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於贻鹏专利>正文

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907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子和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一端设有封口,另一端开通,转子上的电机轴位于电机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同轴的盲孔,导热管开通的一端固接在盲孔的开口端,所述导热管的内径从封口一端至开通一端逐步增大,所述电机轴的盲孔内壁设有烧结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转子高速转动对导热管冷却效率的影响,使电机具有可靠的冷却效果,同时方便其加工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通常都是通过壳体散热,或者在转子上安装叶片从而将壳体外部的空气吸入壳体内,进而达到冷却的目的,然而上述冷却方式存在着冷却效率低、以及噪音大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在电机上设置能快速传导热量的导热管以实现电机的冷却。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用导热管冷却方式冷却的电机”,公布号为CN102751803A,该电机用导热管直接将电机发热源发出的热量传递出去来冷却电机,包括定子、转子、电枢绕组和两套独立的导热管冷却组,可分别独立使用,也可组合使用。该冷却方式可以解决目前传统电机发展限制,达到结构简化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导热管的基本构造包括一个真空的管体,在管体内设有工作介质,导热管的管壁上设有毛细组织,导热管的一端为吸热端,另一端为散热端,当导热管的吸热端与热源相接触,热源的热量使管体内的工作介质变成气体并向散热端流动,在散热端散出热量后变成液体,然后通过毛细组织的作用自动流回到吸热端。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端面平整无锥度的热管结构”,公告号为CN2585162Y,其中顶盖及底盖分别设置于中空筒体的上端部及下端部,此顶盖的上端面形成有凹部,且凹部内形成有穿孔,填充管穿设于顶盖的穿孔,此底盖下端面为平面,并有毛细组织贴附于中空筒体的内缘壁面,且有弹性支撑体置于毛细组织的一侧。导热管虽然具有热传导速度快的特点,但将其用于电机转子的冷却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电机在工作时转子处于高速转动状态,因此,设置在转子上的导热管也会同步地高速转动,此时导热管内散热后变成液体的工作介质会受到一个极大的离心力的作用从而附着在导热管的内壁上,大大地降低导热管内的毛细组织对工作介质的导引作用,使散热端的工作介质无法快速地回到吸热端,从而大大地降低导热管的热传导效率和电机转子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用导热管冷却电机转子时存在的工作介质无法快速地回到吸热端,电机转子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导热管的电机转子的冷却结构,可有效避免转子高速转动对导热管冷却效率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子和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一端设有封口,另一端开通,转子上的电机轴位于电机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同轴的盲孔,导热管开通的一端固接在盲孔的开口端,所述导热管的内径从封口一端至开通一端逐步增大。在现有技术中,导热管是直接插接在需要冷却的工件的一个导热管安装盲孔内的,受到安装盲孔加工精度的限制,导热管和安装盲孔之间难以很好地紧密贴合,从而影响导热管的导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直接在电机轴上设置盲孔,而导热管则一端开通,并将导热管开通的一端固接在盲孔的开口端,这样,电机轴的盲孔即成为导热管的延伸,从而形成一个拼接式的导热管。由于盲孔无需与导热管配合,因此可大大降低对盲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从而有利于其加工制造。并且电机轴的热量可直接使盲孔内壁的液态工作介质蒸发,可显著地提高热传导效率和冷却效果。特别是,现有的导热管为圆柱形管,因而在转子高速转动时导热管内的工作介质容易受离心力的作用而强烈地附着在导热管内壁上,进而降低散热端的工作介质回流到吸热端的速度。本专利技术的导热管内径从封口一端至开通一端逐步增大,也就是说,导热管的内壁从封口一端至开通一端向外倾斜,这样,吸附在倾斜的内壁上液态的工作介质会受到倾斜的内壁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会形成一个朝向电机轴盲孔一端的分力,从而推动工作介质向着盲孔一端回流。并且转子的转速越高,离心力越大,相应地内壁的反作用力也越大,这样该反作用力在盲孔一端的分力也越大,从而有效地驱动工作介质的回流,有效地解决了转子在高速转动时导热管的冷却效率降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转子的冷却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盲孔的开口端设有沉孔,导热管固接在沉孔内,盲孔的内径由导热管开通的端面至盲孔底面逐步增大,从而与导热管的内壁顺滑连接。这样,液态的工作介质可顺利地从导热管内壁流到盲孔内壁上。作为优选,所述电机轴的盲孔内壁设有烧结层,烧结层可通过烧结工艺实现,由于烧结层内部会形成均匀密布的细微小孔,因而其具有良好的毛细作用,这样,由导热管回流到盲孔内的工作介质在烧结层的毛细作用下会快速均匀地吸附在整个盲孔的内壁上,从而避免盲孔内壁局部无工作介质吸附而形成的“干烧”现象,进而可有效地提高吸热效率。特别是,烧结在内壁上的烧结层具有便于安装制造、且强度高不易损坏的优点。作为优选,所述电机轴盲孔的内壁设有若干沿轴向排列的吸热圈,所述吸热圈包括与盲孔内壁连接的圈体以及由圈体向远离导热管一侧轴向延伸的若干弹性片条,所述盲孔的内壁以及吸热圈表面设有烧结层。电机轴的热量会传导到吸热圈上,由于盲孔的内壁与吸热圈表面同时具有烧结层,因而可共同吸附工作介质并使工作介质蒸发,从而显著地提高吸热端的吸热效率。特别是吸热圈呈环形的梳子状,在转子高速转动时,吸热圈的弹性片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撑开而紧贴盲孔的内壁,也就是说弹性片条与盲孔内壁保持相同的倾斜角度,因而可确保在转子高速转动时吸热圈上的工作介质能快速回流。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片条在圈体的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布置,相邻两个吸热圈的弹性片条在圆周方向上错位布置,从而可避免因相邻吸热圈的弹性片条相互叠置在一起而影响工作介质的蒸发速度。作为优选,在导热管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若干径向延伸的散热翅片,从而可提高导热管的散热效果,特别是,径向延伸的散热翅片可大大降低在高速转动时的风阻系数和噪音。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翅片包括与导热管固接的散热环,散热环的外边缘设有梯形齿。由于散热翅片的温度从中间到边缘逐步降低,而梯形齿结构可使散热翅片的散热面积从中间到边缘相应地逐步降低,这样,在确保散热翅片散热效率的同时可显著地降低散热翅片的重量,既降低材料成本,又有利于使电机轻量化。作为优选,在导热管与电机轴的连接处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套设在导热管与电机轴连接处的紧固套箍以及均匀地设置在紧固套圆周面上的风扇叶片。散热风扇一方面有利于导热管的散热,同时有利于提高导热管与电机轴的连接强度。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有效避免转子高速转动对导热管冷却效率的影响,使电机具有可靠的冷却效果,同时方便其加工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机轴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吸热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子11、电机轴12、盲孔13、沉孔2、导热管23、烧结层24、封口3、吸热圈31、圈体32、弹性片条6、散热翅片61、散热环62、梯形齿63、分隔环7、散热风扇71、紧固套箍72、风扇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用于对电机转子的冷却,包括转子1、导热管2,转子上用于输出扭矩的电机轴11在位于电机壳体内的一端设置同轴的盲孔12,导热管的一端设置用于封装的封口24,而另一端则开通,导热管开通的一端固接在盲孔的开口端上。这样电机轴成为导热管的延伸,从而构成一个拼接式的导热管,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将导热管固接到电机轴上后,我们需要在导热管内灌注相应的工作介质,然后用封口将导热管密封。由于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子和导热管,其特征是,所述导热管一端设有封口,另一端开通,转子上的电机轴位于电机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同轴的盲孔,导热管开通的一端固接在盲孔的开口端,所述导热管的内径从封口一端至开通一端逐步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18 CN 201320378625.21.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子和导热管,其特征是,所述导热管一端设有封口,另一端开通,转子上的电机轴位于电机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同轴的盲孔,导热管开通的一端固接在盲孔的开口端,所述导热管的内径从封口一端至开通一端逐步增大,所述盲孔的开口端设有沉孔,导热管固接在沉孔内,盲孔的内径由导热管开通的端面至盲孔底面逐步增大,从而与导热管的内壁顺滑连接,所述电机轴盲孔的内壁设有若干沿轴向排列的吸热圈,所述吸热圈包括与盲孔内壁连接的圈体以及由圈体向远离导热管一侧轴向延伸的若干弹性片条,所述盲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贻鹏陈肃蓓
申请(专利权)人:於贻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