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於贻鹏专利>正文

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32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解决了现有普通散热器体积较大,热传导效率低,导致温控箱制冷效果差的缺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包括与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的导热基板、散热片、设于温控箱上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与散热片之间设有若干根热管,热管的蒸发端与导热基板相连接,其冷凝端与散热片相连接,所述风扇的位置与散热片的位置相应。(*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上的散热器。技术背景现有温控箱上的制冷装置一般都是以氟里昂作为制冷剂,并利用体积相对庞大的压缩机对氟里昂进行循环压缩,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一方面这种温控箱由于带有压缩机,以及较长的紫铜管,其体积较大,且工作噪音大;另一方面压缩机内的氟里昂有可能会逸到空气中,造成对臭氧层的破坏,不利于环保。正是基于这些缺陷,于是有人专利技术了新一代的温控箱,其上的制冷装置主要是由块状的制冷片构成。制冷片在通电时,可以产生制冷面和发热面,制冷片上的制冷面在通电前后,可以产生高达六十多度的温差,新一代的温控箱正是利用制冷片的这种特性而设计完成的。该温控箱在工作时,制冷片上的发热面所产生的热量需要被传递到外界中去。现有带制冷片的温控箱上都需要安装一个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的结构包括与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的铜质或铝质的导热基板、与导热基板相接触的散热片,在散热片的位置处还设有风扇,用以增大散热片的热交换速度。要想使温控箱能够很好地工作,上述散热装置中散热片的体积必须被制得很大,否则由于制冷片上发热面所产生的热量大量积聚在制冷片上,会影响到制冷片的工作稳定性,而散热片被制得很大也会增大温控箱的体积,且导热速度慢,温控箱制冷效果差,这也成为带有制冷片温控箱发展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具有体积较大、制冷效果差的缺陷,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带有制冷片温控箱的散热器,其具有热传导效率高,安装在温控箱上能够有效地减小温控箱体积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包括与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的导热基板、散热片、设于温控箱上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与散热片之间设有若干根热管,热管的蒸发端与导热基板相连接,其冷凝端与散热片相连接,所述风扇的位置与散热片的位置相应。在上述温控箱进行工作时,制冷片在电流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发热面与制冷片,热管的蒸发端与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利用热管较好的传热效能,能够较迅速地把制冷片发热面上所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上去,然后再利用风扇所形成的气流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在采用了热管后,热传导效率高,散热器不需要被制得很大,有利于温控箱体积的缩小。作为优选,所述的热管为多根,每根热管的形状大致呈Z形,多根热管与散热片相接触的部分并列地设在散热片中。热管呈Z形既使散热器与热管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好,同时便于热量的分散传导,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由若干块片状的彼此间隔开的散热薄片并列层叠而成,所述风扇的出风面为条形,该风扇的出风方向与散热薄片的表面平行。从该风扇中吹出来的风近似于平行风,从而使风能够与各散热薄片充分接触,提高了风与散热薄片之间的热交换速度。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为铝型材一体拉制而成,所述风扇的出风面为圆形、且正对着散热片的正面。圆形风扇的出风面正对着散热片的正面,该风扇在散热片的正面形成涡流风,该涡流风与散热片进行热交换。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热基板为分体式结构,其由导热基片A和导热基片B固连接在一起构成,所述热管的冷凝端位于导热基片A和导热基片B之间。导热基板为分体式结构,便于热管与导热基板之间进行装配,且装配后的牢固性能得到保证。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由于在制冷片的发热面与散热器之间设有若干根用于加速热传递的热管,制冷片上的发热面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很快地被传递给散热片,而不会在制冷片的发热面上有较长时间的积聚,保证了制冷片的工作稳定性。2、由于热量能够较迅速地传递到散热器上,散热器不需要被制得很大以提高热传导的效率,这有利于温控箱的小型化发展。3、热量自制冷片上的发热面产生后就会很迅速地被传递到散热片上,并在散热器上滞留,这样从风扇中出来的风在单位时间内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热量大,风扇的电能利用率高,有利于节约能源。4、由于是采用的制冷片进行制冷,而不需要采用氟里昂,且在温控箱进行工作时工作噪音小,这有利于环保。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俯视图;附图3是图1中沿A-A的剖视图;附图4本技术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图4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图3可以看,本技术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的结构包括风扇1、散热片2、导热基板4,其中风扇1设置在温控箱上、并与散热片2的位置对应。导热基板4一般是由铜或铝制成的,其贴合在设于温控箱中的制冷片5的发热面上,在导热基板4与散热片2之间连接有四根热管3,该热管3的蒸发端与导热基板4相连接,热管3的冷凝端与导热片2相连接,导热片2是由若干块片状的彼此间隔开的导热薄片并列层叠在热管3的冷凝端。上述的风扇1的出风面为条形,该出风面的长度与散热片2的高度一致,图1中的箭头所示为该风扇1的出风方向,可以看出,该风扇1的出风方向与散热薄片表面平行。上述的热管3大致呈Z形,其与散热片2相接触的部分并列地设在散热片2中,这样便于把所有的热管3排成一列,有利于减小导热基板4和散热片2的厚度,有效地减少材料,使本散热器结构紧凑。上述的导热基板4为分体式结构,其由导热基片A41和导热基片B43固连在一起构成,在两者之间形成有与热管3数目相应的插接孔42,热管3的蒸发端插在该插接孔42中。实施例2结合图4、图5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2是一整体件,其一般是由铜型材或铝型材拉制而成的,热管3的冷凝端连接在该散热片2中。在散热片2的正面还带有散热鳍片,风扇6的出风面为圆形、且正对着该散热片2的正面。这样,风扇6在转动时可以在散热片2的正面产生涡流风,加速散热片2上所聚积的热量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本实施例中,散热器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似,在此不作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包括与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的导热基板、散热片、设于温控箱上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4)与散热片(2)之间设有若干根热管(3),热管(3)的蒸发端与导热基板(4)相连接,其冷凝端与散热片(2)相连接,所述风扇的位置与散热片(2)的位置相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3)为多根,每根热管(3)的形状大致呈Z形,多根热管(3)与散热片(2)相接触的部分并列地设在散热片(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2)由若干块片状的彼此间隔开的散热薄片并列层叠而成,所述风扇的出风面为条形,该风扇的出风方向与散热薄片的表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2)为型材一体拉制而成,所述风扇的出风面为圆形、且正对着散热片(2)的正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基板(4)为分体式结构,其由导热基片A(41)和导热基片B(43)固连接在一起构成,所述热管(3)的冷凝端位于导热基片A(41)和导热基片B(43)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解决了现有普通散热器体积较大,热传导效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制冷片的温控箱散热器,包括与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的导热基板、散热片、设于温控箱上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4)与散热片(2)之间设有若干根热管(3),热管(3)的蒸发端与导热基板(4)相连接,其冷凝端与散热片(2)相连接,所述风扇的位置与散热片(2)的位置相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贻鹏张会生
申请(专利权)人:於贻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