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039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构造,包括:门把手,设置于构成车辆用门的一部分的门板;闩锁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辆用门,并且构成为与设置于车身的锁扣卡合;解锁部,设置于所述门把手,并且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且构成为相对于所述门把手摆动;电动解锁工作机构,具有致动器,该致动器构成为通过所述解锁部的摆动,解除所述闩锁机构的与所述锁扣的卡合;以及锁止传感器部,设置在所述解锁部的露出到外部的部位,并且构成为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

Vehicle doo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门构造。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4-156753中公开了涉及门把手装置的专利技术。在该门把手装置中,在车辆用门的外侧设置有门把手,在门把手的内部设有通过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与用户的接触的锁止传感器板和解锁传感器板。当通过锁止传感器板和解锁传感器板检测到与用户的接触时,根据此时的状况进行车辆用门的锁止或解锁。在日本特开2017-166265中公开了涉及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专利技术。该车辆用门通过电动致动器的动作来进行闩锁解除操作。因此,通过按压电动致动器的开关,能够打开车辆用门。
技术实现思路
另外,考虑到在门把手设置日本特开2017-166265所公开的车辆用门的开关,在握持门把手时能够操作电动致动器的结构。此时,日本特开2014-156753所公开的设置于门把手的内部的解锁传感器板等有可能被配置在从用户把持的位置离开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解锁传感器板等的检测性能有可能降低。因此,上述相关技术在这方面存在改进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设置在内部的传感器的检测性能的降低的车辆用门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为一种车辆用门构造。所述车辆用门构造包括:门把手,设置于构成车辆用门的一部分的门板;闩锁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辆用门;解锁部,设置于所述门把手;电动解锁工作机构,具有致动器;以及锁止传感器部,设置在所述解锁部的露出到外部的部位。所述闩锁机构构成为在所述车辆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与设置于车身的锁扣卡合来维持所述车辆用门关闭的状态。所述解锁部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且构成为相对于所述门把手摆动。所述致动器构成为通过所述解锁部的摆动来解除所述闩锁机构的与所述锁扣的卡合。所述锁止传感器部构成为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根据上述第一方式,在车辆用门设置有门把手和闩锁机构。门把手设置于构成车辆用门的一部分的门板。闩锁机构构成为在车辆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与设置于车身的锁扣卡合来维持车辆用门的关闭状态。在门把手设有解锁部,该解锁部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且构成为相对于门把手摆动。通过该解锁部的摆动,电动解锁工作机构的致动器进行动作,以解除闩锁机构的与锁扣的卡合。另外,在解锁部的相对于门把手露出到外部的部位设置有锁止传感器部。该锁止传感器部构成为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因此,由于锁止传感器部配置在用户把持门把手并操作解锁部时的用户的手指的附近,所以可更可靠地检测出静电电容的变化。根据所述第一方式,能够抑制设置在内部的传感器的检测性能的降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锁止传感器部也可以安装在所述解锁部中的所述门把手的内部侧。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锁止传感器部也可以安装在解锁部中的门把手的内部侧,因此成为锁止传感器部不会露出到外部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由异物的附着引起的误动作。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设置在内部的传感器的检测性能的降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锁止传感器部也可以跨所述门把手和所述解锁部而设置,也可以在所述门把手与所述解锁部之间,在所述锁止传感器部设置有作为所述解锁部的摆动支点的弯曲部。根据上述结构,也可以在跨门把手和解锁部而设置的锁止传感器部中的门把手与解锁部之间设置有弯曲部。由于该弯曲部被设为解锁部的摆动支点,所以锁止传感器部也具有作为摆动的解锁部的施力部件的功能。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降低成本。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锁止传感器部也可以具有以所述解锁部的摆动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的部位,所述弯曲部也可以具有截面形状为在厚度方向上开口的U字状的部位。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锁止传感器部也可以具有以车辆宽度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的部位,所述弯曲部也可以具有截面形状为在厚度方向上开口的U字状的部位。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锁止传感器部也可以具有以车辆宽度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的部位,弯曲部也可以具有截面形状为在厚度方向开口的U字状的部位,因此不会使在解锁部摆动时作用于弯曲部的应力集中在一点,而是分散在U字状的部位整体。即,能够减少由应力集引起的部件受到的损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耐久性。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为从车辆后方侧观察具有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门构造的车辆用门的打开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2为表示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观察具有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门构造的门把手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沿图2中的Ⅲ-Ⅲ线剖切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4为表示沿图2中的Ⅳ-Ⅳ线剖切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图1~图4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所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车辆用门构造10的车辆用门12经由铰链16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车身14。该车辆用门12具有闩锁机构18和门把手20。另外,车辆用门1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为左右一对,各车辆用门12左右对称,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车辆右侧的车辆用门12进行说明。(闩锁机构)闩锁机构18配置在由门外板12A(参照图2)和门内板12B划分的区域且配置于与设置在车辆用门12的车辆后方侧端部的后述的锁扣开口部22对应的位置,所述门外板12A为设置在车辆用门1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门板,所述门内板12B设置在车辆用门1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在门内板12B的车辆后方侧端部形成有锁扣开口部22。该锁扣开口部22形成在与设置于车身14的锁扣15对应的位置,并形成为在车辆用门12处于关闭状态时能够使锁扣15插入到门内板12的内部的形状。闩锁机构18在单元壳体内具有闩锁18A、机械解锁致动机构26和电动锁止致动机构28。闩锁18A在从车辆后方侧观察的状态下形成为在内部具有锁扣插通槽的大致U字状,并且以能够以车辆用门12的长度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的方式,保持在通过紧固件而设置在闩锁18A的车辆前方侧的未图示的闩锁保持托架的车辆上方侧。另外,闩锁18A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被施力,使得锁扣插通槽的开口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该闩锁18A的锁扣插通槽的开口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状态为“解锁状态”。当在闩锁18A处于解锁状态下关闭车辆用门12时,通过将锁扣插入到闩锁18A的锁扣插通槽内,从而使闩锁18A转动,使得锁扣插通槽的开口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棘爪的闩锁卡合爪部与该状态下的形成在闩锁18A的侧面的未图示的闩锁爪卡止。由此,闩锁18A的转动被限制,车辆用门12的关闭状态得以维持。另外,该状态为“闩锁状态”。上述的闩锁18A、棘爪的闩锁卡合爪部的结构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295096等中已公开,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作为一例,机械解锁致动机构构成为包括内侧杆30等,通过操作内侧杆30,与闩锁18A卡合的棘爪的闩锁卡合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n门把手,设置于构成车辆用门的一部分的门板;/n闩锁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辆用门,并且构成为在所述车辆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与设置于车身的锁扣卡合来维持所述车辆用门关闭的状态;/n解锁部,设置于所述门把手,并且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且所述解锁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门把手摆动;/n电动解锁工作机构,具有致动器,该致动器构成为通过所述解锁部的摆动来解除所述闩锁机构的与所述锁扣的卡合;以及/n锁止传感器部,设置于所述解锁部中的露出到外部的部位,并且构成为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2 JP 2018-2329841.一种车辆用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把手,设置于构成车辆用门的一部分的门板;
闩锁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辆用门,并且构成为在所述车辆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与设置于车身的锁扣卡合来维持所述车辆用门关闭的状态;
解锁部,设置于所述门把手,并且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且所述解锁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门把手摆动;
电动解锁工作机构,具有致动器,该致动器构成为通过所述解锁部的摆动来解除所述闩锁机构的与所述锁扣的卡合;以及
锁止传感器部,设置于所述解锁部中的露出到外部的部位,并且构成为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髙藤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