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262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前副车架为包括前安装座和后安装座,前安装座的两侧和后安装座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纵梁固定连接,前安装座和后安装座上均设置有与两个纵梁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位,两个纵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位,第一安装位可与任意一个第二安装位之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该前副车架上的前后安装座和纵梁之间通过第一安装位与不同的第二安装位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不同尺寸的变化,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自由调整前副车架的整体的长度,实现不同大小的电机布置的需求,实现不同车型之间的拓展。

Front suspension assembly of a platform new energ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的悬架系统是指汽车的车身、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个连接结构系统,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保证汽车能够平顺的行驶。汽车悬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其中汽车前悬架包括了前副车架、前下摆臂、前滑柱总成、前转向节和前稳定杆总成。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中前副车架一般为一体式固定结构,针对不同的车型以及电池容量等考虑,需要对其车架进行单独设计对应的副车架结构,因此不利于新车型的衍生和拓展,并且传统的麦弗逊前下摆臂安装结构固定于前副车架上所需的副车架纵梁尺寸较大,留给新能源汽车中电池包放置的空间很小,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汽车前悬架总成中传统的麦弗逊结构中前下摆臂的安装方式所需的副车架纵梁安装尺寸较大,不利于新能源电池包摆放的缺点,提供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为包括前安装座和后安装座,所述前安装座的两侧和所述后安装座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座上均设置有与所述两个纵梁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位,所述两个纵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可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位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安装座包括前左安装座和前右安装座,所述后安装座包括后左安装座和后右安装座,所述前左安装座和所述后左安装座之间以及所述前右安装座和所述后右安装座之间分别通过两个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座上均设置有与所述两个横梁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位,所述两个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可与任意一个所述第四安装位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以及所述第四安装位均为用于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位。具体地,所述两个纵梁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安装孔位,所述两个横梁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安装孔位。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对固定于所述前副车架上的前下摆臂,所述前下摆臂包括反置三角形本体、设置于所述反置三角形本体上的前液压衬套、后实心橡胶衬套和球头总成,所述前下摆臂的前液压衬套固定于所述前副车架的前端,所述前下摆臂的后实心橡胶衬套固定于所述前副车架的后端。具体地,所述前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前下摆臂的前液压衬套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位,所述前下摆臂的前液压衬套通过衬套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位上。具体地,所述后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前下摆臂的后实心橡胶衬套固定连接的安装节叉,所述前下摆臂的后实心橡胶衬套插入所述安装节叉内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后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前稳定杆总成的稳定杆安装孔,所述前稳定杆总成的两端通过固定夹安装于所述稳定杆安装孔上。进一步地,所述后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向机的安装凸台。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对前滑柱总成和一对用于连接所述前滑柱总成与所述前下摆臂的前转向节,所述前转向节在与所述前滑柱总成的连接处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抱紧块,所述前转向节通过所述一对抱紧块与所述前滑柱总成固定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前悬架总成中的前副车架为框架式结构,该前副车架上的前后安装座和纵梁之间通过第一安装位与不同的第二安装位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不同尺寸的变化,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自由调整前副车架的整体的长度,实现不同大小的电机布置的需求,实现不同车型之间的拓展;同时该前副车架的前下摆臂中的反置三角形本体采用反向三角形结构,相较于传统的麦弗逊悬架结构有效地缩短前副车架的长度尺寸,为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包节约出纵向空间,利于电池包的摆放和拓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中前下摆臂与前副车架之间连接处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中前稳定杆总成与前副车架之间连接处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中前滑柱总成与前转向节之间连接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前悬架总成、10-前副车架、11-前左安装座、111-第一安装位、112-第三安装位、12-后左安装座、121-第一安装位、122-第三安装位、13-前右安装座、131-第一安装位、132-第三安装位、14-后右安装座、141-第一安装位、142-第三安装位、15-左纵梁、151-第二安装位、16-右纵梁、161-第二安装位、17-前横梁、171-第四安装位、18-后横梁、181-第四安装位、19-后副横梁、191-加强梁、101-安装孔位、102-安装节叉、103-稳定杆安装孔、104-安装凸台、20-前下摆臂、21-反置三角形本体、23-前液压衬套、22-后实心橡胶衬套、24-球头总成、25-衬套安装支架、26-连接件、30-前滑柱总成、31-减振器钢筒、40-前转向节、41-抱紧块、411-抱紧块一端、412-抱紧块另一端、42-连接件、50-前稳定杆总成、51-固定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100,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使用。如图1和图2所示,该前悬架总成100包括前副车架10、一对固定于前副车架10上的前下摆臂20、一对前滑柱总成30、一对用于连接前滑柱总成30与前下摆臂20的前转向节40以及设置于一对前滑柱总成30之间固定于前副车架10上的前稳定杆总成50,该前副车架10为框架式结构,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前副车架10为包括前安装座(11、13)和后安装座(12、14),前安装座(11、13)的两侧和后安装座(12、14)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纵梁(15、16)固定连接,前安装座(11、13)和后安装座(12、14)上均设置有与纵梁(15、16)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位(111、131、121、141),两个纵梁(15、1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位(151、161),第一安装位(111、121、131、141)可与任意一个第二安装位(151、161)之间固定连接。前副车架10上的前后安装座(11、12、13、14)和纵梁(15、16)之间通过第一安装位(111、121、131、141)与不同的第二安装位(151、161)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不同尺寸的变化,从而可以根据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为包括前安装座和后安装座,所述前安装座的两侧和所述后安装座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座上均设置有与所述两个纵梁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位,所述两个纵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可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位之间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为包括前安装座和后安装座,所述前安装座的两侧和所述后安装座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座上均设置有与所述两个纵梁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位,所述两个纵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可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位之间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座包括前左安装座和前右安装座,所述后安装座包括后左安装座和后右安装座,所述前左安装座和所述后左安装座之间以及所述前右安装座和所述后右安装座之间分别通过两个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座上均设置有与所述两个横梁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位,所述两个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可与任意一个所述第四安装位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以及所述第四安装位均为用于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纵梁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安装孔位,所述两个横梁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安装孔位。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平台化新能源汽车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固定于所述前副车架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纬徐璋蒋苗苗陈晶艳胡伟卢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