题,更大大提升了成品的性能和实用性,且联动轴主体外部设有碳纤维铺层,解决现有制备方法成本较高,工艺复杂的问题,增加其本身的高精高模高强度,使碳纤维圆管成型更可靠,脱模更方便,成品率更高,在使用时,解决了金属类产品的厚重,使碳纤维联动轴厚度精度更加精确,解决了材料复合时容易发生变形凹洞及气孔,节省后期的修复和加工等一系列困难,从而使得联动轴的强度、刚性、制振性等优越性能大大提升,制振性等优越性能,能充分运用于各类机械设备生产工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联动轴主体、2-树脂涂覆固层、3-连接杆、4-卡槽、5-固定杆、6-卡块、7-内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包括联动轴主体1、树脂涂覆固层2、连接杆3以及固定杆5,联动轴主体1内部固定开设有内腔7,内腔7内侧内壁上涂抹有树脂涂覆固层2,联动轴主体1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5,连接杆3以及固定杆5与联动轴主体1连接处采用一体成型,固定杆5一端固定开设有卡槽4,卡槽4位置与卡块6安装位置相对,联动轴主体1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5,固定杆5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卡块6,联动轴主体1具体使用碳纤维复合材质,联动轴主体1外部设有碳纤维铺层,联动轴主体1采用高精度铝模具配合碳纤维铺层覆膜抽真空工艺加工,通过设置的联动轴主体1,通过具体使用碳纤维复合材质,代替了原有金属圆管的厚重,以高弹性的碳纤维替换相对较弱较软的铝材,不仅能完美克服异种材料复合后产生的变形扭曲的问题,更大大提升了成品的性能和实用性,且联动轴主体外部设有碳纤维铺层,解决现有制备方法成本较高,工艺复杂的问题,增加其本身的高精高模高强度,使碳纤维圆管成型更可靠,脱模更方便,成品率更高,在使用时,解决了金属类产品的厚重,使碳纤维联动轴厚度精度更加精确,解决了材料复合时容易发生变形凹洞及气孔,节省后期的修复和加工等一系列困难,从而使得联动轴的强度、刚性、制振性等优越性能大大提升,制振性等优越性能,能充分运用于各类机械设备生产工艺。本技术工作流程:使用时,通过设置的联动轴主体1,通过具体使用碳纤维复合材质,代替了原有金属圆管的厚重,以高弹性的碳纤维替换相对较弱较软的铝材,不仅能完美克服异种材料复合后产生的变形扭曲的问题,更大大提升了成品的性能和实用性,且联动轴主体外部设有碳纤维铺层,解决现有制备方法成本较高,工艺复杂的问题,增加其本身的高精高模高强度,使碳纤维圆管成型更可靠,脱模更方便,成品率更高,在使用时,解决了金属类产品的厚重,使碳纤维联动轴厚度精度更加精确,解决了材料复合时容易发生变形凹洞及气孔,节省后期的修复和加工等一系列困难,从而使得联动轴的强度、刚性、制振性等优越性能大大提升,制振性等优越性能,能充分运用于各类机械设备生产工艺。实施例一种石油勘探用感应器用高精密高模高强碳纤维圆管制作步骤:1.碳纤维铺层3:通过使用高强高模碳纤维预浸料不同方向0°,90°,45°方向等的铺层设计,每一种碳布的材质、厚度、铺层方向不同,使得碳纤维面板各个方向的强度和刚性得到充分保证。2.模具:此模具采用高精度铝模具配合碳纤维铺层3,再用覆膜抽真空工艺,使铺层后产品的厚度精度控制在精度范围之内。3.固化:采用热压罐加热加压固化的方式,使碳纤维圆管在维持均匀受力的状态下,保持固有精度固化成型。4.脱模:将固化好的成型产品固定,再将模具脱离成型产品,在此过程期间需要保护产品的外观,不能因为外部因素导致产品不良,如果能手动脱模,则用手动脱模,保证产品不出现二次扭曲。5.加工:所有碳纤维管的加工工艺必须一致、除碳纤维管件端头区域外管件外壁和内壁不能加工和打磨、管件端头必须平齐,所有碳纤维管的端头要考虑与金属件的粘接,内壁需要去掉脱模胶并适当处理以提高粘接强度,采用超硬合金道具进行高精密加工,并在加工后,通过一系列的打磨、树脂涂层,加热定型等步骤完成产品。6.检验测试:检测外观是否要求色泽均匀、无露丝、无缺胶、无树脂结聚、斑点,产品的拉伸强度、压缩轴向和径向的强度、弯曲刚度、扭转刚度要达到要求,并且要进行多次复检。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包括联动轴主体(1)、树脂涂覆固层(2)、连接杆(3)以及固定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主体(1)内部固定开设有内腔(7),所述内腔(7)内侧内壁上涂抹有树脂涂覆固层(2),所述联动轴主体(1)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一端固定开设有卡槽(4),所述联动轴主体(1)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卡块(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包括联动轴主体(1)、树脂涂覆固层(2)、连接杆(3)以及固定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主体(1)内部固定开设有内腔(7),所述内腔(7)内侧内壁上涂抹有树脂涂覆固层(2),所述联动轴主体(1)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一端固定开设有卡槽(4),所述联动轴主体(1)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卡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密碳纤维复合联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主体(1)具体使用碳纤维复合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丽成超级树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