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宝川专利>正文

冷气机用自动排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83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气机用自动排水器,包括有一驱动装置,其具有一抽水马达及一汲水叶片,抽水马达则利用电源触控开关感应侦测,以控制抽水马达运转且同时带动汲水叶片转动汲水,而将冷气机排放水排出;一气压阀可使汲水叶片所吸入的空气排出;及一水位控制装置可因水位的变化向上浮起或往下沉,当浮起至一预定位置时,即会触动电源触控开关,此时,藉由电源触控开关来启动抽水马达作动一短暂时间,而将水箱内的排放水抽出,并利用虹吸现象将多余的排放水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气机,尤指一种冷气机用自动排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室内冷气机是利用排出器将冷气机排放水集中,并驱动抽水马达将集中在排水器内水排出。一般而言,驱使抽水马达驱动的方式则利用电源触控开关来自动感应侦测,以控制抽水马达带动汲水叶片转动,惟此种汲水叶片在转动时,将促使水及空气被同时卷入,如此,易因吸入空气而使汲水叶片空转,造成排水器内的水不易排出。再说,冷气机于启动时,则需同时启动排水器以使抽水马达运转,并将排水器内的水排出,而抽水马达排水速度远比冷气机排水速度快,令抽水马达经常处于间歇性开开、关关,进而产生吵杂的马达运转声,而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及造成马达的寿命缩短,所以,如何可以防止马达产生吵杂声及延长马达寿命是相当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以将冷气机排放水流入,并将其排放水排出至室外,具无声及省电功能的冷气机用自动排水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气机用自动排水器,其包括有一用以承接冷气机排放水的水箱、一水箱盖、及一驱动装置,该水箱盖可与该水箱的顶端结合,该驱动装置装置在该水箱盖的底端,其具有一抽水马达及一汲水叶片,其特点是还包括一水位控制装置,该水位控制装置装置在所述水箱内部,其具有一浮球、一与浮球连结的浮球杆、及一与浮球杆连结的止水塞,该止水塞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入水口形成开启或闭合的状态。所述水箱盖的底端设有一浮动式的可使所述汲水叶片所吸入的空气排出的气压阀。所述气压阀具有一筒体,该筒体的底部结合有一塞头。所述水箱盖的底端设有一第一柱状壳体及一第二柱状壳体,所述驱动装置结合在该第一柱状壳体内部,且将所述气压阀同轴的配置在第二柱状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柱状壳体的顶部连结有一插接头,该插接头与所述冷气机的出水管连结。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二柱状壳体间连接有一排气管,而使该驱动装置与第二柱状壳体形成排气通路。所述水箱盖的顶端设有一排水接头,该排水接头与第一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接头的内部设有一可防止废水形成逆流的逆止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排水接头间连接有一第二排水管,使该第二排水管与第一排水管形成排水通路。所述水箱盖形成有一间隔凸块,所述浮球杆插入间隔凸块间,且通过一支轴插入间隔凸块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排水器的水位下降时将使水位控制装置的浮球往下沉,浮球与止水塞则利用杠杆原理来迫使止水塞紧密的与抽水管贴合,以保证空气无法进入排水管,以确实达到虹吸现象;因马达仅动作一次,并藉由虹吸原理将水排出,安静无声、省电,且可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汲水叶片所吸入的空气能确实的由排气管排出,藉此防止马达形成空转,进而使排水器内的水能有效的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水箱盖连结有驱动装置、气压阀及水位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水箱盖的示意图。图5是冷气机废水尚未流入本专利技术排水器,浮球位于下沉位置的断面图。图6是冷气机废水流入排水器,浮球向上浮起的断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次使用时,水位的上升迫使浮筒浮起的断面图。标号说明排水器10 水箱11内箱12外箱13 集水槽14 水箱盖20排水接头21 第一排水管22 插接头23进水孔24 第一枉状壳体25第二柱状壳体26盒体27 通气接头28开槽29驱动装置30 柱形筒31 抽水马达32汲水叶片33 底座34抽水管35封盖36 第二排水管3 排气管38气压阀40 筒体41塞头42电源触控开关50 推杆51扩大部52水位控制装置60 浮球61浮球杆62止水塞63 第一端64 第二端65间隔凸块70 支轴71上接头73下接头74 弹簧75限位件76滤材77 承接口78 进水孔79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冷气机用自动排水器的排水器10具有一水箱11及一水箱盖20,水箱11由一内箱12及一外箱13所组合而成,内箱12的外部表面与外箱13的内部表面因互补内外表面相互结合,而使内箱12定位在外箱13的内部。内箱12上形成有一集水槽14可用以承接冷气机的排放水,内箱12由保利龙材质所制成,可用以消除外箱13的外表上的结露现象,其主要是因冷气排放水系经热交换后所排放具有低于室温的冷水,将造成在外箱13对室内高温的空气产生吸热作用,而在外箱13的外表产生冷凝水,当冷凝水凝聚到一定量后,将往下滴落到地面,进而造成地面湿滑,若地面设有地毯时,更将形成难以清理的污染。水箱盖20的顶端装设一排水接头21及一插接头23;排水接头21由两具分开的上接头73、下接头74所构成,上接头73可用以与第一排水管22连接,第一排水管22的出水口要低于排水器10的安装位置;上接头73与下接头74间夹置有一弹簧75,并将弹簧75固定在一限位件76上,弹簧75与限位件76的结合则形成一逆止装置;当水经逆止装置向上排出时,便会将限位件76向上顶开让水排出,反之,在未驱动排水时,限位件76则藉由弹簧75的力量向下闭合使其阻挡于水流出口,而使第一排水管22内的水不会逆流至集水槽14。插接头23可用以与冷气机的出水管连结,插接头23的内部平底设有复数个进水孔24,及设置有一滤材77,可使冷气机的排放水由出水管经由插接头23的滤材77流到进水孔24,藉由滤材77可过滤水中的杂质。水箱盖20的底端设有一第一柱状壳体25、一第二柱状壳体26及一盒体27。第一柱状壳体25的内部结合有一驱动装置30,该驱动装置30具有柱形筒31,柱形筒31的内部装置有一抽水马达32,在抽水马达32的转轴上连结有一汲水叶片33,而汲水叶片33则同轴的配置在底座34内部,底座34的底端形成有一抽水管35并延伸至第一柱状壳体25外,且露出有一部份长度。当抽水马达32运转时则可同时带动汲水叶片33转动,促使集水槽14的废水从抽水管35被汲水。有一封盖36可结合在第一柱状壳体25的顶端,而使驱动装置30稳固的装置在第一柱状壳体25内。第二柱状壳体26的底部设有一通气接头28,且在第二柱状壳体26的内部设置有一浮动式的气压阀40,气压阀40具有一筒体41,筒体41的底部结合有一塞头42,塞头42的直径尺寸大于通气接头28的直径尺寸,可抵压于通气接头28的顶部表面上。塞头42是以橡胶或其它类似材质制成。第二柱状壳体26上形成数条开槽29,以作为进水或排气用。第二柱状壳体26的顶端形成有一承接口78,承接口78的内部形成有复数个进水孔79,承接口78的直径尺寸可接纳插接头23,并使插接头23的进水孔24相应于承接口78的进水孔79。一第二排水管37的一末端连接在邻近柱形筒31的底部,而另一端则与排水接头21连结,而使柱形筒31与第一排水管22形成有一通路,以作为排水用。一排气管38的一末端连接在邻近柱形筒31的底部,而排气管38的另一端则与通气接头28连结,而使柱形筒31与第二柱状壳体26形成有一通路,以作为排气用。一盒体27其内部设有一电源触控开关50及一推杆51,电源触控开关50固定在水箱盖20上,并藉由电源触控开关50来启动抽水马达32。推杆51的顶端形成有一扩大部52,并使扩大部52卡掣在盒体27的贯孔上;当推杆51受到一推力而向上移动至一高度位置,将会触动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气机用自动排水器,其包括有一用以承接冷气机排放水的水箱、一水箱盖、及一驱动装置,该水箱盖可与该水箱的顶端结合,该驱动装置装置在该水箱盖的底端,其具有一抽水马达及一汲水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水位控制装置,该水位控制装置装置在所述水箱内部,其具有一浮球、一与浮球连结的浮球杆、及一与浮球杆连结的止水塞,该止水塞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入水口形成开启或闭合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宝川
申请(专利权)人:洪宝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