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15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充电座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充电连接端,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排液口;排液结构,所述排液结构设置成能够向所述主体部内输送气体介质,从而利用所述气体介质将所述主体部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排液口排出所述主体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座,通过设置排液结构,从而可以将充电座处的水排出充电座,增强车辆的充电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充电座的结构简单,充电座的占用空间少,便于布置,且节约制造成本。

Charging stand and vehicl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市场调研过程中,我方发现,市面存在大量露天电动汽车充电场所,且由于场地限制等因素,绝大多数电动汽车充电场所无雨棚遮蔽,雨天环境,易导致车载充电口残留水份:下雨过后,充电枪外露部分带有大量水份,在该状态下使用充电枪给电动汽车充电,极有可能导致充电枪外露部分中水份顺流至充电口接插部分,充电完成后,残留在车载充电口处。车辆在充电过程中,遇到下雨,极有可能导致雨水直接顺流至充电口接插部分,充电完成后,残留在车载充电口处。由于为了消费者使用方便,车载充电口是水平布置,导致水份积留,难以排除,造成潮湿环境,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车载充电口可靠性及功能,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相关技术中,并无较好的充电口除湿效果的机构,且相关技术中的除湿结构复杂,布置成本高、需要较大空间进行布置,且除湿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充电座除湿效果好,且结构简单,便于在车辆上的布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充电座,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充电连接端,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排液口;排液结构,所述排液结构设置成能够向所述主体部内输送气体介质,从而利用所述气体介质将所述主体部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排液口排出所述主体部。根据本技术的充电座,通过设置排液结构,从而可以将充电座处的水排出充电座,增强车辆的充电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充电座的结构简单,充电座的占用空间少,便于布置,且节约制造成本。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座,所述主体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充电连接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排液口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壁面上。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座,所述排液口朝下敞开。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座,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可选择性地封闭所述安装槽的敞开端,在所述端盖封闭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排液结构容纳在所述安装槽内。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座,所述排液结构安装在所述端盖的朝向所述安装槽的一面。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座,所述排液结构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扇叶安装于所述端盖的朝向所述安装槽的一面。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座,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湿度传感器适于测量所述安装槽内的湿度。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座,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排液口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间隔开设置。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座,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排液结构相连。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本技术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座。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充电座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示出充电连接端和湿度传感器);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端盖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示出排液口)。附图标记:充电座100;主体部1;排液口11;充电连接端12;安装槽13;排液结构2;端盖3;湿度传感器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座100。根据本技术的充电座100包括主体部1和排液结构2,其中,主体部1为可以向车外部敞开的结构,主体部1上设置有充电连接端12,充电连接端12可以为充电插口或充电插头,与充电桩连接的充电装置可以伸入到主体部1处,并与充电连接端12配合为车辆充电。当充电连接端12为充电插口时,充电桩的充电枪可以插入充电插口内为车辆充电;当充电连接端12为充电插头时,充电桩通过通电线上带有的接口等与充电插头配合为车辆充电,下面以充电连接端12为充电插口,充电桩的充电枪深入到充电插口为车辆充电为例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充电座100。主体部1上设置有排液口11,排液结构2设置成能够向主体部1内输送气体介质,从而利用气体介质将主体部1内的液体通过排液口11排出主体部1。由此,当充电枪外露部分带有大量水份,在该状态下使用充电枪给电动汽车充电或车辆在充电过程中,遇到下雨导致雨水直接顺充电线流至充电连接端12部分,充电完成后,有水残留在充电座100的主体部1时,排液结构2可以通过向主体部1内输送气体介质,气体介质可以为空气,利用气体介质将水从排液口11吹出主体部1,或者气体介质可以将水份吹干挥发,潮湿的空气可以从排液口11排除。根据本技术的充电座100,通过设置排液结构2,从而可以将充电座100处的水排出充电座100,增强车辆的充电座10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充电座100的结构简单,充电座100的占用空间少,便于布置,且节约制造成本。下面参照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充电座100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向车身外敞开,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1设在车身上且朝外敞开,例如主体部1可以形成为碗状,充电连接端12安装于安装槽13内,排液口11设在安装槽13的壁面上,且排液口11向车身外敞开,以使水份可以从排液口11流出。在主体部1上设置安装槽13以容纳充电连接端12,可以起到保护充电连接端12的作用,且便于在安装槽13的壁面上设置排液口11。在一些示例中,排液口11朝下敞开,该处的“下”可以为正下方或斜下方,排液口11朝下敞开可以防止下雨时雨水从排液口11流入安装槽13,且便于安装槽13内的水从排液口11中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充电座100还包括端盖3,端盖3可选择性地封闭安装槽13的敞开端,端盖3可以起到保护充电连接端12的作用,且在车辆不需要充电时,可以使端盖3封闭安装槽13以防止异物进入安装槽13,在端盖3封闭安装槽13时,排液结构2容纳在安装槽13内,由此,车辆在充电结束后,关闭端盖3并开启排液结构2,排液结构2可以将水从排液口11排出,且不会受到其他结构的干涉。在一些示例中,在端盖3不封闭安装槽13时,排液结构2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充电连接端,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排液口;/n排液结构,所述排液结构设置成能够向所述主体部内输送气体介质,从而利用所述气体介质将所述主体部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排液口排出所述主体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充电连接端,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排液口;
排液结构,所述排液结构设置成能够向所述主体部内输送气体介质,从而利用所述气体介质将所述主体部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排液口排出所述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充电连接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排液口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朝下敞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可选择性地封闭所述安装槽的敞开端,在所述端盖封闭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排液结构容纳在所述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瑜
申请(专利权)人:宝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