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和位于发光区域周围的透明区域;其中,发光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子像素;透明区域内充填有透明有机材料,且透明区域内设置有与发光区域的第一子像素电连接的透明导线;显示面板包括:平坦层,在第一显示区,平坦层位于透明区域的膜层厚度小于位于发光区域的膜层厚度,或平坦层仅位于发光区域。即本申请通过减薄或去除透明区域平坦层的膜层厚度,相应的在透明区域填充透明有机材料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在不影响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透明度,提高透明显示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等包括显示面板和摄像头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人们对这些电子产品的视觉体验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或开孔,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槽或开孔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例如其前置摄像头对应区域不能显示画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实现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区域可透光且可显示,便于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和位于发光区域周围的透明区域;其中,发光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子像素;透明区域内充填有透明有机材料,且透明区域内设置有与发光区域的第一子像素电连接的透明导线;显示面板包括:平坦层,在第一显示区,平坦层位于透明区域的膜层厚度小于位于发光区域的膜层厚度,或平坦层仅设置于发光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具有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平均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平均透光率。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具有第三显示区,第三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阵列层,设置于衬底与平坦层之间,阵列层包括:缓冲层,位于衬底上;栅绝缘层,位于缓冲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电容介质层,位于栅绝缘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层间介质层,位于电容介质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其中,缓冲层、栅绝缘层、电容介质层以及层间介质层中的至少一者覆盖透明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缓冲层、栅绝缘层、电容介质层以及层间介质层的材料包括透明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在阵列层形成有第一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还包括:图案化的半导体层,位于缓冲层与栅绝缘层之间;图案化的金属层,位于栅绝缘层与电容介质层之间、和/或位于电容介质层与层间介质层之间、和/或位于层间介质层与平坦层之间,其中,半导体层、金属层设置于第二显示区或第三显示区并避位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连接第一像素电路和发光区域的第一子像素的走线,走线包括位于透明区域内的透明导线、位于发光区域内的第一段以及位于第二显示区或第三显示区的第二段,其中,走线的第一段和/或走线的第二段包括非透明导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像素限定层位于平坦层上;像素限定层与充填于透明区域内的透明有机材料一体成型;其中,位于透明区域的像素限定层远离衬底的表面与位于发光区域的像素限定层远离衬底的表面齐平;支撑柱层,支撑柱层设置于像素限定层上,且位于透明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限定层远离衬底的表面与位于第二显示区和/或第三显示区的像素限定层远离衬底的表面齐平。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子像素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设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结构;第一电极的材料包括非透明导电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以及设置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的第二发光结构;第三电极与第一电极的材料相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和位于发光区域周围的透明区域;其中,发光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子像素;透明区域内充填有透明有机材料,且透明区域内设置有与发光区域的第一子像素电连接的透明导线;显示面板包括:平坦层,在第一显示区,平坦层位于透明区域的膜层厚度小于位于发光区域的膜层厚度,或平坦层仅位于发光区域。即本申请通过减薄或去除透明区域平坦层的膜层厚度,相应的在透明区域填充透明有机材料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并且,本申请减薄或去除透明区域的膜层厚度不会影响发光区域或第一显示区的发光亮度和显示效果,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在不影响第一显示区发光亮度和显示效果的同时提高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从而可以在不影响显示面板发光亮度和显示效果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透明度,提高透明显示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的平均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平均透光率,且驱动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发光的第一像素电路设置于第二显示区,且电连接第一子像素和第一像素电路的走线在第一显示区的透明区域为透明导线,进一步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使得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区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第一显示区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6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8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和位于所述发光区域周围的透明区域;其中,所述发光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子像素;所述透明区域内充填有透明有机材料,且所述透明区域内设置有与所述发光区域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电连接的透明导线;/n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平坦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平坦层位于所述透明区域的膜层厚度小于位于所述发光区域的膜层厚度,或所述平坦层仅设置于所述发光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和位于所述发光区域周围的透明区域;其中,所述发光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子像素;所述透明区域内充填有透明有机材料,且所述透明区域内设置有与所述发光区域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电连接的透明导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平坦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平坦层位于所述透明区域的膜层厚度小于位于所述发光区域的膜层厚度,或所述平坦层仅设置于所述发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平均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平均透光率;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
阵列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与所述平坦层之间,所述阵列层包括:
缓冲层,位于所述衬底上;
栅绝缘层,位于所述缓冲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电容介质层,位于所述栅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层间介质层,位于所述电容介质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其中,所述缓冲层、所述栅绝缘层、所述电容介质层以及所述层间介质层中的至少一者覆盖所述透明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所述栅绝缘层、所述电容介质层以及所述层间介质层的材料包括透明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层形成有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
图案化的半导体层,位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栅绝缘层之间;
图案化的金属层,位于所述栅绝缘层与所述电容介质层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电容介质层与所述层间介质层之间、和/或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传志,张露,谢正芳,楼均辉,韩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