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吸插头插板组件,所述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包括插头部件和插板部件,所述插板部件用于插装于插座并与插座电连接,所述插头部件用于固定待充电设备的接线插头并与所述接线插头电连接,所述插板部件包括插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插板本体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一磁吸部件,所述插头部件包括插头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二磁吸部件,所述第一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彼此靠近时能够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引导吸合使得所述插头部件和插板部件彼此固定并且电连接。该磁吸插头插板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某些场合或场景下使用插座操作不便利的技术问题。
Plug board assembly of magnetic suction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吸插头插板组件
本技术涉及插头插板
,尤其涉及一种磁吸插头插板组件。
技术介绍
通常,电子设备都是通过插线配件插入墙体插座或移动插座进行充电,然而,在一些特殊场合,由于插座位置的不可移动性,将导致插线配件插入困难,例如在上下铺的场合中,睡上铺的人员需要在下铺的墙体插座取电时就会操作不便,甚至很难准确插入插座,因此,该问题亟需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磁吸插头插板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某些场合或场景下使用插座操作不便利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磁吸插头插板组件,所述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包括插头部件和插板部件,所述插板部件用于插装于插座并与插座电连接,所述插头部件用于固定待充电设备的接线插头并与所述接线插头电连接,所述插板部件包括插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插板本体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一磁吸部件,所述插头部件包括插头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二磁吸部件,所述第一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彼此靠近时能够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引导吸合使得所述插头部件和插板部件彼此固定并且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卡槽,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卡槽的形状尺寸相适配的卡头。优选地,所述插板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卡槽内的第一电连接触点,所述插头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卡头的第二电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吸合并且所述卡头卡入所述卡槽时,所述第一电连接触点和第二电连接触点彼此接触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插板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板本体并用于插装于插座的插脚,所述插脚与所述第一电连接触点电连接,所述插头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并用于接收固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线插头的插孔结构,所述插孔结构与所述第二电连接触点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插脚包括地线插脚、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所述插孔结构包括地线插孔、零线插孔和火线插孔,所述第一电连接触点包括第一地线触点、第一零线触点和第一火线触点,所述第二电连接触点包括对应的第二地线触点、第二零线触点和第二火线触点。优选地,所述卡头为方形,所述卡槽为方形,所述第一地线触点、第一零线触点和第一火线触点分别位于所述卡头的彼此连接的3个不同边上,所述第二地线触点、第二零线触点和第二火线触点分别为所述卡槽的彼此连接的3个不同边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吸部件为凹入结构,所述第二磁吸部件为能够与所述凹入结构卡合的凸出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吸部件和第二磁吸部件分别为磁铁。优选地,所述插头本体和插板本体分别为无磁性并且不导电的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吸部件设置在所述插板本体的一端的中部,所述第二磁吸部件设置在所述插头本体的一端的中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由于所述第一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彼此靠近时能够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引导吸合使得所述插头部件和插板部件彼此固定并且电连接,所以待充电设备需要充电时,只需将待充电设备的接线插头固定于插头部件,将插板固定于插座,然后操作插头部件使第一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彼此靠近,通过磁吸力以及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引导即可方便快捷地使待充电设备与插座建立电连接。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说明。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磁吸插头插板组件的未吸合状态时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磁吸插头插板组件的未吸合状态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插板部件,101、插板本体,102、第一磁吸部件,103、卡槽,104、地线插脚,105、零线插脚,106、火线插脚,107、第一地线触点,108、第一零线触点,109、第一火线触点,200、插头部件,201、插头本体,202、第二磁吸部件,203、卡头,204、地线插孔,205、零线插孔,206、火线插孔,207、第二地线触点,208、第二零线触点,209、第二火线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其中,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包括插头部件200和插板部件100,插板部件100用于插装于插座并与插座电连接,插头部件200用于固定待充电设备的接线插头并与接线插头电连接,插板部件100包括插板本体101和设置于插板本体101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一磁吸部件102,插头部件200包括插头本体201和设置于插头本体201的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二磁吸部件202,第一磁吸部件102与第二磁吸部件202彼此靠近时能够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引导吸合使得插头部件200和插板部件100彼此固定并且电连接。正如前面提到的,待充电设备需要充电时,只需将待充电设备的接线插头固定于插头部件200,将插板固定于插座,然后操作插头部件200使第一磁吸部件102与第二磁吸部件202彼此靠近,通过磁吸力以及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引导即可方便快捷地使待充电设备与插座建立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定位结构为卡槽103,第二定位结构为与卡槽103的形状尺寸相适配的卡头203。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采用其他结构进行限位也是可以的。此外,插板部件100包括设置于卡槽103内的第一电连接触点,插头部件200包括设置于卡头203的第二电连接触点,第一磁吸部件102与第二磁吸部件202吸合并且卡头203卡入卡槽103时,第一电连接触点和第二电连接触点彼此接触电连接。具体地,插板部件100包括设置于插板本体101并用于插装于插座的插脚,插脚与第一电连接触点电连接,插头部件200包括设置于插头本体201并用于接收固定待充电设备的接线插头的插孔结构,插孔结构与第二电连接触点电连接。当然,插脚包括地线插脚104、零线插脚105和火线插脚106,插孔结构包括地线插孔204、零线插孔205和火线插孔206,第一电连接触点包括第一地线触点107、第一零线触点108和第一火线触点109,第二电连接触点包括对应的第二地线触点207、第二零线触点208和第二火线触点209。本技术中的插头部件200和插板部件100的形状并不受特别的限制,例如,卡头203为方形(整个插头部件200可以设计成立方体),卡槽103为方形,第一地线触点107、第一零线触点108和第一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包括插头部件和插板部件,所述插板部件用于插装于插座并与插座电连接,所述插头部件用于固定待充电设备的接线插头并与所述接线插头电连接,所述插板部件包括插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插板本体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一磁吸部件,所述插头部件包括插头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二磁吸部件,所述第一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彼此靠近时能够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引导吸合使得所述插头部件和插板部件彼此固定并且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包括插头部件和插板部件,所述插板部件用于插装于插座并与插座电连接,所述插头部件用于固定待充电设备的接线插头并与所述接线插头电连接,所述插板部件包括插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插板本体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一磁吸部件,所述插头部件包括插头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二磁吸部件,所述第一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彼此靠近时能够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引导吸合使得所述插头部件和插板部件彼此固定并且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卡槽,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卡槽的形状尺寸相适配的卡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卡槽内的第一电连接触点,所述插头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卡头的第二电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吸合并且所述卡头卡入所述卡槽时,所述第一电连接触点和第二电连接触点彼此接触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吸插头插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板本体并用于插装于插座的插脚,所述插脚与所述第一电连接触点电连接,所述插头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并用于接收固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线插头的插孔结构,所述插孔结构与所述第二电连接触点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恩雄,宋福林,谌侨,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