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板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14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管板换热器,包括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通过焊接连接在第一连接管的上端的表侧,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进液管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管箱的表端设置有一个浊度检测仪,这样可以使得该换热器的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该浊度检测仪进行对箱体内部的杂质的残留物进行实时的检测,这样可以使得管箱内部的杂质的残留物的浑浊度进行实时的检测,同时将数据进行显示,并且在显示器内部的数据若是大于一个限值的时候,这样显示器就会进行对工作人员的提醒,避免了管箱内部的残留物出现过多。

Tubesheet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板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相关
,具体涉及管板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及食品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所需材质可分别采用不锈钢304或316L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内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列管式换热器。现有的管板换热器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管板换热器在工作一段时间就需要进行该换热器内部的各个构件进行清洗,这样可以使得该换热器可以在清洗之后更好的进行工作,但是该换热器在什么时候进行清洗没有确定的日期,只能大概的估计一端时间,若是某段时间段水源内部的杂质较多使得换热器内部残留较多的杂质,但是没有到清洗的时间,这样可能会使得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出现损坏的现象,若是清洗的频率过多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管板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管板换热器内部的杂质的残留物不能很好的进行检测这样会使得不能及时的进行清洗导致出现换热器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管板换热器,包括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通过焊接连接在第一连接管的上端的表侧,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进液管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连接管的右端,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连接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法兰的右端设置有管箱,所述管箱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法兰的右端,所述连接法兰与管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管箱的上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的上端的左侧,所述第二出液管与管箱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的上端的轴心处的表端设置有耳架,所述耳架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的上端的表侧,所述耳架与管箱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的上端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的上端的右侧,所述管箱与排气口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的下端的轴心处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的下端,所述管箱与支撑底座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管箱的右端,所述管箱与第二连接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通过焊接连接在第二连接管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一出液管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的下端的左侧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的下端,所述排液口与管箱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的下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的下端的右侧,所述第二进液管与管箱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的左端的表侧设置有浊度检测仪,所述浊度检测仪的组成包括有检测探头、检测感应器、接线端、连接线、显示器和溢流管,所述检测探头的右端设置有检测感应器,所述检测感应器通过套接连接在检测探头的右端,所述检测感应器与检测探头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检测感应器的上端设置有接线端,所述接线端通过套接连接在检测感应器的上端,所述检测感应器与接线端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检测感应器的下端的右侧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通过套接连接在检测感应器的右端的下侧,所述溢流管与检测感应器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检测感应器的右端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检测感应器通过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右端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通过电性连接连接在连接线的右端,所述显示器与连接线通过电性连接,所述浊度检测仪通过检测感应器与管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显示器的组成包括有本体、显示屏、操作按键和启动按键,所述本体的前端的表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本体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显示屏的下端的右侧设置有操作按键,所述操作按键与本体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操作按键的左端设置有启动按键,所述启动按键与本体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显示器通过本体与连接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管箱的组成包括有管板、第一连接孔、管束、折流板、箱体、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箱体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管板,两侧所述管板分别与箱体通过套接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部的上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箱体通过套接连接,所述箱体的上端的表侧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箱体通过套接连接,所述箱体的下端的左侧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与箱体通过套接连接,所述箱体的下端的右侧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箱体通过套接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管束,所述管束通过贯穿连接在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与管束通过套接连接,所述管束的外侧的表端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管束通过套接连接,所述管箱通过箱体与第一连接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管板的组成包括有管束连接孔、螺纹孔和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的表端的一周处设置有八个螺纹孔,八个所述螺纹孔分别呈对称设置在主体的内部的表端,八个所述螺纹孔与主体通过贯穿连接,所述主体的内部的表端的轴心处设置有管束连接孔,所述管束连接孔通过套接连接在主体的前端的表侧的轴心处,所述管束连接孔与主体通过套接连接,所述管板通过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连接法兰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底座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管箱的下端的左右两端的表侧,两个所述支撑底座分别与管箱通过焊接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底座的下端的表侧各设置有防滑条纹,两个所述支撑底座的高度为二十厘米,两个所述支撑底座分别距管箱的下端的左右两端的间距相同。优选的,所述排液口、第一进液管、第二出液管、排气口、第一出液管与第二进液管的表端均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第一进液管与第一出液管分别与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进液管与第一出液管为一个循环管路,所述排液口、第二出液管、排气口与第二进液管分别与管箱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管与第二进液管为一个循环管路。优选的,所述管箱的进油压力小于一兆帕,所述管箱的进油的油温低于七十度,所述管箱的进水压力小于零点五兆帕,所述管箱的进水的水的温度低于三十度,所述管箱的油品粘度小于五十平方米每秒,所述管箱的油品的油水流量比一点五倍工作条件下油温降大于八度的热交换系数大于三百Kcal/m2.h.℃。优选的,所述螺纹孔共设置有八个,八个所述螺纹孔均为内部中空的孔洞,八个所述螺纹孔分别呈对称设置在主体的内部的一周处,八个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设置有内螺纹槽,八个所述螺纹孔的截面直径均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管板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在管箱的表端设置有一个浊度检测仪,这样可以使得该换热器的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该浊度检测仪进行对箱体内部的杂质的残留物进行实时的检测,并且将检测的结构通过显示器表端的显示屏进行显示出来,这样可以使得管箱内部的杂质的残留物的浑浊度进行实时的检测,从而可以使得工作人员通过浊度检测仪检测出来的数据有效的制定清洗的工作,这样避免了浪费资源的现象;...

【技术保护点】
1.管板换热器,包括第一连接管(4)与第一进液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第一进液管(5),所述第一进液管(5)通过焊接连接在第一连接管(4)的上端的表侧,所述第一连接管(4)与第一进液管(5)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法兰(6),所述连接法兰(6)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连接管(4)的右端,所述第一连接管(4)与连接法兰(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法兰(6)的右端设置有管箱(8),所述管箱(8)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法兰(6)的右端,所述连接法兰(6)与管箱(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管箱(8)的上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液管(7),所述第二出液管(7)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上端的左侧,所述第二出液管(7)与管箱(8)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上端的轴心处的表端设置有耳架(9),所述耳架(9)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上端的表侧,所述耳架(9)与管箱(8)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上端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10),所述排气口(10)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上端的右侧,所述管箱(8)与排气口(10)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下端的轴心处设置有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下端,所述管箱(8)与支撑底座(1)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11),所述第二连接管(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管箱(8)的右端,所述管箱(8)与第二连接管(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液管(12),所述第一出液管(12)通过焊接连接在第二连接管(11)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管(11)与第一出液管(12)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下端的左侧设置有排液口(2),所述排液口(2)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下端,所述排液口(2)与管箱(8)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下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液管(13),所述第二进液管(13)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下端的右侧,所述第二进液管(13)与管箱(8)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左端的表侧设置有浊度检测仪(3),所述浊度检测仪(3)的组成包括有检测探头(31)、检测感应器(32)、接线端(33)、连接线(34)、显示器(35)和溢流管(36),所述检测探头(31)的右端设置有检测感应器(32),所述检测感应器(32)通过套接连接在检测探头(31)的右端,所述检测感应器(32)与检测探头(31)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检测感应器(32)的上端设置有接线端(33),所述接线端(33)通过套接连接在检测感应器(32)的上端,所述检测感应器(32)与接线端(33)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检测感应器(32)的下端的右侧设置有溢流管(36),所述溢流管(36)通过套接连接在检测感应器(32)的右端的下侧,所述溢流管(36)与检测感应器(32)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检测感应器(32)的右端设置有连接线(34),所述连接线(34)与检测感应器(32)通过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34)的右端设置有显示器(35),所述显示器(35)通过电性连接连接在连接线(34)的右端,所述显示器(35)与连接线(34)通过电性连接,所述浊度检测仪(3)通过检测感应器(32)与管箱(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板换热器,包括第一连接管(4)与第一进液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上端的表侧设置有第一进液管(5),所述第一进液管(5)通过焊接连接在第一连接管(4)的上端的表侧,所述第一连接管(4)与第一进液管(5)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法兰(6),所述连接法兰(6)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连接管(4)的右端,所述第一连接管(4)与连接法兰(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法兰(6)的右端设置有管箱(8),所述管箱(8)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法兰(6)的右端,所述连接法兰(6)与管箱(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管箱(8)的上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液管(7),所述第二出液管(7)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上端的左侧,所述第二出液管(7)与管箱(8)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上端的轴心处的表端设置有耳架(9),所述耳架(9)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上端的表侧,所述耳架(9)与管箱(8)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上端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10),所述排气口(10)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上端的右侧,所述管箱(8)与排气口(10)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下端的轴心处设置有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下端,所述管箱(8)与支撑底座(1)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11),所述第二连接管(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管箱(8)的右端,所述管箱(8)与第二连接管(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液管(12),所述第一出液管(12)通过焊接连接在第二连接管(11)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管(11)与第一出液管(12)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下端的左侧设置有排液口(2),所述排液口(2)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下端,所述排液口(2)与管箱(8)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下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液管(13),所述第二进液管(13)通过焊接连接在管箱(8)的下端的右侧,所述第二进液管(13)与管箱(8)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管箱(8)的左端的表侧设置有浊度检测仪(3),所述浊度检测仪(3)的组成包括有检测探头(31)、检测感应器(32)、接线端(33)、连接线(34)、显示器(35)和溢流管(36),所述检测探头(31)的右端设置有检测感应器(32),所述检测感应器(32)通过套接连接在检测探头(31)的右端,所述检测感应器(32)与检测探头(31)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检测感应器(32)的上端设置有接线端(33),所述接线端(33)通过套接连接在检测感应器(32)的上端,所述检测感应器(32)与接线端(33)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检测感应器(32)的下端的右侧设置有溢流管(36),所述溢流管(36)通过套接连接在检测感应器(32)的右端的下侧,所述溢流管(36)与检测感应器(32)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检测感应器(32)的右端设置有连接线(34),所述连接线(34)与检测感应器(32)通过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34)的右端设置有显示器(35),所述显示器(35)通过电性连接连接在连接线(34)的右端,所述显示器(35)与连接线(34)通过电性连接,所述浊度检测仪(3)通过检测感应器(32)与管箱(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35)的组成包括有本体(351)、显示屏(352)、操作按键(353)和启动按键(354),所述本体(351)的前端的表侧设置有显示屏(352),所述显示屏(352)与本体(351)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显示屏(352)的下端的右侧设置有操作按键(353),所述操作按键(353)与本体(351)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操作按键(353)的左端设置有启动按键(354),所述启动按键(354)与本体(351)通过套接连接,所述显示器(35)通过本体(3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连辉韩佳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欧姆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