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疫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联合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943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3:10
本公开涉及一种溶瘤病毒疫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联合疗法。具体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改性基质蛋白(M),以及溶瘤病毒,溶瘤病毒疫苗,以及溶瘤病毒疫苗与内源性及其和过继性免疫细胞联合疗法。本公开还提供了抗肿瘤用制品,包括溶瘤病毒单独给药,溶瘤病毒疫苗以及多种途径和联合给药疗法。本公开还提供了治疗癌症的组合治疗方法和策略,以及制备溶瘤病毒疫苗和肿瘤抗原特异性中心记忆CD8

Combined therapy of oncolytic virus vaccine and adoptive immune 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溶瘤病毒疫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联合疗法
本公开涉及用于治疗癌症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溶瘤病毒治疗,溶瘤病毒疫苗以及溶瘤病毒疫苗与T细胞组合疗法。
技术介绍
癌症和常规的癌症治疗剂目前在情绪/身体痛苦、失去生命和增加医疗保健成本方面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负担。常规的疗法显示出一些有益的临床效果但是伴随着产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毒副作用[1]。临床治疗中需要有更有效的且更低的毒副作用的癌症疗法。充分理解的是,恶性肿瘤(neoplasticmalignancy)可以被免疫系统有效地消除,并且相对于其它治疗方式,免疫疗法是癌症治疗最具前景的替代方式[2]。例如通常认为,具有针对肿瘤相关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的T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破坏肿瘤的能力,作为自然肿瘤细胞更新的结果或者通过给予治疗性疫苗,可以在癌症患者中诱导出这样的细胞。不幸的是,一旦浸润至肿瘤组织中,这些细胞通常被证明是不能发挥功能的,并且它们经常显示出功能障碍的表型并且由于肿瘤诱导的局部免疫抑制而导致缺乏对于减少或破坏肿瘤必要的对抗肿瘤细胞的能力[3-5]。因此,免疫抑制型肿瘤微环境仍然是肿瘤治疗的显著障碍,其会减弱常规的癌症免疫治疗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法已经开发用于减轻对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抑制性信号传导并且可以激活内源性抗肿瘤应答[6,7]。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疗效,但是未在所有经治疗的受试者中观察到应答[8]。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依赖于预先存在的TAA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但是在一些患者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内源性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以致于在治疗诱导再活化后不能引起肿瘤的完全消退(tumorregression)[9,10]。目前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等被开发应用于肿瘤的新型治疗,但治愈率不高,有待更多的研究。另外,仅用单一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出现耐药性,因此急需开发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溶瘤病毒是一种通过遗传学改变而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经过高度稀释的减毒病毒能利用肿瘤(靶)细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选择性地在靶细胞内复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溶解和死亡,而在正常细胞内它只是少量存在或不能增殖。利用这种病毒进行的肿瘤治疗称为溶瘤病毒治疗。溶瘤病毒不但自身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溶解和死亡;而且通过死亡的细胞释放出病毒颗粒,产生一种级联效应,放大溶细胞效果,直至肿瘤细胞被清除。同时,肿瘤细胞的破裂会导致肿瘤抗原从肿瘤细胞中释放,从而诱导体内系统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这可能会增强病毒的溶细胞活性。溶瘤病毒进入肿瘤细胞后由于自我复制可陆续破坏宿主细胞,进而向周围扩散,进入其他肿瘤细胞。如此反复循环,可发挥有效的抗肿瘤效果。已有大量报道显示,在体外实验中,很多病毒会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复制并杀死肿瘤细胞,例如仙台病毒(Kinoh等,2004);柯萨奇病毒(CoxackieVirus)(Shafren等,2004);单纯性疱疫病毒(Mineta等,1995);细小病毒(Abschuetz等,2006);腺病毒(Heise等,2000);脊髓灰质炎病毒(Gromeier等,2000);新城疫病毒;麻疹病毒(Grote等,2001);呼肠病毒(Coffey等,1998);逆转录病毒(Logg等,2001);痘苗病毒(Timiryasova等,1999)以及流感病毒(Bergmann等,2001))。此外,已证明,这些病毒对治疗肿瘤动物模型有效。但是,大多数活病毒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因此仍有必要开发更加安全可靠的方法来治疗癌症。随着RNA病毒遗传技术的进展,水疱性口炎病毒属载体已被开发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制剂。VSV(水疱性口炎病毒)病毒载体是一种高效的溶瘤棒状病毒载体,具有非常广的溶瘤范围。根据资料报道,VSV载体几乎能够侵染溶解所有的肿瘤细胞,在体外实验中VSV载体的溶瘤率都在50%以上,在体内实验中VSV载体能够显著延长荷瘤动物模型的寿命。VSV载体也被开发成为一种有效的疫苗载体,VSV病毒载体作为疫苗载体应用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流感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乙肝病毒等疫苗的研制过程中。因此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常常利用病毒作为治疗基因的载体。出于安全考虑,通常会控制病毒在正常细胞体内复制,因此要达到100%的侵染效率在技术上很困难。于是,运用可自我复制的病毒(增殖型病毒)来治疗肿瘤(溶瘤棒状病毒治疗)备受瞩目和期待。溶瘤棒状病毒治疗是指在被感染的肿瘤细胞内,利用病毒自我复制达到破坏肿瘤宿主细胞,并利用病毒原有的直接杀伤细胞的功效达到治疗目的。另外,溶瘤棒状病毒治疗与基因治疗不同,主要依赖其在肿瘤细胞内复制而产生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溶瘤病毒治疗的概念早已存在,100年前就有人尝试用野生型或自然弱毒株来治疗肿瘤,随着基因工程学技术的发展,病毒用于治疗的研究飞跃发展,现在已开发到第2代基因重组病毒。现有技术已知的基于VSV的基因重组病毒,要么存在一定的对于正常体细胞的毒性,导致存在安全性风险;要么溶瘤效果不佳,导致治疗实体瘤的效果不好。同时,最新的研究证明TAA特异性T细胞的中心记忆性T细胞(Tcm)代表了对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显著优异性。使用从癌症患者分离并且离体生长的肿瘤反应性T细胞来进行回输治疗。一旦将肿瘤组织局部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力除去,使这些免疫细胞在回输至患者之前活化并且增殖至较高的数量。本质上,离体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少量的具有很少杀伤肿瘤细胞活性或者是没有杀伤活性的功能障碍T细胞转变为数以亿计具备返回肿瘤局部微环境并且破坏肿瘤细胞的全功能性T细胞。用于制备Tcm的淋巴细胞源自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及肿瘤局部浸润的T淋巴细胞(TIL)。Tcm的制备是灵活多样的,这是因为不仅可以通过TAA天然受体识别抗原通路的激活、也可以通过编码TAA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或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转基因转导的方式来体外修饰淋巴细胞的途径获得Tcm[12,13]。同时临床证据已经显示出Tcm在例如B细胞淋巴瘤等非实体癌症中的良好的抗肿瘤疗效。事实上,特异性识别人乳头瘤病毒的效应性T细胞的输注治疗也可以诱导HPV阳性的疗法性宫颈癌的消退[14]。目前将该策略扩展至靶向非病毒性肿瘤相关抗原,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从而增强肿瘤局部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治愈实体瘤的目的。前期涉及到Tcm的研究工作已经表明,Tcm的治疗潜力需要足够的免疫细胞长期持久性浸润肿瘤组织从而才能够杀灭所有恶性肿瘤细胞。临床证据表明,可以通过具有微分化表型并维持复制能力的高剂量过继疗法细胞(数十亿)来实现这些需要[15]。然而,鉴于此目的与制备产生严重的冲突,生产制备高剂量的T细胞需要大量的体外扩增,而导致T细胞因过度分化而丧失复制能力[16]。实际上,常规的Tcm疗法使用已经分化的效应T细胞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预先的放射治疗或化疗从而将自体的清除淋巴细胞群清除,在此基础上才能允许体外扩增的的数十亿免疫细胞的更好的输入[17,18]。此外,还需要IL2治疗来维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改性基质蛋白(M),其特征在于,编码所述改性基质蛋白(M)的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至少80%,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最优选至少98%相同的序列;并且,所述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1相比,存在如(i)或(ii)所示的替换:/n(i)第21位置、第51位置、第111位置和第221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n(ii)第51位置、第221位置、第226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改性基质蛋白(M),其特征在于,编码所述改性基质蛋白(M)的氨基酸序列与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至少80%,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最优选至少98%相同的序列;并且,所述氨基酸序列和SEQIDNO:1相比,存在如(i)或(ii)所示的替换:
(i)第21位置、第51位置、第111位置和第221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
(ii)第51位置、第221位置、第226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基质蛋白(M),其中,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选自水疱性口炎病毒;优选的,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选自水疱性口炎病毒印第安纳株;更优选的,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选自MuddSummer株。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改性基质蛋白(M),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的基质蛋白(M)的序列和SEQIDNO:1相比,编码改性基质蛋白(M)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如(i)或(ii)所示的替换:
(i)第21位置、第51位置、第111位置和第221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所述氨基酸替换方式为:
(a)第21位甘氨酸G替换为谷氨酸E,
(b)第51甲硫氨酸M替换为丙氨酸A,
(c)第111位亮氨酸L替换为苯丙氨酸F,
(d)第221位缬氨酸V替换为苯丙氨酸F;

(ii)第51位置、第221位置、第226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所述氨基酸替换方式为:
(a)第51位甲硫氨酸M替换为精氨酸R,
(b)第221位缬氨酸V替换为苯丙氨酸F,
(c)第226位甘氨酸G替换为精氨酸R;
优选的,所述改性基质蛋白(M)第21位置、第51位置、第111位置和第221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的序列为如SEQIDNO:3所示的序列;
所述改性基质蛋白(M)第51位置、第221位置、第226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的序列为如SEQIDNO:5所示的序列。


4.一种重组溶瘤棒状病毒,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基因组包含改性基质蛋白(M),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基质蛋白(M)的氨基酸序列为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优选的,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为减毒的溶瘤棒状病毒;更优选的,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为减毒延时感染的溶瘤棒状病毒。


5.一种包含分离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组合物,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基因组具有核酸片段,所述核酸片段编码改性基质蛋白(M),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基质蛋白(M)的氨基酸序列为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优选的,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为减毒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更优选的,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为减毒延时感染的溶瘤棒状病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含第二溶瘤病毒;优选的,所述第二溶瘤病毒选自包含弹状病毒、牛痘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新城疫病毒、腺病毒、甲病毒、细小病毒、肠道病毒株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所述第二溶瘤病毒为减毒的溶瘤病毒;最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二溶瘤病毒为减毒的弹状病毒。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括第二抗肿瘤制剂;优选的,所述第二抗肿瘤制剂是免疫治疗剂、化学治疗剂或放射治疗剂;更优选的,所述第二抗肿瘤制剂选自小分子,大分子,细胞,病毒载体,基因载体,DNA,RNA,多肽,和纳米复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一种疫苗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疫苗组合物包含治疗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重组溶瘤棒状病毒,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重组溶瘤棒状病毒基因组包含改性基质蛋白(M),所述改性基质蛋白(M)的氨基酸序列为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疫苗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还可以包含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第二溶瘤病毒,或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第二抗肿瘤制剂。


10.一种分离的肽,其由氨基酸序列编码而成,所述氨基酸序列选自包含与SEQIDNO:1的氨基酸序列至少80%,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最优选至少98%相同的序列,并且,所述氨基酸序列和SEQIDNO:1相比,存在如(i)或(ii)所示的替换:
(i)第21位置、第51位置、第111位置和第221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所述氨基酸替换方式为:
(a)第21位甘氨酸G替换为谷氨酸E,
(b)第51甲硫氨酸M替换为丙氨酸A,
(c)第111位亮氨酸L替换为苯丙氨酸F,
(d)第221位缬氨酸V替换为苯丙氨酸F;

(ii)第51位置、第221位置、第226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所述氨基酸替换方式为:
(a)第51位甲硫氨酸M替换为精氨酸R,
(b)第221位缬氨酸V替换为苯丙氨酸F,
(c)第226位甘氨酸G替换为精氨酸R;
优选的,所述改性基质蛋白(M)第21位置、第51位置、第111位置和第221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的序列为如SEQIDNO:3所示的序列;
所述改性基质蛋白(M)第51位置、第221位置、第226位置同时具有氨基酸替换的序列为如SEQIDNO:5所示的序列。


11.一种用于编码权利要求10所述分离的肽的核苷酸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包含分离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组合物或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可以杀死异常增生性细胞、诱导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抗肿瘤免疫细胞特异性增殖、抗肿瘤免疫细胞归巢侵润肿瘤组织和/或消除肿瘤组织微环境免疫抑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异常增生性细胞被包含在患者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异常增生性细胞选自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相关细胞;优选的,所述肿瘤细胞是癌细胞;更优选的,所述癌细胞是转移性癌细胞。


15.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包含分离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组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在制备治疗患有肿瘤的患者的药物中的应用。


16.一种缓慢持续杀伤异常增生性细胞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异常增生性细胞与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包含分离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组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接触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异常增生性细胞被包含在患者体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异常增生性细胞选自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相关细胞;优选的,所述肿瘤细胞是癌细胞;更优选的,所述癌细胞是转移性癌细胞。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包含分离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组合物或疫苗被施用至患者体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溶瘤棒状病毒、包含分离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组合物或疫苗通过包括腹膜内、静脉内、动脉内、肌肉内、皮肤内、瘤内、皮下或鼻内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给药方式而被施用;优选的,所述给药方式的给药途径包括内镜、腔镜、介入、微创、传统手术中的一种或多种。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ー步包括施用第二抗肿瘤疗法的步骤。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抗肿瘤疗法选自施用第二溶瘤病毒;优选的,所述第二溶瘤病毒选自包含弹状病毒、牛痘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新城疫病毒、腺病毒、甲病毒、细小病毒、肠道病毒株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所述第二溶瘤病毒为减毒的溶瘤病毒;最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二溶瘤病毒为减毒的弹状病毒。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抗肿瘤疗法选自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疗法、手术疗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24.一种在受试者中诱导免疫应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对受试者施用选自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包含分离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组合物或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疫苗中的一种或多种。


25.一种诱导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抗肿瘤免疫细胞特异性增殖,抗肿瘤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组织或消除肿瘤组织微环境免疫抑制的方法,包括将肿瘤或肿瘤组织与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包含分离的重组溶瘤棒状病毒的组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接触的步骤。


26.一种抗肿瘤用组合物,所述抗肿瘤用制品包括(i)复制型溶瘤病毒疫苗;(ii)过继性免疫细胞。


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晓峰万永红斯科特·沃尔什吴飞陈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奥特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鸿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