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低导通电阻分离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超低导通电阻分离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功率MOS器件的功耗有两部分组成,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导通损耗主要受制于MOS的导通电阻,开关损坏主要受制于MOS的栅极电荷。分离栅MOSFET器件是在普通沟槽MOS器件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高性能器件,此种器件不仅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栅极-漏极电容(Cgd),还可以降低单位面积的导通电阻,通常两个分离电极通过氧化物介质隔离。常规分离栅MOSFET器件的结构如图1,工作原理如图2,其性能原理如下:1)、导通电阻:由于底部分离电极和器件源极连接,当器件D-S极加高电压时,在底部电极两侧会产生横向电场,起到提高击穿电压的作用,这样一来达到同样的击穿电压时,外延的电阻率可以降低,从而导通电阻降低。2)、栅极电荷:上部分离电极是MOS器件的栅极,其与漏极的距离增大,从而电容Cgd大幅度降低,总的栅极电荷也得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大大降低导通电阻的超低导通电阻分离栅MOSFET器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低导通电阻分离栅MOSFET器件的制造方法。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超低导通电阻分离栅MOSFET器件,在漏极金属上设有N+衬底,在N+衬底上设有N外延层,在N外延层上设有P阱区,在P阱区上设有N+源区,在N+源区上设有介质层,在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导通电阻分离栅MOSFET器件,在漏极金属(1)上设有N+衬底(2),在N+衬底(2)上设有N外延层(3),在N外延层(3)上设有P阱区(4),在P阱区(4)上设有N+源区(5),在N+源区(5)上设有介质层(6),在介质层(6)上设有发射极金属(7),从N+源区(5)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沟槽(8),沟槽(8)穿透N+源区(5)、P阱区(4)并最后进入N外延层(3)内;其特征是:/n在N外延层(3)内设有包围所述沟槽(8)的A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导通电阻分离栅MOSFET器件,在漏极金属(1)上设有N+衬底(2),在N+衬底(2)上设有N外延层(3),在N外延层(3)上设有P阱区(4),在P阱区(4)上设有N+源区(5),在N+源区(5)上设有介质层(6),在介质层(6)上设有发射极金属(7),从N+源区(5)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沟槽(8),沟槽(8)穿透N+源区(5)、P阱区(4)并最后进入N外延层(3)内;其特征是:
在N外延层(3)内设有包围所述沟槽(8)的Al4Si合金晶粒层(9),在沟槽(8)的下段槽体内设有场氧层(10),在场氧层(10)内设有屏蔽栅导电多晶硅(11),屏蔽栅导电多晶硅(11)被场氧层(10)完全包裹,在沟槽(8)的上段槽体内设有栅极导电多晶硅(12)与栅氧层(13),栅极导电多晶硅(12)位于栅氧层(13)内,栅极导电多晶硅(12)的上端面与栅氧层(13)的上端面均与介质层(6)的下表面相接,栅极导电多晶硅(12)的下端面位于N外延层(3)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
在介质层(6)、N+源区(5)与P阱区(4)上开设有接触槽,接触槽从介质层(6)的上表面向下穿透介质层(6)、N+源区(5)并最后进入P阱区(4)内,在接触槽内设有接触条(14),接触条(14)的上端部与发射极金属(7)相连,接触条(14)与N+源区(5)以及P阱区(4)欧姆接触,且接触条(14)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导通电阻分离栅MOSFET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栅极导电多晶硅(12)的下端面位于N外延层(3)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并靠近N外延层(3)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导通电阻分离栅MOSFET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接触条(14)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4.一种超低导通电阻分离栅MOSFET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N+衬底(2),在N+衬底(2)上生长一层N外延层(3);
步骤二、在N外延层(3)上沉积出掩蔽层,光刻并刻蚀掩蔽层以形成图案;
步骤三、以掩蔽层为阻挡,刻蚀N外延层(3)形成沟槽(8),以CVD工艺在沟槽(8)的侧面与底面生长一薄层二氧化硅作为后续Al注入用的保护层;
步骤四、先在沟槽(8)的侧面与底面注入Al原子,注入的角度为7°、能量为150Kev-200Kev、剂量为1e16cm2-3e16cm2;注入后,再在1000-1200℃的炉管内退火5-20分钟,接着在800-900℃的炉管内退火退火10-40分钟,以修复注入受损晶格,形成Al4Si合金晶粒;再进行湿法Al腐蚀,以去除偏析到N外延层(3)表面的Al膜;最后,去除上述二氧化硅保护层。
步骤五、在N外延层(3)的上表面以及沟槽(8)的侧面与底面热生长一层薄氧化层,再在薄氧化层上淀积一层厚氧化层;
步骤六、淀积多晶硅,然后刻蚀多晶硅,在沟槽底部形成屏蔽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殷允超,刘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