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棒多功能倒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15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铜棒多功能倒角机,是一种安装在驱动装置上工作的倒角模块,包括倒角机本体,倒角机本体设外套,外左侧设导向套,外套内设工作区和轴承孔且设通孔连通,工作区两端的窗口也外部接通,导向套内的导向孔与工作区连通;轴承孔内设滚动轴承和平面轴承,刀杆的镶刀杆与滚动轴承和平面轴承连接且伸进工作区,镶刀杆左端开设刀槽,刀头嵌入刀槽内固定,刀头设斜面朝内的斜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在常规的旋转驱动装置上后,只需把若干铜棒头部抬起并搁住,导向孔套套如需倒角铜棒的头部外,使铜棒头部进入工作区且贴住刀头的斜角,启动驱动装置带动导杆旋转,刀头也同步旋转金属切削,铜棒的倒角既成型。

Copper bar multi-function chamfer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棒多功能倒角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铜棒多功能倒角机。
技术介绍
常规的电解铜棒型材的直径一般为20mm-35mm间,长度为六米,加工方式为热拉伸方式成型,后续以上述铜棒为原材料进行后续拉伸加工为符合技术要求直径更细的电解铜棒,拉伸加工前,因原材料铜棒的头部有大于直径的翻边,需要去除,否则伸不进拉伸的模具孔内,但因铜棒长度太长,无法在车床上进行倒角加工,常常采用磨光机手工打磨倒角,类似的原始操作模式倒角的弊端是:一、效率低;二、倒角不规则,基本为任意形状;效率低直接影响了生产进程和导致加工成本上升,倒角不规则极易使铜棒进入拉伸模具定位不准确、偏移、甚至导致单边拉伸进入导致卡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铜棒多功能倒角机,是一种安装在驱动装置上工作的倒角模块,包括倒角机本体,倒角机本体设外套,外左侧设导向套,外套内设工作区和轴承孔且设通孔连通,工作区两端的窗口也外部接通,导向套内的导向孔与工作区连通;轴承孔内设滚动轴承和平面轴承,刀杆的镶刀杆与滚动轴承和平面轴承连接且伸进工作区,镶刀杆左端开设刀槽,刀头嵌入刀槽内固定,刀头设斜面朝内的斜角,本技术连接在常规的旋转驱动装置上后,只需把若干铜棒头部抬起并搁住,导向孔套套如需倒角铜棒的头部外,使铜棒头部进入工作区且贴住刀头的斜角,启动驱动装置带动导杆旋转,刀头也同步旋转金属切削,铜棒的倒角既成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铜棒多功能倒角机,是一种安装在驱动装置上工作的倒角模块,包括倒角机本体,所述倒角机本体设外套,所述外套左侧设导向套;所述外套内设工作区和轴承孔,工作区两端的窗口也外部接通,所述导向套内的导向孔与工作区连通;所述工作区和轴承孔间设通孔连通;所述轴承孔内设两件滚动轴承,两件滚动轴承间设平面轴承,外侧的滚动轴承外端的内卡簧与轴承孔的卡簧槽连接且把滚动轴承抵住;所述刀杆的台阶左端设镶刀杆、右端设驱动连接杆,所述镶刀杆穿过滚动轴承和平面轴承的内孔后伸进工作区,镶刀杆的右端与滚动轴承和平面轴承的内孔紧配连接,镶刀杆左端开设刀槽,刀头嵌入刀槽内固定,所述刀头设斜面朝内的斜角;所述镶刀杆上设外卡簧,所述外卡簧的端面与通孔端面距不大于2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连接在常规的旋转驱动装置上后,只需把若干铜棒头部抬起并搁住,导向孔套套如需倒角铜棒的头部外,使铜棒头部进入工作区且贴住刀头的斜角,启动驱动装置带动导杆旋转,刀头也同步旋转金属切削,铜棒的倒角既成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应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应用时铜棒的摆放示意图。图中:倒角机本体1、外套2、导向套201、工作区202、轴承孔203、窗口204、通孔205、导向孔206、刀杆3、镶刀杆301、驱动连接杆302、刀头4、斜角401、滚动轴承5、平面轴承6、内卡簧7、外卡簧8、铜棒10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所示:铜棒多功能倒角机,是一种安装在驱动装置上工作的倒角模块,是由外套3和刀杆3组成,采用若干轴承支撑且刀杆3能顺畅的旋转,外套2左侧设导向套201,利于套在铜棒1001的头部段位置定位且能避免倒角时受力振动偏移现象;外套2内设工作区202和轴承孔203,工作区202两端的窗口也外部接通,导向套201内的导向孔206与工作区202连通;工作区202和轴承孔203间设通孔205连通;轴承孔203内设两件滚动轴承5,两件滚动轴承5间设平面轴承6,外侧的滚动轴承5外端的内卡簧7与轴承孔203的卡簧槽连接且把滚动轴承5抵住,避免滚动轴承5脱离。上述刀杆3的台阶左端设镶刀杆301、右端设驱动连接杆302,镶刀杆301穿过滚动轴承5和平面轴承6的内孔后伸进工作区202,右端与若干轴承紧配连接,镶刀杆301左端开设刀槽,刀头4嵌入刀槽内固定,刀头4设斜面朝内的斜角401,斜角401的度数就是铜棒1001倒角的斜度;镶刀杆301上设外卡簧8,外卡簧8的端面与通孔205端面距不大于2mm,避免偏移或间隙过大。实际应用中,本技术方案连接在常规的旋转驱动装置上后,如慢速手枪电钻类电动工具,把铜棒1001头部如图3所示中的方式抬起并搁住,如图2所示中,导向孔套套入需倒角铜棒的头部外,把铜棒定位且导向固定,避免倒角时铜棒晃动,使铜棒头部进入工作区且贴住刀头的斜角,启动驱动装置带动导杆旋转,刀头也同步旋转对铜棒的头部外角进行金属切削,铜棒的倒角既成型,停机后脱离进入下一件铜棒倒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消除了铜棒搬移的周转劳动,降低工作量,使铜棒倒角的加工工艺采用从以前繁琐到现在简单的方式转变。实际倒角时,刀头的转速不大于每分钟100转。刀头4的斜角401能自行设定,刀头4与镶刀杆301的刀槽固定为机夹式连接。铜棒1001的直径不同,无需变动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只需相应放大或调整直径尺寸即可。铜棒1001的倒角工序主要的作用是消除端面外翻的毛刺和翻边,上述结构的技术方案完全达到了这个倒角工序的技术要求和后续拉伸时铜棒1001的进入端的规范,并且劳动程度大大降低,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铜棒多功能倒角机,是一种安装在驱动装置上工作的倒角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倒角机本体(1),所述倒角机本体(1)设外套(2),所述外套(2)左侧设导向套(201);/n所述外套(2)内设工作区(202)和轴承孔(203),工作区(202)两端的窗口也外部接通,所述导向套(201)内的导向孔(206)与工作区(202)连通;/n所述工作区(202)和轴承孔(203)间设通孔(205)连通;/n所述轴承孔(203)内设两件滚动轴承(5),两件滚动轴承(5)间设平面轴承(6),外侧的滚动轴承(5)外端的内卡簧(7)与轴承孔(203)的卡簧槽连接且把滚动轴承(5)抵住;/n刀杆(3)的台阶左端设镶刀杆(301)、右端设驱动连接杆(302),所述镶刀杆(301)穿过滚动轴承(5)和平面轴承(6)的内孔后伸进工作区(202),镶刀杆(301)的右端与滚动轴承(5)和平面轴承(6)的内孔紧配连接,镶刀杆(301)左端开设刀槽,刀头(4)嵌入刀槽内固定,所述刀头(4)设斜面朝内的斜角(401);/n所述镶刀杆(301)上设外卡簧(8),所述外卡簧(8)的端面与通孔(205)端面距不大于2mm。/n

【技术特征摘要】
1.铜棒多功能倒角机,是一种安装在驱动装置上工作的倒角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倒角机本体(1),所述倒角机本体(1)设外套(2),所述外套(2)左侧设导向套(201);
所述外套(2)内设工作区(202)和轴承孔(203),工作区(202)两端的窗口也外部接通,所述导向套(201)内的导向孔(206)与工作区(202)连通;
所述工作区(202)和轴承孔(203)间设通孔(205)连通;
所述轴承孔(203)内设两件滚动轴承(5),两件滚动轴承(5)间设平面轴承(6),外侧的滚动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军李建成赵杨张超周锡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绅仕镭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