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43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包括共挤组件和供料组件,共挤组件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模芯、一级流道、一次分流模具、二级流道、二次分流模具、三级流道和三次分流模具,一级流道、二级流道和三级流道分别与供料组件连通,共挤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三级流道与共挤组件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三级流道内以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为起点,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分为混合段和成形段,成形段沿三次分流模具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为3毫米‑5毫米,混合段内设置有隔断件,隔断件将混合段分为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有效提高线缆外屏蔽层稳定性效果。

A three layer co extrusion device for dual color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生产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线电缆行业中,有一些专用的绝缘线缆需要在外表面做出特定的标识以便于在使用时进行快速的区分,例如专门用于接地的线缆外表面场采用黄绿组合色进行区分,即常说的黄绿接地线。通过对特定线缆的外表进行颜色标识,或是改变线缆外表面不同颜色所占的配比,可以有效的提高不同用途线缆的可辨识程度。在某些线缆较多,安全系统较为复杂的场合,使用上述区别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线缆安装、使用和维护时的便利性。现有技术中,线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金属导体、内屏蔽层、绝缘层和外屏蔽层,一般情况下也将内屏蔽层、绝缘层和外屏蔽层统称为绝缘套,绝缘套中用于区分不同颜色的主要是位于最外侧的外屏蔽层。绝缘套的一般的生产方式为,先将绝缘套的各层依次挤出并依次包裹在金属导体外侧,绝缘套的各层可由多个设备分批挤出冷却加工形成,也可由同一个共挤设备同时挤出并冷却加工形成。而外屏蔽层的不同颜色需要在绝缘套整体挤出冷却完成后再进行涂制,如外屏蔽层本身为黄色,在外屏蔽层加工完成后再于外屏蔽层表面涂制绿色染料来形成黄绿色的组合效果。公开号为CN10370748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橡胶交联电缆二用三层共挤机头,属于电缆生产
其包括机头体,机头体内从做到右依次设有外屏蔽层分流体、绝缘层分流体和内屏蔽层分流体;外屏蔽层分流体内滑动安装模口,绝缘层分流体内滑动安装模套,内屏蔽层分流体内滑动安装模芯;在机头体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外屏蔽层进胶口、绝缘层进胶口和内屏蔽层进胶口,内屏蔽层进胶口与内屏蔽层分流体内胶道连通,绝缘层进胶口与绝缘层分流体内胶道连通,外屏蔽层进胶口与外屏蔽层分流体内胶道连通。本专利技术通过更换拆卸式的分流体,从而实现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和橡胶绝缘电线电缆的通用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换方便快捷。上述专利技术专利中所述的方案即为使用同一个共挤设备同时技术并冷却加工形成绝缘套的技术方案,该种方案相比最传统的分批挤出冷却加工的技术方案已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上述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方案在应用到双色线缆的生产过程中时,仍需要在最后的工序中对外屏蔽层进行涂制。这种方案一方面使得生产工序增加,需要增添额外的涂制设备,且涂制工序往往需要等待线缆绝缘套冷却后进行,从而加长了整个生产流程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涂制后形成的双色线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其表面的涂料容易发生脱落或掉色的情况,容易为后续的分辨带来不利影响,也不便于产品外观的保持。因此,在双色线缆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三层共挤装置,可以在生产外屏蔽层(或是线缆绝缘套的颜色辨别层)的过程中直接挤出双色的外屏蔽层,从而不再需要后续的涂制工序,起到有效改善产品外观的效果,制造出的线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掉色的情况,线缆最外层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具有有效改善线缆产品外观并提高线缆外层稳定性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包括共挤组件和与共挤组件相连通的供料组件,所述共挤组件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模芯、一次分流模具、二次分流模具和三次分流模具,所述内模芯和一次分流模具之间形成有一级流道,所述一次分流模具和二次分流模具之间形成有二级流道,所述二次分流模具和三次分流模具之间形成有三级流道,所述一级流道、二级流道和三级流道分别与供料组件连通,所述共挤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模芯、一次分流模具、二次分流模具和三次分流模具的固定组件,所述三级流道与共挤组件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所述三级流道内以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为起点,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分为混合段和成形段,所述成形段沿三次分流模具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为3毫米-5毫米,所述混合段内设置有隔断件,所述隔断件将混合段分为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缆内部的金属导体从内模芯中穿过,一级流道中流通有用于形成内屏蔽层的熔融状态的塑胶材料,二级流道中流通有用于形成绝缘层的熔融状态的塑胶材料,三级流道中流通有用于形成外屏蔽层的熔融状态的塑胶材料,一级流道、二级流道和三级流道中流通的材料均来自于供料组件中。其中,三级流道中的塑胶材料由两种颜色不同的塑胶材料组成,两种不同颜色的塑胶材料从供料组件中分别通过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进入到三级流道中,由于隔断件的存在,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在三级流道中不会相互混合,而是独自分别在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中混合均匀后逐渐流动至成形段处,在成形段中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汇合。由于物料之前在混合段中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流动,其本身的材料混合程度得到了提高且由于温度降低其自身的流动性有所下降,故在两种物料到达成形段后,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之间会形成清晰的分界线,且由于成形段的长度较短,两种物料在短时间内不易发生相互混合的情况。物料在到达外界后迅速冷却,即可使得线缆最外侧的外屏蔽层迅速成形。该种共挤装置通过三级流道中隔断件的设置,使得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同时进入至三级流道中且不会在一开始就发生混合,在挤出的最后阶段再相互接触形成分界,从而减少了传统技术方案中所需的涂制工序,从而有效缩短了加工时间,且直接成形的外屏蔽层稳定性更好,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或掉色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模芯朝向一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一级抵接块,所述一级抵接块的表面与一次分流模具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一级流道与共挤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屏蔽层进料管,所述一级流道受若干一级抵接块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一级流道的若干支道在一级流道远离内屏蔽层进料管的一端汇合;所述一次分流模具朝向二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二级抵接块,所述二级抵接块的表面与二次分流模具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二级流道与共挤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绝缘层进料管,所述二级流道受若干二级抵接块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二级流道的若干支道在二级流道远离绝缘层进料管的一端汇合;所述二次分流模具朝向三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三级抵接块,所述三级抵接块的表面与三次分流模具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三级流道受若干三级抵接块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三级流道的若干支道在三级流道中隔断件的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的一端汇合,所述隔断件沿二次分流模具的表面周向分布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断件的长度方向与二次分流模具的轴线方向相同,两个所述隔断件在二次分流模具轴向长度方向上所处的位置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抵接块的设置可以使得一次分流模具层和内模芯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一级流道,二级抵接块的设置可以使得二次分流模具层和一次分流模具层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二级流道,三级抵接块的设置可以使得三次分流模具和二次分流模具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三级流道。一级流道、二级流道和三级流道中支道的设置可以有利于物料在一级抵接块、二级抵接块和三级抵接块的阻挡下不受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包括共挤组件(1)和与共挤组件(1)相连通的供料组件(3),所述共挤组件(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模芯(11)、一次分流模具(13)、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所述内模芯(11)和一次分流模具(13)之间形成有一级流道(12),所述一次分流模具(13)和二次分流模具(15)之间形成有二级流道(14),所述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之间形成有三级流道(16),所述一级流道(12)、二级流道(14)和三级流道(16)分别与供料组件(3)连通,所述共挤组件(1)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模芯(11)、一次分流模具(13)、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的固定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流道(16)与共挤组件(1)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所述三级流道(16)内以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为起点,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分为混合段(163)和成形段(164),所述成形段(164)沿三次分流模具(17)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为3毫米-5毫米,所述混合段(163)内设置有隔断件(165),所述隔断件(165)将混合段(163)分为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1)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包括共挤组件(1)和与共挤组件(1)相连通的供料组件(3),所述共挤组件(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模芯(11)、一次分流模具(13)、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所述内模芯(11)和一次分流模具(13)之间形成有一级流道(12),所述一次分流模具(13)和二次分流模具(15)之间形成有二级流道(14),所述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之间形成有三级流道(16),所述一级流道(12)、二级流道(14)和三级流道(16)分别与供料组件(3)连通,所述共挤组件(1)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模芯(11)、一次分流模具(13)、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的固定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流道(16)与共挤组件(1)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所述三级流道(16)内以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为起点,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分为混合段(163)和成形段(164),所述成形段(164)沿三次分流模具(17)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为3毫米-5毫米,所述混合段(163)内设置有隔断件(165),所述隔断件(165)将混合段(163)分为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1)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模芯(11)朝向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一级抵接块(111),所述一级抵接块(111)的表面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一级流道(12)与共挤组件(1)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屏蔽层进料管(121),所述一级流道(12)受若干一级抵接块(111)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一级流道(12)的若干支道在一级流道(12)远离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的一端汇合;
所述一次分流模具(13)朝向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二级抵接块(131),所述二级抵接块(131)的表面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二级流道(14)与共挤组件(1)的连接处设置有绝缘层进料管(141),所述二级流道(14)受若干二级抵接块(131)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二级流道(14)的若干支道在二级流道(14)远离绝缘层进料管(141)的一端汇合;
所述二次分流模具(15)朝向三次分流模具(17)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三级抵接块(151),所述三级抵接块(151)的表面与三次分流模具(17)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三级流道(16)受若干三级抵接块(151)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三级流道(16)的若干支道在三级流道(16)中隔断件(165)的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的一端汇合,所述隔断件(165)沿二次分流模具(15)的表面周向分布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断件(165)的长度方向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轴线方向相同,两个所述隔断件(165)在二次分流模具(15)轴向长度方向上所处的位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为120°至2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时,两个所述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为150°至2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件(165)沿二次分流模具(15)的轴线方向呈锥形,所述隔断件(165)的锥顶位于隔断件(165)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的一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俊毅黄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美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