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及具有所述冷凝器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82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冷凝器及具有所述冷凝器的空调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包括前后两排冷凝器,其中,所述后排冷凝器的高度为前排冷凝器高度的1/6~3/4。本发明专利技术尽量减小热交换效率降低的后排冷凝器,这样使整个冷凝器有一部分变成单排设计,热交换风速加大,进一步强化冷凝器过冷区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冷凝器的重量大大小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冷凝器的重量,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地说,是涉及空调器中的冷凝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分体空调器室外热交换器一般采用双排设计,前后排尺寸大小差不 多,前排冷凝器处在迎风面,后排冷凝器处在背风面,经试验测试可知,在这样的冷凝器中,后排的换热量大约仅占总换热量的10% 25% ,前 排的换热量大约占总换热量的75% 90% ,前后排换热量的巨大差异, 导致了冷凝器总体换热能力不高。其原因在于在换热过程中,当外 界空气流过前排与翅片换热后,在冷凝器中温度将会升高,这样的气 流进入后排与铜管和翅片换热时,气流平均温度与后排铜管和翅片的 温度差降低,使后排的换热温差小于前排的换热温差,所以后排换热 量远小于前排的换热量。另外,前后排换热量及温度的差异还造成了 热应力不均匀,将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冷凝器及具有所述冷凝器的空调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效冷凝器,包括前后两排冷凝器,其中,所述后排冷凝器的高度为前排冷凝器高度的1/6-3/4。优选地,所述后排冷凝器的高度为前排冷凝器高度的1/2。进一步地,所述后排冷凝器设置在上半部分,制冷剂的入口位于后排的中间,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可选择地,所述后排冷凝器设置在下半部分,制冷剂的入口位于后排的中间,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可选择地,所述后排冷凝器设置在上下两端,每一部分的高度为前排冷凝器高度的1/4,制冷剂的入口分为两路,分别位于上下两部分的上端,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包含所述冷凝器的空调器,通过将空调器中后排冷凝器 的高度减为前排冷凝器高度的1/6~3/4,有效减少了后排冷凝器带来的风阻,提 高了换热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尽量减小热交换 效率降低的后排冷凝器,这样使整个冷凝器有一部分变成单排设计,热交换风 速加大,进一步强化冷凝器过冷区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冷凝器的重量大大小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冷凝器的重量,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冷凝器的A向一见图; 图3为图1所示冷凝器的B向^L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冷凝器包括前排冷凝器1、后排冷凝 器2,后排冷凝器2的高度h2为前排冷凝器1高度hl的一半,且设置在后排 的上半部分,制冷剂入口位于后排冷凝器2的中间位置,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 前后排之间通过管路3连接。从图2可以看出,前排处于迎风面,室外空气从前排的外侧吹入,先与前 排冷凝器进行热交换,由于后排冷凝器只保留一部分,因而空气再经过后排冷 凝器时,气流流动阻力减少,在相同的风机工作下可以获得更大的风度,提高 了换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冷凝器过冷区的换热及部分饱和区的换热, 提高了整机性能。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l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后排冷凝器 2位于后排的下半部分,如此设计同样可达到减少风阻,增加换热能力的效果。当然,后排冷凝器的位置还可以采用上下布局的方式,图中未示出,即后排冷凝器设置在上下两端,每一部分的高度为前排冷凝器高度的1/4,制冷剂 的入口分为两^各,分别位于上下两部分的上端,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同样, 由于后排冷凝器只保留一部分,因而空气再经过后排冷凝器时,气流流动阻力 减少,提高了换热效率。实施例三,将图1-3所示的冷凝器用于空调器中,冷凝器包括前后两排冷 凝器l、 2,后排冷凝器2的高度为前排冷凝器1高度的一半,且位于后排的上 半部分,制冷剂入口位于后排冷凝器2的中间位置,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前 后排之间通过管路3连接。这样使得整个冷凝器变成部分单排设计,部分双排 设计,有效减少了后排冷凝器带来的风阻,提高了换热效率。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冷凝器,包括前后两排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的高度(h2)为前排冷凝器高度(h1)的1/6~3/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的高度(h2 ) 为前排冷凝器高度(hl)的1/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设置在上 半部分,制冷剂的入口位于后排的中间,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设置在下 半部分,制冷剂的入口位于后排的中间,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设置在 上下两端,每一部分的高度为前排冷凝器高度的1/4,制冷剂的入口分为两路, 分别位于上下两部分的上端,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6、 一种具有权利要求l所述冷凝器的空调器,包括前后两排冷凝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的高度(h2)为前排冷凝器高度(hl)的1/6~3/4。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的高度(h2 ) 为前排冷凝器高度(hl)的1/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设置在 上半部分,制冷剂的入口位于后排的中间,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设置在下半部分,制冷剂的入口位于后排的中间,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设置 在上下两端,每一部分的高度为前排冷凝器高度的1/4,制冷剂的入口分为两 路,分别位于上下两部分的上端,出口位于前排的下端。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冷凝器及具有所述冷凝器的空调器,属于空调
,包括前后两排冷凝器,其中,所述后排冷凝器的高度为前排冷凝器高度的1/6~3/4。本专利技术尽量减小热交换效率降低的后排冷凝器,这样使整个冷凝器有一部分变成单排设计,热交换风速加大,进一步强化冷凝器过冷区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冷凝器的重量大大小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冷凝器的重量,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F25B39/04GK101105354SQ20071001650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6日专利技术者王剑锋, 陈凤坡 申请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冷凝器,包括前后两排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冷凝器的高度(h2)为前排冷凝器高度(h1)的1/6~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锋陈凤坡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