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式冷板热管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341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式冷板热管换热装置,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冷板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第一槽道;第一冷板的一侧面上下并排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第二冷板与第一冷板的接触面设有第二槽道;第二槽道第一槽道配合构成冷却液流动槽;导热管的上端插入到第一冷板中间;导热管的下端插入到吸热块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吸热块直接和高热流密度器件直接接触,吸热块采用高导热系数材料,能够将热量及时带走至热管组蒸发端,同时避免了利用其它冷却方式存在的冷却液泄漏、微型散热器开裂等安全性问题;通过采用吸热块、热管组和液冷冷板组合装置采用导热、相变对流、微通道散热等高效散热方式组合,具备极高的散热能力。

A liquid cooled plat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式冷板热管换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散热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式冷板热管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器件体积功率的剧增,对器件的散热需求越来越高,有些电子器件工作时表面热流密度已达到数百瓦每平方厘米,大量的热如果不能及时散发除去,将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频率、机械强度和可靠性等。目前高热流密度器件散热主要采用液冷方式或喷雾冷却方式,即在被冷却器件表面设置液冷冷板或微型散热器,利用冷却液或相变材料的相变将器件热量及时带走,由于器件本身体积的限制,导致在很多场合不能利用高效率的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式冷板热管换热装置,通过采用吸热块直接和高热流密度器件直接接触,吸热块采用高导热系数材料,能够将热量及时带走至热管组蒸发端,同时避免了利用其它冷却方式存在的冷却液泄漏、微型散热器开裂等安全性问题;通过采用冷板将热管蒸发端吸收的热量在热管组冷凝端带走,能够根据换热量的大小,灵活的设计液冷冷板的布置形式和换热面积;通过采用吸热块、热管组和液冷冷板组合装置采用导热、相变对流、微通道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式冷板热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冷板(1)、第二冷板(2)、热管组(3)和吸热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板(1)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第一槽道(101);所述第一冷板(1)的一侧面上下并排设有一出液口(102)和进液口(103);所述第一槽道(101)的两端分别与出液口(102)和进液口(103)联通;/n所述第二冷板(2)固定安装在第一冷板(1)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第二冷板(2)与第一冷板(1)的接触面设有一第二槽道(201);所述第二冷板(2)与第一冷板(1)组成液冷冷板,所述第二槽道(201)第一槽道(101)配合构成冷却液流动槽;/n所述热管组(3)包括若干导热管;所述热管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式冷板热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冷板(1)、第二冷板(2)、热管组(3)和吸热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板(1)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第一槽道(101);所述第一冷板(1)的一侧面上下并排设有一出液口(102)和进液口(103);所述第一槽道(101)的两端分别与出液口(102)和进液口(103)联通;
所述第二冷板(2)固定安装在第一冷板(1)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第二冷板(2)与第一冷板(1)的接触面设有一第二槽道(201);所述第二冷板(2)与第一冷板(1)组成液冷冷板,所述第二槽道(201)第一槽道(101)配合构成冷却液流动槽;
所述热管组(3)包括若干导热管;所述热管组(3)安装在第一冷板(1)的下端面上;所述导热管的上端插入到第一冷板(1)中间;所述导热管的下端插入到吸热块(4)中;
所述吸热块(4)的上表面并排设有若干安装孔(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明春丁希曙张德焦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丰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