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83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13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器人,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机器人包括:舱体、舱门、舱门轨道及遮挡件;舱体开设有舱门口,舱体上设置有舱门轨道,舱门的底部与舱门轨道滑动配合,遮挡件的一端与舱门相连以能够跟随舱门移动,遮挡件用于在舱门打开时遮挡位于舱门口处的舱门轨道。该机器人,遮挡件的一端与舱门相连且能够跟随舱门移动,当舱门打开时,遮挡件能够遮挡位于舱门口处的舱门轨道,从而使得舱门打开时,杂质无法落入舱门口处的舱门轨道内,保证舱门移动稳定,同时,提高了舱体的外形美观性。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带有舱体的机器人中,舱体上设置有轨道,舱门沿轨道移动,来实现舱门打开或关闭。当舱门打开后,轨道无遮挡,容易导致杂质进入轨道,从而影响舱门的移动,并且轨道槽的暴露也相应舱体的外形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机器人,在舱门打开后,遮挡件能够遮挡舱门轨道,避免杂质进入舱门轨道,同时,提高了舱体的外形美观性。根据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的机器人,包括舱体、舱门、舱门轨道及遮挡件;舱体开设有舱门口,舱体上设置有舱门轨道,舱门的底部与舱门轨道滑动配合,遮挡件的一端与舱门相连以能够跟随舱门移动,遮挡件用于在舱门打开时遮挡位于舱门口处的舱门轨道。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器人,遮挡件的一端与舱门相连且能够跟随舱门移动,当舱门打开时,遮挡件能够遮挡位于舱门口处的舱门轨道,从而使得舱门打开时,杂质无法落入舱门口处的舱门轨道内,保证舱门移动稳定,同时,提高了舱体的外形美观性。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器人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机器人还包括遮挡件轨道,遮挡件与遮挡件轨道滑动配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挡件与遮挡件轨道滑动配合,保证遮挡件移动稳定,并限制遮挡件的移动路径,防止遮挡件在移动过程中向上翘起。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遮挡件为条形结构,遮挡件沿其宽度方向分为滑动部和遮挡部,滑动部与遮挡件轨道滑动配合,遮挡部用于在舱门打开时遮挡位于舱门口处的舱门轨道。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与遮挡件轨道配合,以限制遮挡件的移动路径;遮挡部用于遮挡舱门轨道,便于保证遮挡件的移动稳定。可选地,当舱门打开时,遮挡部嵌设于舱门轨道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挡部嵌设于舱门轨道中,保证遮挡部与舱门轨道的密封性,能够更好地防止杂质落入舱门轨道内。可选地,遮挡件轨道包括上轨道部件和下轨道部件,上轨道部件和下轨道部件限定用于容纳滑动部的容纳腔,遮挡部从容纳腔内伸出,上轨道部件和下轨道部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轨道部件和下轨道部件的设置,便于实现遮挡件与遮挡件轨道的装配与拆卸。进一步地,上轨道部件包括顶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一外侧板,顶板连接于第一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第一内侧板、顶板及第一外侧板构成上滑动腔,第一内侧板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凸沿,下轨道部件包括底板、第二内侧板和第二外侧板,底板连接于第二内侧板和第二外侧板之间,第二内侧板、底板及第二外侧板构成下滑动腔,第二内侧板的顶部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凸沿,上轨道部件与下轨道部件通过穿设于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的锁紧件锁紧,上滑动腔与下滑动腔构成容纳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内侧板、顶板及第一外侧板构成上滑动腔,便于实现上轨道部件与滑动部的上部的滑动配合,通过第二内侧板、底板及第二外侧板构成下滑动腔,便于实现下轨道部件与滑动部的下部的滑动配合;通过第一凸沿与第二凸沿的配合,实现上轨道部件和下轨道部件的装配。进一步地,顶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齿,滑动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两个第一限位齿对应的第二限位齿,第二限位齿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齿之间且与两个第一限位齿滑动配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限位齿与两个第一限位齿的配合,限制滑动部的上部相对于上轨道部件沿遮挡件的宽度方向移动,使得遮挡件移动稳定。进一步地,底板上设置有第三限位齿,滑动部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三限位齿对应的限位槽,第三限位齿插设于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滑动配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三限位齿与限位槽的配合,限制滑动部的下部相对于下轨道部件沿遮挡件的宽度方向移动,使得遮挡件移动稳定。进一步地,第一凸沿上设置有多个肋板,多个肋板沿遮挡件轨道间隔分布,第一凸沿与第一内侧板通过多个肋板相连。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肋板分别连接于第一凸沿和第一内侧板,增强第一凸沿与第一内侧板的连接强度。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遮挡件轨道与舱门轨道均为弧形轨道,遮挡件轨道与舱门轨道同轴设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挡件轨道与舱门轨道的同轴设置,保证遮挡件在跟随舱门移动时能够处于稳定的状态,也即保证遮挡件的移动稳定性。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舱门与遮挡件的装配图(省略部分舱体);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舱门与遮挡件配合后的仰视图;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遮挡件与遮挡件轨道的装配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上轨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处放大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下轨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C处放大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遮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5的D处放大图。图标:100-机器人;1-舱体;11-舱门口;2-舱门;21-第一卡扣;3-遮挡件;31-滑动部;311-第二限位齿;312-限位槽;32-遮挡部;321-第二卡扣;41-上轨道部件;411-第一外侧板;412-顶板;413-第一内侧板;414-第一凸沿;415-第一安装孔;416-定位柱;417-第二安装孔;418-肋板;419-第一限位齿;43-下轨道部件;431-第二外侧板;432-底板;433-第二内侧板;434-第二凸沿;435-第三安装孔;436-第四安装孔;437-第三限位齿;44-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舱门、舱门轨道及遮挡件;/n所述舱体开设有舱门口,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舱门轨道,所述舱门的底部与所述舱门轨道滑动配合,所述遮挡件的一端与所述舱门相连以能够跟随所述舱门移动,所述遮挡件用于在所述舱门打开时遮挡位于所述舱门口处的舱门轨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舱门、舱门轨道及遮挡件;
所述舱体开设有舱门口,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舱门轨道,所述舱门的底部与所述舱门轨道滑动配合,所述遮挡件的一端与所述舱门相连以能够跟随所述舱门移动,所述遮挡件用于在所述舱门打开时遮挡位于所述舱门口处的舱门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遮挡件轨道,所述遮挡件与所述遮挡件轨道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为条形结构,所述遮挡件沿其宽度方向分为滑动部和遮挡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遮挡件轨道滑动配合,所述遮挡部用于在所述舱门打开时遮挡位于所述舱门口处的舱门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舱门打开时,所述遮挡部嵌设于所述舱门轨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轨道包括上轨道部件和下轨道部件,所述上轨道部件和所述下轨道部件限定用于容纳所述滑动部的容纳腔,所述遮挡部从所述容纳腔内伸出,所述上轨道部件和所述下轨道部件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部件包括顶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一外侧板,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内侧板、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涛徐清云刘伟耿凯歌丛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云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