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世龙专利>正文

致热及致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79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空调的薄形板状致冷及致热装置。其特征为在玻璃、塑料及陶瓷等载体上装有多个电堆对,其致热端及致冷端均加有导热导电薄膜做散热层,通电后致冷或致热,装在门窗或墙壁等物体上既能挡风,又能调温。(*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空调的薄形板状致热及致冷装置,装在门窗或墙壁等物体上,既能挡风,又能调温,可用于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宾馆及住宅门窗等方面。目前用于空调的制热及制冷装置多采用电阻丝制热及压缩机制冷。因此,不仅体积大、重量沉,而且有噪声,不利于安装及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无噪音的薄形板状致热及致冷装置,它取消电阻丝及压缩机。此装置是利用电学中众所周知的珀尔帖效应来致冷或致热的。此时,将多个半导体电堆对按附图说明图1所示串联。直流电流从F型半导体输入,从P型半导体输出,由于珀尔帖效应,在1面处将吸收热量,在2面处放出热量。若在1、2两面均加导热导电薄膜散热,则可在1面致冷,2面致热。控制电流大小,可控制致冷量或致热量。若改变电流方向,则原致冷面可致热,而原致热面可致冷。显然,只要用一个开关控制电流方向,便可方便的变换致冷或致热。利用现有电子技术,可进行自动调温。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实施例。实施例在聚碳酸酯透明塑料载体A上,按半导体电堆对的数量及形状开有洞穴。各个半导体电堆对按NP的顺序置于其中,将其串联,如图1所示。此后,在塑料载体两面各涂上绝缘层B及C,并且各在绝缘层上再加一层导热导电薄膜D及E,用做散热。按图1电路接入直流电压使可在1面致冷,若改变电流方向,便可致热。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空调的薄形板状致热及致冷装置,其特征为,在玻璃、塑料或陶瓷载体上装有多个电堆对,其致热端及致冷端均加有导热导电薄膜做散热层,通电后致冷或致热。专利摘要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空调的薄形板状致冷及致热装置。其特征为在玻璃、塑料及陶瓷等载体上装有多个电堆对,其致热端及致冷端均加有导热导电薄膜做散热层,通电后致冷或致热,装在门窗或墙壁等物体上既能挡风,又能调温。文档编号F25B29/00GK2082839SQ9021374公开日1991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23日专利技术者李世龙, 邸元春 申请人:李世龙, 邸元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空调的薄形板状致热及致冷装置,其特征为,在玻璃、塑料或陶瓷载体上装有多个电堆对,其致热端及致冷端均加有导热导电薄膜做散热层,通电后致冷或致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龙邸元春
申请(专利权)人:李世龙邸元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