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307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烘干系统。包括:一烘干机构,包括箱体及贯穿所述箱体,且可相对于所述箱体旋转的胆体。一除尘装置,与所述烘干机构相连通。一换热除湿装置,分别与所述除尘装置及所述烘干机构相连通。其中,所述烘干机构流出的气体经所述除尘装置过滤后,流进所述换热除湿装置,进行除湿和加热,被除湿和加热后的气体可形成用于进入所述烘干机构,对所述胆体内的布草进行烘干的烘干气源。

Dry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烘干系统
本技术涉及烘干机
,尤其涉及一种烘干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烘干机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各种场所,缩短人们清洗衣物后等待干燥的时间,例如应用在宾馆时,由于宾馆每天床单、毛巾等布草清洗量较大,且需要晾晒的空间较大,操作比较麻烦,烘干机可以快速烘干布草,省去了晾晒的步骤,给用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现有技术中,加热器连接风机和烘干机的进风口,加热器将风机从外部抽取的空气加热,然后被加热的气体在风机的输送下源源不断地进入烘干机的内胆,对内胆内的布草进行烘干操作,但同时,内胆内的气体源源不断地从内胆排出,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烘干系统,包括:一烘干机构,包括箱体及贯穿所述箱体,且可相对于所述箱体旋转的胆体;一除尘装置,与所述烘干机构相连通;一换热除湿装置,分别与所述除尘装置及所述烘干机构相连通;其中,所述烘干机构流出的气体经所述除尘装置过滤后,流进所述换热除湿装置,进行除湿和加热,被除湿和加热后的气体可形成用于进入所述烘干机构,以对所述胆体内的布草进行烘干的烘干气源。可选择地,所述胆体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及可容纳布草的仓道;所述仓道沿其内壁的周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旋翻筋,每个所述螺旋翻筋均自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出料口。可选择地,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箱体上端面的风门进口、风门出口及邻近所述进料口设置的第一风机;其中,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可选择地,所述风门进口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换热除湿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组装有加热器和第二风机。可选择地,所述除尘装置的除尘出口包括第一排气风门和第二排气风门,所述第一排气风门和所述换热除湿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风门组装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可封堵或打开所述除尘装置的排气通道。可选择地,所述除尘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烘干机构的第三风机及连接于所述第三风机的除尘袋,所述除尘装置的所述除尘出口开设于所述除尘袋上。可选择地,所述换热除湿装置包括自其进气口至出气口方向依次连接的对气体执行除湿功能的换热器、对气体执行加热功能的热泵及加热炉;所述烘干机构流出的气体经所述除尘装置依次进入所述换热器、所述热泵及所述加热炉。可选择地,还包括收集气体在所述换热器内被分离的水分,以供洗涤布草的集水装置。可选择地,还包括为所述热泵提供冷源以对气体执行二次除湿功能的压缩机。可选择地,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组装于所述胆体的第一仓门和第二仓门,所述第一仓门组装于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二仓门组装于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二仓门组装有控制其开启和闭合的气缸。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系统,烘干机构在对布草进行烘干的过程中,用于烘干布草的高温气体从烘干机构排出后经除尘装置进入换热除湿装置进行除湿和加热,被除湿和加热后的该气体形成烘干气源,烘干气源进入烘干机构,对布草进行烘干。如此过程可有效地将从烘干机构排出后的高温气体进行收集并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烘干系统的烘干机构的主视方向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烘干机构的侧视方向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烘干系统的烘干机构的主视方向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烘干机构的侧视方向的剖面图。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系统,包括:一烘干机构1,包括箱体11及贯穿箱体11,且可相对于箱体11旋转的胆体12。一除尘装置2,与烘干机构1相连通。一换热除湿装置3,分别与除尘装置2及烘干机构1相连通。其中,烘干机构1流出的气体经除尘装置2过滤后,流进换热除湿装置3,进行除湿和加热,被除湿和加热后的气体可形成用于进入烘干机构1,对胆体12内的布草进行烘干的烘干气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系统,烘干机构1在对布草进行烘干的过程中,用于烘干布草的高温气体从烘干机构1排出后经除尘装置2过滤后,进入换热除湿装置3进行除湿和加热。被除湿和加热后的该气体形成烘干气源,烘干气源进入烘干机构1,对布草进行烘干。如此过程可有效地将从烘干机构1排出后的高温气体进行收集并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系统包括烘干机构1。参见图2和图3,烘干机构1包括箱体11,箱体11内设置有贯穿箱体11,且可相对于箱体11旋转的胆体12,胆体12包括进料口121、出料口122及可容纳布草的仓道123;仓道123沿其内壁的周侧间隔设置有两个螺旋翻筋13,每个螺旋翻筋13均自进料口121延伸至出料口122。且两个螺旋翻筋13沿胆体12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当然,螺旋翻筋13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为四个、六个或者八个,并不限于此。烘干机构1还包括开设于箱体11上端面的风门进口111、风门出口112及邻近进料口121设置的第一风机14,第一风机14与进料口121相连通。风门进口111包括第一进口(未图示)和第二进口(未图示),第一进口与换热除湿装置3的出气口相连通,第二进口组装有加热器(未图示)和第二风机(未图示)。当烘干机构1初次启动时,工作人员将第一批需要进行烘干的布草填入胆体12的进料口121。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烘干机构,包括箱体及贯穿所述箱体,且可相对于所述箱体旋转的胆体;/n一除尘装置,与所述烘干机构相连通;/n一换热除湿装置,分别与所述除尘装置及所述烘干机构相连通;其中,/n所述烘干机构流出的气体经所述除尘装置过滤后,流进所述换热除湿装置,进行除湿和加热,被除湿和加热后的气体可形成用于进入所述烘干机构,对所述胆体内的布草进行烘干的烘干气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烘干机构,包括箱体及贯穿所述箱体,且可相对于所述箱体旋转的胆体;
一除尘装置,与所述烘干机构相连通;
一换热除湿装置,分别与所述除尘装置及所述烘干机构相连通;其中,
所述烘干机构流出的气体经所述除尘装置过滤后,流进所述换热除湿装置,进行除湿和加热,被除湿和加热后的气体可形成用于进入所述烘干机构,对所述胆体内的布草进行烘干的烘干气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胆体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及可容纳布草的仓道;所述仓道沿其内壁的周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旋翻筋,每个所述螺旋翻筋均自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出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箱体上端面的风门进口、风门出口及邻近所述进料口设置的第一风机;其中,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进口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换热除湿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组装有加热器和第二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的除尘出口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西杰张勇向方经杨知闲郑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德才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