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25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包括:一主热交换器、一水蒸发装置及一副热交换器所组成,其中:    主热交换器,配置有一送风机,而其内部设热交换盘管,供系统循环冷媒的流经;    水蒸发装置,提供水与进气形成水蒸发效应的装置,提供空气通过时与水分子产生热交换及加湿作用;    副热交换器,位于水蒸发装置进气侧的前方,其内设有热交换盘管,其上端经由冷媒输送管而与主热交换器相接,其下端接设一第四冷媒输送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习式的冷冻空调系统9(如图1所示),主要由一压缩机91、一冷凝器92、一蒸发器93、一冷媒流量控制器94及一冷媒切换阀95等元件所组成,其中该冷凝器92与蒸发器93通称为热交换器(或称热交换装置)A,其主要由一盘管L配置一送风马达M所组成(如图2所示),但此习式热交换器在运转上却存有以下缺失1、在排热运转时,是利用进气与热交换器的盘管进行热交换,由于热空气直接排放于大气环境中,而此高热空气会造成环境的热污染。2、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如冬季),进行吸热运转时由于空气中水份含量低,使得热交换的过程只有显热交换,因而导致热交换能力及其效率大为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习式热交换器其热交换能力不佳问题,历经无数研发改良后,终于完成本案的专利技术。本案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及降低热污染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包括一主热交换器、一水蒸发装置及一副热交换器所组成,其中主热交换器,配置有一送风机,而其内部设热交换盘管,供系统循环冷媒的流经;水蒸发装置,提供水与进气形成水蒸发效应的装置,提供空气通过时与水分子产生热交换及加湿作用;副热交换器,位于水蒸发装置进气侧的前方,其内设有热交换盘管,其上端经由冷媒输送管而与主热交换器相接,其下端接设一第四冷媒输送管。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该水蒸发装置出水头延接一本体,该本体是由具有透气性及渗水性材质所制成。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该主热交换器其上端与一第一冷媒输送管相接。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更包含一温度侦测组,是由一第一感测器、一第二感测器、一第三感测器所组成,并与一控制器连线。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该第一感测器是侦测主热交换器所送出的冷媒温度值。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该第二感测器是侦测副热交换器所送出的空气温度值。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该第三感测器是侦测进气的空气温度值。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该主热交换器下端接设有一第二冷媒输送管。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该第二冷媒输送管分流有二支管,其中一支管上设有一冷媒流量控制器,另一支管上设有一第一冷媒电磁止阀。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该二支管另端汇流而与第三冷媒输送管相接。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该第四冷媒输送管与第三冷媒输送管间旁路接设一第五冷媒输送管,其上设有一第二冷媒电磁止阀。所述的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该水蒸发装置的上方设一出水头与一进水管相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使在主热交换器以排热运转为主时,配合水蒸发装置的加湿,有效提高空气中的含水量,藉以提高该主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使由显热交换转为潜热交换,而达到节能及降低热污染。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增强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器,使在热交换器以吸热运转为主时,能利用副热交换器对进气产生预热升温效果,再配合水蒸发装置的加湿,有效提高空气中的含水量,藉以提高该主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而达到节能效益。以下兹列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组成元件及具体构造、特征及其功效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习式冷冻空调系统图。图2,是习式热交换器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图(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图(二)。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3、4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图及其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主要于一热交换器2的机壳20内设有一主热交换器21、一水蒸发装置22及一副热交换器23,该机壳20的底部设有一集水盘24;一主热交换器21,是配置有一送风机25,而其内部设有热交换盘管211,且在上端与一第一冷媒输送管212相接,可供系统循环冷媒的流经,而其下端经由一第二冷媒输送管213、一第三冷媒输送管216,而与该副热交换器23连通,且该第二冷媒输送管213末端则分流有二支管213a、213b,其中一支管213a上设有冷媒流量控制器215,另一支管213b上设有一第一冷媒电磁止阀214,该二支管213a、213b另端汇流而与该第三冷媒输送管216相接;一水蒸发装置22,是提供水与进气形成水蒸发效应的装置,其上方设一出水头222与一进水管221相接,可提供进水w利用出水头222直接喷出水雾,或以出水头222延接一本体220,而该本体220是由具有透气性及渗水性材质所制成,可提供空气通过时与水分子产生热交换及加湿作用;一副热交换器23,是位于水蒸发装置22进气侧的前方,其内设有热交换盘管231,其上端与第三冷媒输送管216相接,而其下端与一第四冷媒输送管217相接,可供系统循环冷媒流进其内的热交换盘管231后再流出,而第四冷媒输送管217与第三冷媒输送管216间旁路接设一第五冷媒输送管219,该第五冷媒输送管219上设一第二冷媒电磁止阀218;一温度侦测组,是由一第一感测器S1、一第二感测器S2、一第三感测器S3所组成,并与一控制器C连线,其中第一感测器S1是侦测主热交换器21所送出的冷媒温度值T1,第二感测器S2是侦测副热交换器23所送出的空气温度值T2,第三感测器S3是侦测进气的空气温度值T0;藉由上述元件的组成,当主热交换器21以排热运转为主时,冷媒由第一冷媒输送管212流入主热交换器21(如图3中实线箭头所指流向及图4所示)的热交换盘管211,并自其下端第二冷媒输送管213流出,再旁路经由支管213b(此时第一冷媒电磁止阀214受控制器C的控制而为打开状态)、第三冷媒输送管216后流入副热交换器23的热交换盘管231,并自第四冷媒输送管217流入系统中,而副热交换器23的热交换盘管231为循环冷媒所流经;此外,当主热交换器21所送出的冷媒温度值T1小于进气的空气温度值T0时(即T1<T0),表示此时系统排热需求小,于是控制器C控制第二冷媒电磁止阀218打开(ON),而冷媒即会旁路自第四冷媒输送管217直接流入系统中;又当主热交换器21送出的冷媒温度值T1大于进气的空气温度值T0时(即T1>T0),表示此时系统排热需求大,控制器C即控制第二冷媒电磁止阀218关闭(OFF),冷媒自第三冷媒输送管216流入副热交换器23,再次排热使因显热作用而将空气温度拉高,以利进气经过水蒸发装置22以获得加湿效果的提高,而增加空气中的水含量,藉此有效提高主热交换器21的热交换能力,又能达到节能及降低对环境的热污染程度。当主热交换器21以吸热运转为主时(请对照图3、5所示),冷媒由第四冷媒输送管217流入副热交换器23(如图3中虚线所指流向)的热交换盘管231,并自第三冷媒输送管216、支管213a、冷媒流量控制器215(此时支管213b上的第一冷媒电磁止阀214及第二冷媒电磁止阀218为关闭状态),冷媒自第二冷媒输送管213流入主热交换器21的热交换盘管211,再自第一冷媒输送管212流入系统中;由于进气为低温低湿的空气,副热交换器23的热交换盘管231内的冷媒的温度高于进气温度,在热交换作用下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国亮柯明村翁靖雯
申请(专利权)人:煜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