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世龙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994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本体,在所述机器人本体内设有多功能平台,在所述多功能平台上设置有多功能机械臂,在所述多功能机械臂上装设有可装拆的射水结构以及运输结构,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墙壁行进装置,在所述墙壁行进装置内设置有供弹仓,在所述供弹仓内设置有多个固墙锚钉,在所述固墙锚钉内设置有火芯,在所述墙壁行进装置内设置有能装载固墙锚钉的击发转轮,在所述墙壁行进装置内设置有能切割火芯从而将固墙锚钉射出的击发结构,在所述墙壁行进装置内设置有行进脚部件,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活动设置有多个飞行模块,使用陆空两用的机器人,使机器人能稳定地在墙壁上进行行走。人能稳定地在墙壁上进行行走。人能稳定地在墙壁上进行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当火灾发生时,现有的消防技术为使用云梯和消防水枪进行灭火和救援,由于消防设备的限制,现代的消防技术还需要人手灭火,特别是针对大型多层建筑的火灾现场,通过人手使用云梯和消防水枪的配合在高空对火灾现场进行灭火,现有的灭火救援方式还具有很大的弊端,从而导致灭火、救援困难,例如在大型火灾救援时一般需要的人手很多,而救援人员一般需要在一定的距离内靠近火场才能进行灭火救援,在火势较大的现场容易因各种变故的发生导致救援人员的受伤甚至牺牲,在我国,每年因救援火灾而造成伤亡的救护人员就有数百人之多,传统的救援方式已经不满足于现代需求;
[0003]现有的救援机器人一般只有单一的固定的功能,例如射水功能,除此外没法在机器人身上携带更多的功能,使得在进行救援时无法应对更多的突发情况,由于现有的救援机器人一般呈车的形状,因此,在使用环境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轮子行进的方式也不足够灵活,其适用性也收到影响,在不平的路面或草地、泥地上使用时其灵活性降低,无法应对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器人本体(1),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内设有多功能平台(2),在所述多功能平台(2)上设置有多功能机械臂(3),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上设置有墙壁行进装置(4),在所述墙壁行进装置(4)内设置有供弹仓(41),在所述供弹仓(41)内设置有多个固墙锚钉(5),在所述固墙锚钉(5)内设置有火芯(51),在所述墙壁行进装置(4)内设置有能装载固墙锚钉(5)的击发转轮(42),在所述墙壁行进装置(4)内设置有能切割火芯(51)从而将固墙锚钉(5)射出的击发结构(43),在所述墙壁行进装置(4)内设置有行进脚部件(44),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上活动设置有多个飞行模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包括有机器人基座(11),在所述机器人基座(1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爬行的脚部(12),在所述机器人基座(11)上设有连接脚部(12)的电子控制液压分控器(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平台(2)活动设置在机器人基座(11)上侧,在所述多功能平台(2)上设置有图像传输装置(21),所述多功能机械臂(3)设置在多功能平台(2)上,在所述多功能机械臂(3)上设置有可装拆的射水结构(31)以及运输结构(32),在所述脚部(12)上装设有多个能活动的探头(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壁行进装置(4)包括有铰接在脚部(12)上的外壳(45),所述供弹仓(41)设置在外壳(45)内,在所述供弹仓(41)一侧设置有上弹仓(46),所述击发转轮(42)设置在上弹仓(46)一侧,所述击发结构(43)设置在击发转轮(42)一侧,在所述击发结构(43)一侧设置有锚钉击发管(47),在所述锚钉击发管(47)一侧设置有导气装置(48),所述行进脚部件(44)设置在外壳(45)下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45)内部设置有支撑架(7),所述上弹仓(46)设置在支撑架(7)和供弹仓(41)之间并相互连通,在所述上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李世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