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蒸饭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197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蒸饭柜,其包括柜体,柜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柜体分隔为蒸汽腔及加热腔,第一隔板中部设置有开槽,开槽内卡持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蒸汽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横向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二腔室内横向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一隔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通孔,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器及供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柜体的蒸汽腔内设置第二隔板,利用第二隔板将蒸汽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在柜体工作过程中,通过上升或下降第二隔板完成对第一腔室的连通及隔离操作,使得第一腔室内的米饭与第二腔室内的米饭达到不同的软硬程度,满足不同客户的食用体验需求。

Intelligent electric rice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电蒸饭柜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电蒸饭柜。
技术介绍
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米饭为主食,因此,电饭煲、蒸饭锅等设备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所必备的厨房用具,针对工厂、公司的等需要大量米饭供应需求时,蒸饭柜成为了必要首选。现有的蒸饭柜大多将待蒸米饭置于同一蒸汽腔内,所以蒸出来的米饭的口感是一致的,即蒸饭的含水量区别不会太大,当不同的客户需要较柔软的米饭、较硬的米饭时则会存在分歧,不利于客户的良好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蒸饭柜,能分区域蒸热米饭,提供不同软硬度的米饭,满足不同客户的食用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电蒸饭柜,其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柜体分隔为蒸汽腔及加热腔,所述第一隔板中部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卡持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蒸汽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横向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腔室内横向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柜体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通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器及供水箱,所述供水箱一侧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连接外部储水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另一侧固定设置在柜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板另一侧固定设置在柜体内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垂直于第一隔板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箱内设置有水位探针,所述水位探针用于感测供水箱内的水位变化情况,进而发送信号给控制面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管上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对供水管的通断进行控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一侧设置有输送泵,所述供水管通过输送泵与储水箱连接,所述输送泵将储水箱内的水通过供水管输送至供水箱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下端部截面为“凸”形构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体上端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一端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为丝杆构造,所述驱动杆卡持在第二隔板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第一腔室内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面板。综上所述,本技术智能电蒸饭柜通过在柜体的蒸汽腔内设置第二隔板,利用第二隔板将蒸汽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在柜体工作过程中,通过上升或下降第二隔板完成对第一腔室的连通及隔离操作,使得第一腔室内的米饭与第二腔室内的米饭达到不同的软硬程度,满足不同客户的食用体验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电蒸饭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智能电蒸饭柜包括柜体10,所述柜体10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隔板11,所述第一隔板11将柜体10分隔为蒸汽腔12及加热腔13,所述第一隔板11中部设置有开槽111,所述开槽111内卡持设置有第二隔板14,所述第二隔板14垂直于第一隔板11设置,所述第二隔板14将蒸汽腔12分隔为第一腔室15及第二腔室16,所述第一腔室15内横向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51,所述第一支撑板151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52,所述第一支撑板151另一侧固定设置在柜体10内侧壁上;所述第二腔室16内横向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61,所述第二支撑板161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62,所述第二支撑板161另一侧固定设置在柜体10内侧壁上。所述柜体10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20,所述第一隔板11上开设有与第一腔室15连通的通孔112,所述加热腔13内设置有加热器30及供水箱40,所述供水箱40内设置有水位探针50,所述水位探针50用于感测供水箱40内的水位变化情况,进而发送信号给控制面板20,方便控制面板20对加热器30的开启或关闭进行控制。所述供水箱40一侧连接有供水管60,所述供水管60连接外部储水箱70,所述供水管60上连接有电磁阀61,所述电磁阀61对供水管60的通断进行控制。所述储水箱70一侧设置有输送泵71,所述供水管60通过输送泵71与储水箱70连接,所述输送泵71将储水箱70内的水通过供水管60输送至供水箱40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14下端部截面为“凸”形构造,以增加第二隔板14与开槽111的接触面积,当第二隔板14卡持在卡槽内时,避免第一腔室15内的蒸汽进入到第二腔室16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0上端部设置有支撑座80,所述支撑座80上设置有驱动电机81,所述驱动电机81一端设置有驱动杆82,所述驱动杆82为丝杆构造,所述驱动杆82卡持在第二隔板14内,所述驱动杆82带动第二隔板14上下运作,从而完成第一腔室15与第二腔室16的隔离及连通操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15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0,所述温度传感器90用于感测第一腔室15内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面板20,控制面板20根据第一腔室15内的温度调整加热器30的工作温度或关闭加热器30,进而对第一腔室15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本技术具体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81带动自第二隔板14向上运作,使得第一腔室15与第二腔室16连通,并在第一支撑板151及第二支撑板161上分别放置待蒸米饭,开启加热器30将供水箱40内的水进行加热并产生蒸汽,蒸汽通过通孔112输送至第一腔室15及第二腔室16内完成对待蒸米饭的蒸熟处理;当待蒸米饭蒸熟后,可通过驱动电机81带动第二隔板14将第二腔室16与第一腔室15隔离,使得蒸汽进入到第一腔室15内进一步对待蒸米饭进行加热,让第一腔室15内的米饭进一步软化,以符合不同客户的食用需求。综上所述,本技术智能电蒸饭柜通过在柜体10的蒸汽腔12内设置第二隔板14,利用第二隔板14将蒸汽腔12分隔为第一腔室15及第二腔室16,在柜体10工作过程中,通过上升或下降第二隔板14完成对第一腔室15的连通及隔离操作,使得第一腔室15内的米饭与第二腔室16内的米饭达到不同的软硬程度,满足不同客户的食用体验需求。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蒸饭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柜体分隔为蒸汽腔及加热腔,所述第一隔板中部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卡持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蒸汽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横向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腔室内横向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柜体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通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器及供水箱,所述供水箱一侧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连接外部储水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蒸饭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柜体分隔为蒸汽腔及加热腔,所述第一隔板中部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卡持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蒸汽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横向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腔室内横向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柜体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通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器及供水箱,所述供水箱一侧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连接外部储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蒸饭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另一侧固定设置在柜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板另一侧固定设置在柜体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电蒸饭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垂直于第一隔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电蒸饭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箱内设置有水位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鸿发厨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