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脱硫用吸收塔及其静压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683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法脱硫用吸收塔及其静压测试装置,其中,静压测试装置包括挡水管、盖板、连接管和压力计;挡水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能够穿过吸收塔的侧壁并位于吸收塔内,盖板盖合于出气端并设有与挡水管连通的排气口,连接管连通于排气口和压力计之间,沿预设方向,排气口的孔壁与出气端的侧壁之间留有预设距离。该静压测试装置能够准确测得吸收塔内各截面的静压值,以获知吸收塔内阻力特性。

Absorption tower for wet desulfurization and its static pressure tes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法脱硫用吸收塔及其静压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煤电厂湿法脱硫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湿法脱硫用吸收塔及其静压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燃煤电厂燃烧产生的硫化物(SOx)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其过量排放会引发酸雨等危害,酸雨不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控制和治理硫化物排放是保护大气污染的一大重要任务。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工艺技术最成熟的脱硫工艺技术,是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大机组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基本工艺。它采用廉价的石灰石或石灰作脱硫吸收剂,被磨细的石灰石与水制成喷淋浆液。在吸收塔内,喷淋浆液与烟气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被脱除,最终反应产物为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具有运行稳定、烟气处理量大、脱硫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能耗与运行费用高的缺点。阻力是湿法脱硫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决定了运行能耗的高低,烟气流速、喷淋量和液气比等都会影响吸收塔各流动区域的阻力特性。吸收塔是湿法脱硫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湿法脱硫系统的阻力主要集中在吸收塔,其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获取吸收塔各流动区域阻力特性,可为湿法脱硫的设计与运行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目前,可采用搭建缩小比例物理模型对于吸收塔内的阻力特性进行研究。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只要测得各截面烟气全压或烟气静压、流速即可求得两截面压降,从而获知吸收塔各流动区域阻力特性。但现有技术只能测试吸收塔内干态截面如吸收塔入口、除雾器出口、吸收塔出口之间的烟气全压或静压和流速,以此获得两干态截面的流动压降。若采用现有仪器测试含有大量液滴的吸收内湿态截面如托盘、喷淋层、除雾器截面之间的压降,测试装置在测试时都存在测试端口进水的问题,这不但影响测试的准确性,而且极有可能损坏测试仪器。因此,如何准确测得吸收塔内各截面的压降,以获知吸收塔内阻力特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法脱硫用吸收塔及其静压测试装置,能够准确测得吸收塔内各截面的静压值,以获知吸收塔内阻力特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湿法脱硫用吸收塔的静压测试装置,其包括挡水管、盖板、连接管和压力计;所述挡水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能够穿过吸收塔的侧壁并位于所述吸收塔内,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出气端并设有与所述挡水管连通的排气口,所述连接管连通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压力计之间,沿预设方向,所述排气口的孔壁与所述出气端的侧壁之间留有预设距离。安装状态下,预设方向是指沿吸收塔的轴向向下的方向,也就是说,使用状态下,排气口的底壁与挡水管的底壁之间留有预设距离,即排气口的底壁高度高于挡水管的底壁高度。在吸收塔内,喷淋装置由上向下喷淋浆液,如图所示,吸收塔内的气流方向由下向上吹动,因此会有混有浆液液滴的气体沿进气端进入挡水管内,气流向上吹动部分液滴至挡水管的底壁外侧,此部分液滴不会进入挡水管内,浆液液滴由上至下由于上方的管壁的遮挡使得进入挡水管内的液滴主要积累在挡水管的底部,并且沿挡水管的轴向由内向外液滴量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在挡水管内,由进气端进入的气体和液滴中,液滴多积累在挡水管的底部,而气体则多分布在挡水管内的上侧,由于排气口的底壁高度高于挡水管的底壁高度,因此,位于挡水管内靠近底壁的浆液由于盖板的阻挡不会沿排气口排出,而位于挡水管内上侧的气体能够沿排气口排出并沿连接管进入压力计内,从而能够通过压力计测出吸收塔内该静压测试装置所在的位置的截面的静压力。参照伯努利方程可知,在吸收塔内湿态截面如托盘、喷淋层、除雾器各截面的平均流速相同,两截面的动压项差值为0,则只需测得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两截面的静压差即可获得此两截面的压降。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静压测试装置,分别测试吸收塔内两个截面的静压力并计算差值即可获得此两截面的压降。该静压测试装置结构简单,且无需考虑会出现液体进入压力计导致损坏压力计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准确测量截面的静压力,进而能对吸收塔内各截面的静压进行准确测试,为湿法脱硫用吸收塔内阻力特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可选地,所述挡水管朝向所述预设方向的侧壁设有排水孔。可选地,所述挡水管为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大径端形成所述进气端,所述锥形管的小径端形成所述出气端。可选地,所述锥形管的锥角为15°~25°。可选地,所述压力计为U型压力计。可选地,所述连接管包括连通设置的固定管和软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排水孔连通,所述软管与所述压力计连通。可选地,所述挡水管、所述盖板和所述固定管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可选地,所述挡水管的长度为50mm~80mm,所述挡水管的直径为30mm~50mm;和/或,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挡水管的进气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挡水管的长度比为0.6~0.8;和/或,所述固定管的直径与所述挡水管的直径比为0.2~0.3。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用吸收塔,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静压测试装置,所述吸收塔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静压测试装置的挡水管相适配的测孔,所述挡水管的进气端能够穿过所述测孔并位于所述吸收塔内。具有如上所述的静压测试装置的吸收塔,其技术效果与上述静压测试装置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所述吸收塔的同一截面沿周向均匀布置至少两个所述静压测试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湿法脱硫用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吸收塔的截面及测孔示意图;图3-图4是静压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静压测试装置;20-吸收塔;30-喷淋装置,40-液滴;1-挡水管,11-排水孔;2-盖板,21-排气口;3-连接管,31-固定管,32-软管;4-压力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湿法脱硫用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吸收塔的截面及测孔示意图;图3-图4是静压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用吸收塔20及其静压测试装置10,其中,如图1所示,湿法脱硫用吸收塔20设有上述静压测试装置10,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静压测试装置10包括挡水管1、盖板2、连接管3和压力计4,挡水管1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能够穿过吸收塔20的侧壁并位于吸收塔20内,出气端位于吸收塔20外并通过盖板2密封,该盖板2设有排气口21,并且沿预设方向,排气口21的孔壁与挡水管1的出气端的侧壁之间留有预设距离。详细的讲,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状态下,预设方向是指沿吸收塔20的轴向向下的方向,也就是说,使用状态下,排气口21的底壁与挡水管1的底壁之间留有预设距离,即排气口21的底壁高度高于挡水管1的底壁高度。在吸收塔20内,喷淋装置30由上向下喷淋浆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法脱硫用吸收塔的静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管(1)、盖板(2)、连接管(3)和压力计(4);/n所述挡水管(1)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能够穿过吸收塔(20)的侧壁并位于所述吸收塔(20)内,所述盖板(2)盖合于所述出气端并设有与所述挡水管(1)连通的排气口(21),所述连接管(3)连通于所述排气口(21)和所述压力计(4)之间,沿预设方向,所述排气口(21)的孔壁与所述出气端的侧壁之间留有预设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法脱硫用吸收塔的静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管(1)、盖板(2)、连接管(3)和压力计(4);
所述挡水管(1)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能够穿过吸收塔(20)的侧壁并位于所述吸收塔(20)内,所述盖板(2)盖合于所述出气端并设有与所述挡水管(1)连通的排气口(21),所述连接管(3)连通于所述排气口(21)和所述压力计(4)之间,沿预设方向,所述排气口(21)的孔壁与所述出气端的侧壁之间留有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管(1)朝向所述预设方向的侧壁设有排水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管(1)为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大径端形成所述进气端,所述锥形管的小径端形成所述出气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管的锥角为15°~2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静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计(4)为U型压力计(4)。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静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丁赖晖才叶兴联苏寅彪张楚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