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111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装置,它包括第一壳体、输入轴、连接机构、输出轴、单向离合环、第一轴、齿圈、涡卷弹簧等,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使用连接机构中的涡卷弹簧来实现变速驱动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简单结构实现变速效果,同时由于涡卷弹簧提供的拨动力是连续的,不会在变档变速的瞬间产生物理冲击破坏,这样就大大延长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驱动锥齿与其他锥齿的啮合使齿轮自转,实现了较大扭矩的传递,另外在连接结构的变档提速的效果下使齿轮围绕齿圈公转,在齿轮自转和公转的双重效果下实现了较大转速的传递;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A transmis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速器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变速器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工况来调整适合此工况下的输出转速,传统的变速器一般都是根据变速箱中的齿轮进行变速换挡的,在利用变速箱中的齿轮进行换挡的过程中,主驱动齿轮需要在不同大小的齿轮之间进行啮合换挡,那么在主驱动齿轮与另一个齿轮瞬间啮合的过程中会产生瞬间的冲击力,这对齿轮的齿具有一定的冲击损害,长期以往很容易减少齿轮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齿轮之间啮合时打滑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齿轮瞬间啮合时产生的冲击损害,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抗冲击的变速器。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变速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速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壳体、输入轴、连接机构、输出轴、第一环套、单向离合环、第一固定板、环盘、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齿轮、齿圈、圆盘、圆柱型腔、机构孔、轴孔、驱动锥齿、第一锥齿、第二锥齿、第三锥齿、第四锥齿、第五锥齿、第六锥齿,其中第一壳体内具有圆柱型腔;第一壳体一侧面上开有机构孔,另一侧面上开有轴孔;输入轴的一端安装有驱动锥齿;输入轴的外圆面安装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位于机构孔中;第一环套安装在输入轴的外圆面上且位于连接机构与驱动锥齿之间;第一环套与连接机构相连接;环盘安装在第一环套一端且位于第一环套与驱动锥齿之间;第一环套的外圆面上安装有单向离合环;单向离合环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未连接单向离合环的一端与圆柱型腔的内腔面相连接;环盘靠近驱动锥齿的盘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板;两个第二固定板未连接环盘的一端安装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四固定板;两个第一锥齿通过轴对称地安装在相应的第二固定板上;两个第一锥齿分别与驱动锥齿相啮合;第三固定板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轴;第一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锥齿,另一端安装有第三锥齿;第二锥齿位于两个第二固定板之间且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相啮合;两个第四固定板上均安装有第二轴;第二轴的一端安装有第四锥齿,另一端安装有第五锥齿;第三固定板的两端位置处均安装有一个第三轴;第三轴的一端安装有第六锥齿,另一端安装有齿轮;两个第四锥齿均与第三锥齿相啮合;两个第五锥齿分别与相应的第六锥齿相啮合。输出轴安装在轴孔中;输出轴的一端安装有圆盘且圆盘位于圆柱型腔中;齿圈安装在圆盘上且位于圆柱型腔中;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和齿轮均位于齿圈中;齿轮与齿圈相啮合。上述连接机构满足输入轴与第一环套的相位角越大,输入轴传递给第一环套的扭矩越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三固定板的两端到相应的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间距相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六锥齿的最大直径小于齿轮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涡卷弹簧由60Si2MnA刚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驱动锥齿轴线到齿圈内圆面的距离为齿轮轴线到齿圈内圆面的距离的4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输入轴未安装有驱动锥齿的一端与动力装置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输出轴未连接圆盘的一端与执行机构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环套、涡卷弹簧、第三环套、固定环、固定支撑板、环槽,其中第二壳体安装在机构孔中;第二环套安装在输入轴的外圆面上且第二环套的外圆面与第二壳体内壁面相接触;第二环套的一侧面上开有环槽;第三环套嵌套在输入轴的外圆面上;第三环套的一端位于环套中,另一端与第一环套相连接;第三环套的外圆面上安装有固定环;固定环通过两个固定支撑板安装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涡卷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环槽的内槽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环套的外圆面上。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环套上安装有单向离合环,单向离合环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那么第一环套被固定且可以在单向离合环中旋转;这里单向离合环的作用是:在驱动方向上,第一环套只能沿着单一方向旋转且旋转方向始终与输入轴的旋转方向相同。环盘安装在第一环套上,环盘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那么第一环套可以经环盘带动第二固定板围绕第一环套的轴线旋转,第二固定板带动第三固定板围绕第一环套的轴线旋转。驱动锥齿与第一锥齿啮合,第一锥齿与第二锥齿啮合,第三锥齿与第二锥齿均安装在第一轴上,那么驱动锥齿可以经第一锥齿、第二锥齿和第一轴带动第三锥齿旋转,第三锥齿的旋转方向与驱动锥齿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三锥齿与第四锥齿啮合,第四锥齿与第五锥齿均安装在第二轴上,第五锥齿与第六锥齿相啮合,第六锥齿与齿轮均安装在第三轴上,那么第三锥齿可以经第四锥齿、第二轴、第五锥齿、第六锥齿和第三轴带动齿轮旋转,第三锥齿的旋转方向与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最终驱动锥齿经各个锥齿和轴传递到齿轮时,驱动锥齿的旋转方向与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同。齿轮与齿圈啮合,那么齿轮可以经齿圈和圆盘带动输出轴旋转。上述驱动锥齿轴线到齿圈内圆面的距离为齿轮轴线到齿圈内圆面的距离的4倍,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传递较大的传动比。上述连接机构中,第二壳体安装在机构孔中,那么第二壳体被固定;第二环套安装在输入轴上,那么输入轴可以带动第二环套旋转;第三环套安装在输入轴的外圆面上且第三环套外圆面上嵌套有固定环,那么第三环套被固定环固定且可以在固定环中旋转;第三环套与第一环套相连接,那么第三环套可以带动第一环套旋转。本专利技术中涡卷弹簧的作用是:一方面,在输入轴刚开始提供动力的时候,第二环套和第三环套之间存在大的相位角,涡卷弹簧被旋转压缩储能;另一方面,当涡卷弹簧克服了第三环套的阻力后,第二环套可以经涡卷弹簧带动第三环套旋转,进而带动第一环套旋转。当输入轴未旋转工作时,涡卷弹簧处于未被压缩储能的状态。当输入轴旋转工作时,起始阶段,输入轴带动驱动锥齿旋转,驱动齿轮经第一锥齿、第二锥齿、第三锥齿、第四锥齿、第五锥齿和第六锥齿带动齿轮旋旋转,当齿轮旋转过程中,根据力的相互作用,齿圈会给齿轮一个反向扭矩T1,反向扭矩T1经第三轴传递给第三固定板,那么第三固定板会有一个与输入轴旋转方向相反的运动趋势;同时输入轴通过第二环套带动涡卷弹簧旋转压缩储能,在涡卷弹簧旋转压缩储能之初,涡卷弹簧恢复扭矩较小且小于第三固定板的反扭矩,同时在单向离合环的作用下,第三固定板将无法沿与输入轴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所以第三固定板相对固定;此时齿轮旋转状态仅为自转;自转的齿轮再经齿圈和圆盘带动输出轴旋转。在起始阶段中,由于驱动锥齿轴线到齿圈内圆面的距离为齿轮轴线到齿圈内圆面的距离的4倍,那么齿轮会传递较大的扭矩,这样有利于变速器的输出轴的起始启动旋转。在输出轴均匀旋转且负载不变的情况下,反向扭矩T1始终不变。当变速器过渡完需要较大扭矩的启动阶段后就需要获得较大输出转速的阶段,在过渡的阶段,输入轴的继续旋转会带动第二环套继续旋转;第二环套的继续旋转会带动涡卷弹簧持续压缩储能;由于第三固定板始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壳体、输入轴、连接机构、输出轴、第一环套、单向离合环、第一固定板、环盘、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齿轮、齿圈、圆盘、圆柱型腔、机构孔、轴孔、驱动锥齿、第一锥齿、第二锥齿、第三锥齿、第四锥齿、第五锥齿、第六锥齿,其中第一壳体内具有圆柱型腔;第一壳体一侧面上开有机构孔,另一侧面上开有轴孔;输入轴的一端安装有驱动锥齿;输入轴的外圆面安装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位于机构孔中;第一环套安装在输入轴的外圆面上且位于连接机构与驱动锥齿之间;第一环套与连接机构相连接;环盘安装在第一环套一端且位于第一环套与驱动锥齿之间;第一环套的外圆面上安装有单向离合环;单向离合环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未连接单向离合环的一端与圆柱型腔的内腔面相连接;环盘靠近驱动锥齿的盘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板;两个第二固定板未连接环盘的一端安装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四固定板;两个第一锥齿通过轴对称地安装在相应的第二固定板上;两个第一锥齿分别与驱动锥齿相啮合;第三固定板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轴;第一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锥齿,另一端安装有第三锥齿;第二锥齿位于两个第二固定板之间且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相啮合;两个第四固定板上均安装有第二轴;第二轴的一端安装有第四锥齿,另一端安装有第五锥齿;第三固定板的两端位置处均安装有一个第三轴;第三轴的一端安装有第六锥齿,另一端安装有齿轮;两个第四锥齿均与第三锥齿相啮合;两个第五锥齿分别与相应的第六锥齿相啮合;/n输出轴安装在轴孔中;输出轴的一端安装有圆盘且圆盘位于圆柱型腔中;齿圈安装在圆盘上且位于圆柱型腔中;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和齿轮均位于齿圈中;齿轮与齿圈相啮合;/n上述连接机构满足输入轴与第一环套的相位角越大,输入轴传递给第一环套的扭矩越大;/n上述驱动锥齿轴线到齿圈内圆面的距离为齿轮轴线到齿圈内圆面的距离的4倍;/n上述输入轴未安装有驱动锥齿的一端与动力装置相连接;/n上述输出轴未连接圆盘的一端与执行机构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壳体、输入轴、连接机构、输出轴、第一环套、单向离合环、第一固定板、环盘、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齿轮、齿圈、圆盘、圆柱型腔、机构孔、轴孔、驱动锥齿、第一锥齿、第二锥齿、第三锥齿、第四锥齿、第五锥齿、第六锥齿,其中第一壳体内具有圆柱型腔;第一壳体一侧面上开有机构孔,另一侧面上开有轴孔;输入轴的一端安装有驱动锥齿;输入轴的外圆面安装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位于机构孔中;第一环套安装在输入轴的外圆面上且位于连接机构与驱动锥齿之间;第一环套与连接机构相连接;环盘安装在第一环套一端且位于第一环套与驱动锥齿之间;第一环套的外圆面上安装有单向离合环;单向离合环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未连接单向离合环的一端与圆柱型腔的内腔面相连接;环盘靠近驱动锥齿的盘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板;两个第二固定板未连接环盘的一端安装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四固定板;两个第一锥齿通过轴对称地安装在相应的第二固定板上;两个第一锥齿分别与驱动锥齿相啮合;第三固定板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轴;第一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锥齿,另一端安装有第三锥齿;第二锥齿位于两个第二固定板之间且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相啮合;两个第四固定板上均安装有第二轴;第二轴的一端安装有第四锥齿,另一端安装有第五锥齿;第三固定板的两端位置处均安装有一个第三轴;第三轴的一端安装有第六锥齿,另一端安装有齿轮;两个第四锥齿均与第三锥齿相啮合;两个第五锥齿分别与相应的第六锥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苏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启真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