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51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提供金属异物混入电极体的可能性降低的电池。电池,其包括:方形电池外壳、在电池外壳内容纳的电极体和配置在电池外壳与电极体之间的绝缘膜,所述方形电池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和盖构件。绝缘膜为一张的片状,至少遍及电极体与电池外壳的底面和一对长侧面之间而配置,同时高度方向上的该绝缘膜的一对端部与电极体相比,更靠近盖构件侧。其中,在绝缘膜中,在与电极体的盖构件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与一对端部之间、在沿着与高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绝缘膜的厚度方向上设置有切痕,相对于切痕,端部侧的区域构成向着电极体侧倾斜的倾斜面。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本申请要求基于2018年12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232044号的优先权,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并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介绍
目前为止,使用了将正极和负极卷绕或层叠而制成电极体、将该电极体装入外装壳体而成的二次电池。在电极体与电池外壳之间,出于提高电极体的收容性的目的,另外,在电池外壳为金属制的情况下出于提高电极体与电池外壳之间的电绝缘的目的等,采用了使树脂膜介于其间的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026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其中,方形的电池外壳一般由外壳主体和盖构件构成,外壳主体由具有开口的壳体构成。这种电池通过将电极体收容于外壳主体后,用盖构件将外壳主体的开口盖上并接合而组装。在该电池组装工序中,确认了有时异物侵入电池外壳内。特别是金属异物混入了电极体内的电池虽然在电池的组装后即刻看不到异常,但随着电池的使用,有时诱发微小的短路。微小短路可对电池的循环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其包括:方形的电池外壳、在所述电池外壳内容纳的电极体和配置在所述电池外壳与所述电极体之间的绝缘膜,/n所述电池外壳包括:具有开口的外壳主体和盖住所述开口的盖构件,/n所述外壳主体包括所述开口的相反侧的底面和与所述底面接续地立设的一对长侧面,/n所述绝缘膜为一张的片状,至少遍及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底面和所述一对长侧面之间而配置,同时连结所述底面与所述盖构件的高度方向上的该绝缘膜的一对端部与所述电极体相比,更靠近所述盖构件侧,其中,/n在所述绝缘膜中,在与所述电极体的所述盖构件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与所述一对端部之间、在与所述高度方向正交且沿着所述长侧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绝缘膜的厚度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JP 2018-2320441.电池,其包括:方形的电池外壳、在所述电池外壳内容纳的电极体和配置在所述电池外壳与所述电极体之间的绝缘膜,
所述电池外壳包括:具有开口的外壳主体和盖住所述开口的盖构件,
所述外壳主体包括所述开口的相反侧的底面和与所述底面接续地立设的一对长侧面,
所述绝缘膜为一张的片状,至少遍及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底面和所述一对长侧面之间而配置,同时连结所述底面与所述盖构件的高度方向上的该绝缘膜的一对端部与所述电极体相比,更靠近所述盖构件侧,其中,
在所述绝缘膜中,在与所述电极体的所述盖构件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与所述一对端部之间、在与所述高度方向正交且沿着所述长侧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绝缘膜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切痕,相对于所述切痕,所述一对端部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彰石黑文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