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后大梁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849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左后大梁成型模具,属于冲压模具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底端设置有压料芯,压料芯包括支撑部和压料部,压料芯连接有驱动压料芯升降的第二氮气缸,第二氮气缸固定于上模的底端,下模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边圈,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支脚,压边圈的边缘转动连接有多个摆臂,转动轴位于水平面内,摆臂远离压边圈中心处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摆臂的上部向靠近支脚的方向移动直至摆臂的顶端与支脚紧密抵接,摆臂靠近压边圈的一侧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带动摆臂恢复原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降低脱模时工件受损的可能性。

A forming die for left rear cross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左后大梁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左后大梁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加工成零件的一种特殊工艺设备。汽车零配件包括左后大梁,左后大梁的加工通常需要使用冲压模具。现有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压板,压板的上表面与上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压板的下方设置有压料芯,压料芯连接有第二氮气缸,第二氮气缸固定于压板的下表面,下模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多个导向柱,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边圈,压边圈套设于导向柱的外壁并与导向柱滑移连接,压边圈与下模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氮气缸。冲压时,由冲压机带动上模及压料芯向下移动,当压料芯与坯料接触时,第二氮气缸的活塞杆开始收缩,当第二氮气缸收缩至极限状态时,上模的底端也与工件接触,冲压机继续带动上模及压料芯一同向下移动,直至上模与下模将工件压制成型。脱模时,上模、压料芯、压边圈及工件一同向上移动,然后,冲压机带动上模向上移动,第二氮气缸逐渐释放,当第二氮气缸释放为极限状态时,即可带动压料芯一同向上移动,以露出工件,即可将工件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左后大梁成型模具,包括上模(4)和下模(1),上模(4)的底端设置有压料芯(5),压料芯(5)包括支撑部(51)和压料部(52),压料芯(5)连接有驱动压料芯(5)升降的第二氮气缸(411),第二氮气缸(411)固定于上模(4)的底端,下模(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置有压边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51)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支脚(53),压边圈(2)的边缘转动连接有多个摆臂(211),转动轴位于水平面内,摆臂(211)远离压边圈(2)中心处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61),驱动组件(61)驱动摆臂(211)的上部向靠近支脚(53)的方向移动直至摆臂(211)的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后大梁成型模具,包括上模(4)和下模(1),上模(4)的底端设置有压料芯(5),压料芯(5)包括支撑部(51)和压料部(52),压料芯(5)连接有驱动压料芯(5)升降的第二氮气缸(411),第二氮气缸(411)固定于上模(4)的底端,下模(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置有压边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51)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支脚(53),压边圈(2)的边缘转动连接有多个摆臂(211),转动轴位于水平面内,摆臂(211)远离压边圈(2)中心处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61),驱动组件(61)驱动摆臂(211)的上部向靠近支脚(53)的方向移动直至摆臂(211)的顶端与支脚(53)紧密抵接,摆臂(211)靠近压边圈(2)的一侧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带动摆臂(211)恢复原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左后大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1)包括滚轴(611),滚轴(611)的两端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带动滚轴(611)向靠近或远离摆臂(211)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左后大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611)的外壁套设并转动连接有转动套(61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爽萧强柴文凯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天鹤模具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