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曲柄臂压装机构,包括底座、气液增压缸、油压缸、导向组件以及压装组件,气液增压缸、油压缸和导向组件分别设于底座上,气液增压缸与油压缸连接,气液增压缸将其进气时的气压转换为推动油压缸的活塞杆运动的油压;压装组件滑设于导向组件上并与油压缸连接,油压缸推动压装组件上下运动;压装组件包括用于压装工件的第一压块。通过设置气液增压缸为油压缸提供驱动力,把压力较低的气压转换成压力较高的油压,保证足够的压力,提高压装质量和效率,同时将气液增压缸和油压缸集成设置在底座上,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通过导向组件对压装组件进行导向,提高了压装过程的稳定性和压装的精度。
Crank arm press mount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柄臂压装机构
本技术属于压装
,特别是涉及曲柄臂压装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的加工设备在加工方面实现了自动化,但是在涉及到压装工位的时候,目前的压装工位仍大部分采用人工进行,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或者有一些压装工位能实现自动化,但是其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稳定性不高并且精度也不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压装加工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压装机构复杂、稳定性较低以及精度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曲柄臂压装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柄臂压装机构,包括底座、气液增压缸、油压缸、导向组件以及压装组件,所述气液增压缸、所述油压缸和所述导向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气液增压缸与所述油压缸连接,所述气液增压缸将其进气时的气压转换为推动所述油压缸的活塞杆运动的油压;所述压装组件滑设于所述导向组件上并与所述油压缸连接,所述油压缸推动所述压装组件上下运动;所述压装组件包括用于压装工件的第一压块。可选地,所述压装组件还包括压头,所述第一压块的底部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与所述压头连接;所述压头滑设于所述导向槽,可伸出或缩进所述导向槽。可选地,所述压装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压块的底部;所述第二压块上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与所述导向槽连通,所述压头可伸出或缩进所述导向通孔。可选地,所述导向通孔的内壁设有限位部,所述压头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限位部的面向所述导向槽的一侧,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凸起部伸出所述导向通孔外。可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竖直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线轨,所述压装组件滑设于所述线轨上。可选地,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滑设于所述线轨上,所述压装组件固设于所述垫板上。可选地,还包括浮动接头,所述浮动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油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浮动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块连接。可选地,所述油压缸的进油口与所述气液增压缸的出油口通过油管相连。可选地,所述油压缸上设有磁性开关。可选地,所述油压缸、所述压装组件以及所述导向组件设为多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柄臂压装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紧凑,通过设置气液增压缸为油压缸提供驱动力,把压力较低的气压转换成压力较高的油压,保证足够的压力,提高压装质量和效率,同时将气液增压缸和油压缸集成设置在底座上,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通过导向组件对压装组件进行导向,提高了压装过程的稳定性和压装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柄臂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柄臂压装机构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底座;2、气液增压缸;3、油压缸;4、导向组件;41、线轨;42、垫板;5、压装组件;51、第一压块;511、导向槽;52、压头;521、凸起部;53、复位弹性件;54、第二压块;541、导向通孔;542、限位部;6、浮动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柄臂压装机构,包括底座1、气液增压缸2、油压缸3、导向组件4以及压装组件5,气液增压缸2、油压缸3和导向组件4分别设于底座1上,气液增压缸2与油压缸3连接,气液增压缸2将其进气时的气压转换为推动油压缸3的活塞杆运动的油压;压装组件5滑设于导向组件4上并与油压缸3连接,油压缸3推动压装组件5上下运动;压装组件5包括用于压装工件的第一压块51。当工件位于压装组件5的下方时,气液增压缸2把压力较低的气压转换成压力较高的油压,从而驱动油压缸3动作,保证足够的压力,在气液增压缸2进气时将推动油压缸3的活塞杆向下运动,使得压装组件5在导向组件4的导向下向下运动,通过第一压块51实现对工件的压装;在气液增压缸2排气时将推动油压缸3的活塞杆向上运动,使得压装组件5向上运动,远离工件,完成一次压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柄臂压装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紧凑,通过设置气液增压缸2为油压缸3提供驱动力,把压力较低的气压转换成压力较高的油压,保证足够的压力,提高压装质量和效率,同时将气液增压缸2和油压缸3集成设置在底座1上,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通过导向组件4对压装组件5进行导向,提高了压装过程的稳定性和压装的精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柄臂压装机构,主要用于轴类零件与板型带孔零件的压装,特别是压缩机曲轴与曲柄臂的压装。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压装组件5还包括压头52,第一压块51的底部设有导向槽511,导向槽511内设有复位弹性件53,复位弹性件53的与压头52连接;压头52滑设于导向槽511,可伸出或缩进导向槽511。在原始状态时,压头52在复位弹性件53的作用下,伸出导向槽511,在油压缸3的推动下,压头52向下运动,在下移的过程中,压头52与曲柄臂上的孔配合,进行导向,此时压装组件5继续下移,使得压头52被压进导向槽511内,由第一压块51对曲柄臂进行压装;待压装完成后,油压缸3带动压装组件5上移,在压头52远离工件后,失去了压力,此时压头52在复位弹性件53的作用下复位,伸出导向槽511。通过设置复位弹性件53,使得在压装完成后压头52能够顺利弹出。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压装组件5还包括第二压块54,第二压块54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压块51的底部;第二压块54上设有导向通孔541,导向通孔541与导向槽511连通,压头52可伸出或缩进导向通孔541。通过设置第二压块54并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在第二压块54因多次使用损坏后,方便进行更换。在原始状态时,压头52在复位弹性件53的作用下,伸出导向通孔541,在油压缸3的推动下,压头52向下运动,在下移的过程中,压头52与曲柄臂上的孔配合,进行导向,此时压装组件5继续下移,使得压头52被压进导向通孔541内,由第一压块51和第二压块54对曲柄臂进行压装;待压装完成后,油压缸3带动压装组件5上移,在压头52远离工件后,失去了压力,此时压头52在复位弹性件53的作用下复位,伸出导向通孔54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导向通孔541的内壁设有限位部542,压头52上设有凸起部521,凸起部521位于限位部542的面向导向槽511的一侧,限位部542用于限制凸起部521伸出导向通孔541外。压头52在复位弹性件53的作用下复位后,由于限位部542和凸起部521的作用,使得压头52不会轻易从导向通孔541中掉落。此时将第二压块54做成可拆卸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柄臂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气液增压缸、油压缸、导向组件以及压装组件,所述气液增压缸、所述油压缸和所述导向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气液增压缸与所述油压缸连接,所述气液增压缸将其进气时的气压转换为推动所述油压缸的活塞杆运动的油压;所述压装组件滑设于所述导向组件上并与所述油压缸连接,所述油压缸推动所述压装组件上下运动;所述压装组件包括用于压装工件的第一压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柄臂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气液增压缸、油压缸、导向组件以及压装组件,所述气液增压缸、所述油压缸和所述导向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气液增压缸与所述油压缸连接,所述气液增压缸将其进气时的气压转换为推动所述油压缸的活塞杆运动的油压;所述压装组件滑设于所述导向组件上并与所述油压缸连接,所述油压缸推动所述压装组件上下运动;所述压装组件包括用于压装工件的第一压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柄臂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组件还包括压头,所述第一压块的底部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与所述压头连接;所述压头滑设于所述导向槽,可伸出或缩进所述导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柄臂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压块的底部;所述第二压块上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与所述导向槽连通,所述压头可伸出或缩进所述导向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柄臂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孔的内壁设有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杰,范文增,潘佐梅,唐景龙,陈根余,陈焱,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