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和具有其的暖机系统,所述加热器包括:管体、加热丝、密封件、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所述管体内部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管体的管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加热丝设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分别与所述加热丝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穿过所述密封件伸到所述管体外。如此设置的加热器可以通过加热丝对所流经过的冷却液直接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使得加热器内的冷却液快速升温,然后流经发动机,使发动机内机油升温,进而可以减小发动机的机油粘度,降低发动机内零部件摩擦阻力,促进发动机内燃料充分燃烧,降低油耗,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Heater and heating system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器和具有其的暖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器和具有其的暖机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暖机系统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通过设置副水箱,第一水泵和控制器,可以将发动机多余的热量储存在副水箱内,并在发动机温度较低时,又将该部分热量回馈至发动机,从而减少了发动机的热量排放,实现了发动机热量的回收再利用,进而提高发动机的能量利用率。由于在发动机温度较低时,暖机装置能够提高冷却循环系统内冷却液的温度,使得发动机的温度提高。又由于发动机在低温状态下能够快速加热和启动,使得发动机内机油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降低机油粘度,减少低温状态下发动机的机械摩擦损失,进而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排放物的目的。然而,通过发动机热量的回收再利用,在低温情况下暖机效果并不明显,容易导致机油温度过低,粘稠度增大,流通性变差。机油在润滑系统中的循环变慢,会导致机械部件的摩擦阻力增加,使发动机短时间内无法达到需要的转速,甚至有可能使发动机发动失败。如果暖机过程不充分,发动机负荷大,会对发动机的性能及使用寿命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汽油燃烧不充分,会导致尾气中CO和NO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偏高,增加PM2.5的排放,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器,该加热器可以快速加热冷却液,从而可以降低机油粘度,可以提升发动机的性能。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暖机系统。根据本技术的暖机系统的加热器,包括:管体,加热丝,密封件及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所述管体内部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管体的管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加热丝设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分别与所述加热丝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穿过所述密封件伸到所述管体外。由此,本暖机系统的加热器,加热丝直接与冷却液接触,极大地提高了热传递效率,从而降低了机油粘度,以及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密封件设置有通孔,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从所述通孔处伸到所述管体外。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通孔处填充有密封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密封件为螺栓,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栓螺纹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管体在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凹台,所述凹台形成有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孔形成在所述安装平面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加热丝包括至少一个螺旋段,至少一个所述螺旋段的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平行。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加热丝包括两个螺旋段,两个所述螺旋段在所述管体内径向间隔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加热器还包括:保温套,所述保温套套设在所述管体的外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保温套在所述安装孔的外侧设置有避让孔,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穿过所述避让孔。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暖机系统,包括:发动机和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与所述发动机连通且循环有冷却液;所述的暖机系统的加热器,所述管体连接在所述循环管路上。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暖机系统加热器的一种视图;图2是暖机系统加热器的一种视图;图3是暖机系统加热器的一种剖视图;图4是暖机系统加热器的侧视图;附图标记:加热器100;管体1;加热丝2;螺旋段21;密封件3;通孔31;正极线束4;负极线束5;安装孔6;保温套7;避让孔8;凹台9;冷却液流道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器100,该加热器100应用于发动机的暖机系统100中。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暖机系统的加热器100,包括:管体1、加热丝2、密封件3、正极线束4和负极线束5,管体1内部形成冷却液流道10,管体1的管壁开设有安装孔6;加热丝2设置于管体1内;密封件3设置于安装孔6处;正极线束4和负极线束5分别与加热丝2的两端相连接,正极线束4和负极线束5穿过密封件3伸到管体1外。如图3所示,通过正极线束4和负极线束5通电,可以使加热丝2发热,进而加热丝2可以直接加热流过冷却液流道10的冷却液,被加热的冷却液通过暖机系统流至发动机处,为其提供暖机工作,发动机内的机油受热温度升高,相应地,其粘度降低,从而可以提升发动机内零件运动时的润滑效果,可以减少发动机内零件运动时的机械损失,进而可以保证零件的工作性能,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消耗。通过密封件3密封,冷却液可以免于从安装孔6流出,从而可以保证加热器100的密封可靠性,而且如此设置密封件3,可以使得正极线束4和负极线束5能够有效被限位,可以使得加热丝2在冷却液流道10内能够稳定且持续地加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密封件3设置有通孔31,正极线束4和负极线束5从通孔31处伸到管体1外。通孔31可以方便正极线束4和负极线束5穿过管体1,便于加热丝2通电加热冷却液。而且采用设置通孔31的方式简单方便,并且能够同时供正式线束4和负极线束5伸出。进一步地,通孔31处填充有密封胶。密封胶可以填充在通孔31内,从而可以起到密封通孔31和线束之间的缝隙,可以避免冷却液从通孔31处向外流出,进而可以保证加热器100的密封性。其中,密封胶的密封方式简单方便。另外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密封件3为螺栓,安装孔6处设置有螺纹,螺栓螺纹配合在安装孔6处。该配合可以使密封件3紧密地配合在管体1上,有助于对罐体内冷却液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通过设置螺栓,一方面可以提高密封件3在安装孔6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密封件在安装孔6的安装可靠性和便利性。其中,管体1在安装孔6处设置有凹台9,凹台9形成有安装平面,安装孔6形成在安装平面内。通过设置凹台9,管体1可以与螺栓相互配合,通过设置安装平面,管体1可以与螺栓紧密配合。设置安装平面可以方面螺栓的安装固定,具体地,螺栓包括:帽体和杆体,杆体可以伸入到安装孔6内,帽体的下表面可以贴靠在安装平面上,这样可以提高螺栓在安装孔处的可靠性。可选地,如图3所示,加热丝2包括至少一个螺旋段21,至少一个螺旋段21的轴线与管体1的轴线平行。轴向方向即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也就是说,螺旋段21的延伸方向大体在左右方向,如此设置的螺旋段21一方面方便布置,能够顺应管体1的延伸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其在管体1的整体长度,从而可以更好地加热冷却液,提高加热器100的加热效率,进而可以快速加热发动机内的机油,可以提高发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暖机系统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所述管体内部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管体的管壁开设有安装孔;/n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设置于所述管体内;/n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n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分别与所述加热丝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穿过所述密封件伸到所述管体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机系统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内部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管体的管壁开设有安装孔;
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设置于所述管体内;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
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分别与所述加热丝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穿过所述密封件伸到所述管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机系统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设置有通孔,所述正极线束和所述负极线束从所述通孔处伸到所述管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机系统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处填充有密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机系统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螺栓,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栓螺纹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机系统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在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凹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珏齐,龚泽文,陆国祥,刘立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