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流冷却板和散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散热
,特别涉及一种液流冷却板和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模组作为电动汽车上的主要储能元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电芯具有一定的内阻,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模组内部温度升高。电芯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是15~35℃,超过60℃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热量的产生与迅速堆积必然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尤其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或者在大电流充放电时,可能会引发电池内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若热量来不及散出而在电池内部迅速积聚,电池可能会出现漏液、放气、冒烟等现象,严重时电池发生剧烈燃烧甚至爆炸。为了杜绝这一危险,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从而避免电芯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进而影响电芯的性能,降低电芯的使用寿命。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采用风冷和液冷散热的方式,通常液冷散热的方式采用的是用于电池的液流冷却板进行散热,但是,由于液流冷却板内的流道布置不够合理,未充分考虑流体动力的影响,导致液流冷却板内部各个流道内的液流流量和流速不均,尤其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流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芯板,所述芯板上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设于所述芯板的右侧,所述出口端设于所述芯板的左侧,所述引流槽包括多个出液段,多个所述出液段汇流于所述出口端,且至少一部分所述出液段沿平行于所述芯板的左侧边的方向延伸且末端朝远离所述芯板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至所述出口端;/n盖板,所述盖板盖在所述芯板上,且所述盖板封盖所述引流槽形成流道,/n其中,所述流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入口端,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出口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流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板,所述芯板上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设于所述芯板的右侧,所述出口端设于所述芯板的左侧,所述引流槽包括多个出液段,多个所述出液段汇流于所述出口端,且至少一部分所述出液段沿平行于所述芯板的左侧边的方向延伸且末端朝远离所述芯板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至所述出口端;
盖板,所述盖板盖在所述芯板上,且所述盖板封盖所述引流槽形成流道,
其中,所述流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入口端,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出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第一出液段和第二出液段,所述第一出液段、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所述第一支路的右端连接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一支路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左端和所述第三支路的左端,所述第二支路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液段的右端,所述第三支路的右端连接所述第四支路的右端,所述第四支路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液段,所述第一出液段和所述第二出液段连接所述出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流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段沿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的连线延伸,所述第二出液段沿平行于所述芯板的左侧边的方向延伸且末端朝远离所述芯板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至所述出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流冷却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的宽度,且所述第三支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支路的宽度;
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三支路之间的间距均小于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四支路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京玮,李恒月,周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