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20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包括固设在挡风玻璃内侧的放置座、位于挡风玻璃内侧的雾刷本体、安装在雾刷本体上的电磁铁、与电磁铁电连接的开关,电磁铁与挡风玻璃外侧雨刷上固接的永磁铁相对应。初始状态时,雾刷本体位于放置座上;刷雾状态时,电磁铁工作,雾刷本体随雨刷转动以除去挡风玻璃内侧的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打开开关后,电磁铁工作,雾刷本体随雨刷一起转动以除雾,无需司机在开车时手动除雾,提高驾驶安全性。仅需擦拭防风玻璃外侧的雨刷时,雾刷本体处于初始状态不用动作,不影响司机的视野;并且在设置该防雾刷结构后,不影响雨刷原有的功能;再者人们可根据需要选择自动除雾或手动除雾。

A structure of anti fog brush for automobile windsh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内饰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雨刷为汽车的一个外饰件,在下雨天前挡风玻璃总会留有水滴,雨刷能不断的清理这些水滴,从而保证司机的视野不受很大影响。当寒冷天气时,尤其是汽车内开空调制热的时,汽车前挡风玻璃内侧极易起雾,但雨刷不能清理挡风玻璃内侧的雾,挡风玻璃内侧的雾影响司机的视野。面对此种情况,一般司机会用毛巾擦拭挡风玻璃内侧的雾,但司机手动擦拭挡风玻璃易分心,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以解决司机手动擦拭挡风玻璃易分心,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包括固设在挡风玻璃内侧的放置座、位于挡风玻璃内侧的雾刷本体、安装在雾刷本体上的电磁铁、与电磁铁电连接的开关,电磁铁与挡风玻璃外侧雨刷上固接的永磁铁相对应;雾刷本体具有初始状态和刷雾状态,初始状态时,雾刷本体位于放置座上;刷雾状态时,电磁铁工作,雾刷本体随雨刷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1)在雨刷上设永磁铁,在雾刷本体上设电磁铁,当打开开关后,电磁铁通电工作,雾刷本体随雨刷一起转动以除雾,无需司机在开车时手动除雾,提高驾驶安全性。2)仅需擦拭防风玻璃外侧的雨刷时,雾刷本体处于初始状态不用动作,不影响司机的视野;3)并且在设置该防雾刷结构后,不影响雨刷原有的功能;4)再者人们可根据需要选择自动除雾或手动除雾。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放置座上具有卡槽,雾刷本体卡设在卡槽中且与卡槽间隙配合。卡槽用于卡卡住雾刷本体进行限位,使雾刷本体放在放置座上更稳固。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放置座的左右两端相对设有两个卡槽,雾刷本体位于两个卡槽之间。两端的卡槽对雾刷本体的两端进行限位,更稳固。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放置座上固接有吸盘,放置座通过吸盘与挡风玻璃内侧固接。由此便于人们调节该防雾刷结构的位置。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雾刷本体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固接有刷毛和棉布。棉布用于除雾,刷毛用于清除防风玻璃内侧的水印。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刷毛位于安装板的上部和下部,棉布位于两侧刷毛之间。棉布夹在两侧的刷毛之间,不易脱落。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电磁铁镶嵌在安装板的外侧。便于在雾刷本体外布线。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雾刷本体倾斜设置,雾刷本体的低端设置有集水盒。集水盒用于收集除雾过程中汇集的雾水,避免多余的雾水流至汽车内部。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雾刷本体上还固接有把手。由此便于人们拿持雾刷本体,手动除雾。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雾刷本体的数量为两个,其一左一右设在挡风玻璃内侧,左侧的雾刷本体随左侧雨刷转动,右侧的雾刷本体随右侧的雨刷转动。设置两个雾刷本体,不仅可清除主驾前方挡风玻璃上的雾,还可清除副驾前方挡风玻璃上的雾。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防雾刷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防雾刷的运动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雾刷本体1、安装板11、刷毛12、棉布13、把手14、电磁铁2、永磁铁3、放置座4、卡槽41、吸盘5、开关6、集水盒7、挡风玻璃8、玻璃框架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前方的挡风玻璃8安装在汽车车身的玻璃框架9中,雨刷位于挡风玻璃8的外侧(图中未示出),在雨刷上固接有永磁铁3。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防雾刷结构包括固设在挡风玻璃8内侧的放置座4、位于挡风玻璃8内侧的雾刷本体1、安装在雾刷本体1上的电磁铁2、与电磁铁2电连接的开关6,电磁铁3与挡风玻璃8外侧雨刷上固接的永磁铁3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3所示,雾刷本体1的弯曲幅度与挡风玻璃8的弯曲幅度相适应,雾刷本体1的数量为两个,其一左一右设在挡风玻璃8内侧,左侧的雾刷本体1随左侧雨刷转动,右侧的雾刷本体1随右侧的雨刷转动。雾刷本体1具有初始状态和刷雾状态;放置座4呈长条状,其位于挡风玻璃8的下部。初始状态时,雾刷本体1位于下方的放置座4上,不影响司机的视野;刷雾状态时,雾刷本体1随雨刷转动以除去挡风玻璃8内侧雾。起雾时,司机打开开关6,使电磁铁2得电而处于工作状态,再启动雨刷,雨刷上的永磁铁3吸引雾刷本体1上的电磁铁2而带动雾刷本体1擦拭玻璃内侧的雾。擦拭完毕后,关闭雨刷,雨刷回到初始位置,雨刷带动雾刷本体1运动至放置座4上而回到初始状态,然后再关闭开关6,电磁铁3失电而停止工作。当挡风玻璃8内侧起雾,雨刷正在清理挡风玻璃8外侧的雨水时,打开开关6使电磁铁2得电,雨刷转动至初始状态时,雾刷本体1才随雨刷一起转动以除雾。当需要除雾时,打开开关6,使雾刷本体1随雨刷一起运动;不除雾仅需雨刷动作除雨水时,无需打开开关6,雾刷本体1位于初始状态,不影响司机的视野。当汽车停止时,开关6处于关闭状态,人们可以直接拿持雾刷本体1擦拭玻璃,即可根据需要选择自动除雾或手动除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开关6设在玻璃框架9的左侧,便于司机按压开关6;开关6通过线缆与电磁铁2电连接(图中未示出),为便于人们上下左右移动雾刷本体1,预留一定长度的线缆,比如将线缆设置为螺旋缠绕线圈结构,即与电话线结构相同,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详述。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在所述挡风玻璃内侧的放置座、位于挡风玻璃内侧的雾刷本体、安装在雾刷本体上的电磁铁、与电磁铁电连接的开关,所述电磁铁与挡风玻璃外侧雨刷上固接的永磁铁相对应;/n所述雾刷本体具有初始状态和刷雾状态,初始状态时,雾刷本体位于所述放置座上;刷雾状态时,电磁铁工作,所述雾刷本体随雨刷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在所述挡风玻璃内侧的放置座、位于挡风玻璃内侧的雾刷本体、安装在雾刷本体上的电磁铁、与电磁铁电连接的开关,所述电磁铁与挡风玻璃外侧雨刷上固接的永磁铁相对应;
所述雾刷本体具有初始状态和刷雾状态,初始状态时,雾刷本体位于所述放置座上;刷雾状态时,电磁铁工作,所述雾刷本体随雨刷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上具有卡槽,所述雾刷本体卡设在所述卡槽中且与卡槽间隙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的左右两端相对设有两个所述卡槽,所述雾刷本体位于两个卡槽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用防雾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上固接有吸盘,放置座通过吸盘与挡风玻璃内侧固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亮黎仁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瀚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